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鲁肃
鲁肃
鲁肃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64 86 93 90 89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A A A B A
姓名鲁肃 子敬 性别 特技 子敬
亲近将领周瑜诸葛瑾吕蒙

列传
  鲁肃(公元172年~公元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鲁肃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投孙策时,大约有三百多人愿去江东。出发时,鲁肃命令老弱妇孺走在前面。他亲率部分强壮的男子负责断后。按照汉代的法律,国家编户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力,鲁肃南下的行动是违法的。州里负责巡逻的骑兵闻讯后,追赶上来阻止他们。鲁肃一面让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战斗准备。鲁肃告诫追骑说,现在是乱世,群雄角逐,朝廷软弱无力,有功者不会受奖,有过失的也没人惩办。你们为什么要苦逼我们?说完之后,鲁肃在路旁树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将盾牌射穿。追骑们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又害怕动起手来,未必是鲁肃的对手,于是便退走了。

  他向孙权献上的“榻上策”,力主东吴西进,夺取荆州,而后“穷长江之极”,统一天下。“榻上策”和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都强调了占据荆州的重要性。然而鲁肃的榻上策,虽然也要占据荆州,其真实用意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同。鲁肃的想法提出比“隆中对”早得多,当时北方的局面是军阀混战,鲁肃的观点就是针对这个形势提出的。他提出占据荆州,真实目的在于横断长江,割据南方,局限北方军阀的活动范围,使其无法南下,只能在中原争雄混战,从而彼此消耗,形成南强北弱的局面,吴国统一中国将成为顺理成章的结局。这个观点的重点是北方为一盘散沙,吴国锁定长江,便可坐观成败,合纵连横。但是曹魏形成强大的中原政权以后,这个策略就明显的出现了问题。混战时期,东吴只要警戒长江,北方政权不大可能南下,因为他们的直接作战对象不是东吴,也不会下功夫消灭这个处于南方的对手。所以东吴控制荆州后,可以休养生息。如不占荆州,北方军阀占据这个地方,富庶的东吴就北,西两面受敌了。而曹魏不同,它是直接以东吴为对手,而且实力远远超过吴国。如果鲁肃继续坚持榻上策,那它的优点就要变成缺点。处于防守一方,总是战线越短越好,吴国只有一条徐州战线未必输给曹魏,而加上荆州漫长的防线,它的力量就分散了。
  此时鲁肃积极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刘备(讨逆臣以清君侧)和曹操(奉天子以伐不臣)的政权性质决定蜀魏是势不两立的。因此荆州落入刘备手中,其结果就是荆州北部的防务由刘备负责,并且在荆北和曹操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而且借荆州,实际上不是整个荆州,只是南郡和军事重镇江陵。刘备军荆州的部队,实际上成为了东吴在荆州部分势力的保护伞,挡住了曹仁从襄阳方向的威胁。从当时形势看,如果不把荆州借给刘备,借以牵制曹操,单靠孙权是无法与强大的曹操抗衡的。借荆州一下子使曹操多了一个足以使他疲于奔命的强劲敌手,把他并吞江东的计划全打乱了。这一着确实厉害,曹操一听说此事,手上正在写字的笔都惊得掉落地下。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期间,始终不渝的贯彻“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西进益州,北上汉中。占有荆益二州的战略目的因为荆州的丢失而被破坏,诸葛亮没有拿出更有效的战略改进方案,六出祁山几乎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在战略方面诸葛亮相对于鲁肃有所不及。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11段

  且说当时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经理未定,人报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吴。权曰:“公瑾已回,吾无忧矣。”原来周瑜守御巴丘。闻知孙策中箭被伤,因此回来问候;将至吴郡,闻策已亡,故星夜来奔丧。当下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出,以遗嘱之语告瑜,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少顷,孙权入。周瑜拜见毕,权曰:“愿公无忘先兄遗命。”瑜顿首曰:“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权曰:“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权曰:“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瑜曰:“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以辅将军。”权问何人。瑜曰:“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也。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其家极富,尝散财以济贫乏。瑜为居巢长之时,将数百人过临淮,因乏粮,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肃即指一囷相赠,其慷慨如此。平生好击剑骑射,寓居曲阿。祖母亡,还葬东城。其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权大喜,即命周瑜往聘。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 第5段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觽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觽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觽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觽,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後,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觽,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一]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二]

更多三国志中的鲁肃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