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秦宓
秦宓
秦宓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27 31 76 79 74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C C C C C
姓名秦宓 子敕 性别 特技 诡辩
亲近将领简雍

列传
  秦宓(?~公元226年),字子敕,益州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历任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官至大司农。
  秦宓年少有才学,州郡辟命,往往称病不去。刘备入蜀后为从事祭酒。刘备伐吴前,秦宓说明此行无天时地利,将必败无疑。刘备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使秦宓保住了性命,但还是被关进了大牢。刘备病逝后,秦宓才被放了出来,升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吴王孙权派张温至成都任职。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升至大司农,建兴四年(226年)秦宓逝世。

秦宓辨天
  三国时,蜀国国主刘备死后,吴、蜀两国重新修好,二度结盟。于是孙权派中郎将张温入蜀出使。张温素以能言善辩著称,自号为“吴国第一嘴”。他入蜀后,自以为才气无双,伶牙无二,态度十分傲慢。在诸葛亮为他举行的饯行宴会上,他当众羞辱蜀国学士秦宓,说秦宓“名称学士,而心中未曾‘学事’”。秦宓不卑不亢回敬:“先生差矣,本人天文地理、古今兴废、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能。” 张温认为秦宓吹牛,便提出一些怪癖荒诞问题为难秦宓。张温说:“先生既然夸下海口,说自己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就让我以‘天’为题来请教你吧!”说完,便问:“天有头吗?”秦宓知他要让自己难堪,但凭自己渊博学识,自不肯让他难倒。于是便答:“有头。”张温又笑问:“你说天有头,那头在哪一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大雅·皇矣》篇中说:上帝‘乃眷西顾’,据此推论天的头在西方。”张温接着又问:“天有耳吗?”秦宓说:“上天居高而听低。《诗经·小雅·鹤鸣》篇说:‘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天若是没有耳朵怎么能听见鹤叫?”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脚。《诗经·小雅·白华》篇说:‘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行步?”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怎么能没有姓!”张温说:“姓什么?”秦宓回答说:“姓刘。”张温显出惊讶之色问:“你怎么知道的?”秦宓说:“天子姓刘,据此知道。”张温见这些问题没难倒秦宓,就又突然问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吧?”秦宓答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可到西方就落下去了。”张温见没难倒秦宓,红着脸不再作声了。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13段

  宏德入成都,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玄德到公厅,升堂坐定。郡内诸官,皆拜于堂下!惟黄权、刘巴,闭门不出。众将忿怒,欲往杀之。玄德慌忙传令曰:“如有害此二人者,灭其三族!”玄德亲自登门,请二人出仕。二人感玄德恩礼,乃出。孔明请曰:“今西川平定,难容二主,可将刘璋送去荆州。”玄德曰:“吾方得蜀郡,未可令季玉远去。”孔明曰:“刘璋失基业者,皆因太弱耳。主公若以妇人之仁,临事不决,恐此土难以长久。”玄德从之,设一大宴,请刘璋收拾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绶,令将妻子良贱,尽赴南郡公安住歇,即日起行。玄德自领益州牧。其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庞义为营中司马,刘巴为左将军,黄权为右将军。其余吴懿、费观、彭□、卓膺、李严、吴兰、雷铜、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祎、费诗、孟达,文武投降官员,共六十余人,并皆擢用。诸葛亮为军师,关云长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良、马谡、蒋琬、伊籍,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遣使赍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赐与云长。其余官将,给赏有差。杀牛宰马,大饷士卒。开仓赈济百姓,军民大悦。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秦宓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第14段

  秦宓字子 ,广汉挠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书美黄发,而易称颜渊,固知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隽而遗旧齿,觽论不齐,异同相半,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夫欲救危抚乱,修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内省不疚,虽遭凶乱,何忧何惧!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於真?今处士任安,仁义直道,流名四远,如令见察,则一州斯服.昔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何武贡二龚,双名竹帛,故贪寻常之高而忽万仞之嵩,乐面前之饰而忘天下之誉,斯诚往古之所重慎也.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诚知昼不操烛,日有余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一]

更多三国志中的秦宓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