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177-?)原字昭姬(《后汉书、列女传》注引《列女后传》作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人。(据谭正壁《中国文学家大词典》,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归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时年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十二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将其赎回。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后应曹操之请,将父亲已散佚的书籍背诵出来,并亲手缮写清楚,文无遗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为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