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国志群芳记二
作者:我爱三国 标签:蔡琰 黄月英 马云禄 糜氏 女将 孙尚香 | 阅读次数:57 |
![]() ![]() ![]() |
| ![]() ![]() ![]() |
6. 蔡琰
三国演义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兵出潼关,操在马上,望见一簇林木,极其茂盛,问近侍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名蓝田。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今邕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原来操与蔡邕相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道玠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左贤王惧操之势,送蔡琰还汉。操乃以琰配董祀为妻。 文姬第一次以 “仙人” 与 “媒人” 的身份出现于三国志八代,在其后两代也只是以隐士的身份活跃于三国。或许是欣赏文姬的才气,或许是出于惜花之情,或许是偏爱得不到的佳偶,不知有多少玩家曾经用修改器把文姬纳为妻子,但却闹出文姬在家的时间比玩家武将还少的笑话。文姬的身世是可怜的。父亲本是汉朝的大臣,理应生活无忧,但却因战乱为匈奴掳回北方,在外族的地方生活了十二年,并且诞下了两个儿子。在<<胡笳十八拍>>中,她道出了在时代大动乱下自己的不幸遭遇的屈辱与痛苦,表达了思乡但又不舍得两个儿子的复杂心情。最后,左贤王因畏惧曹操势力而把文姬送回来,而且在在曹操的说媒下成为了董祀的妻子。她真正得到了自由吗? 评头像: 八、九代用的头像都是同一幅,文姬显得有点弱不襟风,应该是刚被掳入胡地的时期。 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 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注3) 这可能是初时不能容入当地的生活习俗,以至营养不良而导致身形变得消瘦。那木纳的表情,配上那彩带,是左贤王正强迫她为他起舞吗? 十、十一代的文姬装束较为朴素,应是回汉后的时期。那淡淡的微笑也许是出于从董祀那里得到寄托和幸福,但是在深紫色背景的衬托下,那眼神好像仍包含着对异地儿子的思念和对过去的痛苦和屈辱不能忘怀的心情 7. 糜氏 甘氏和糜氏一直如同姐妹般出现于演义的各个章回。在徐州之战俩人被刘备安置于下邳,后来徐州失陷后她们和关羽被带回许昌。 于新野一役,俩人再次被遗留在新野。甘氏最终为赵云所寻回,并由糜竺保护返回刘备军队。可是,糜氏却没那么幸运,为免拖累赵云保护幼主突围,糜氏选择舍身就义。幼主既非她所出,而且更是刘备有负于她在先,但她仍选择了尽忠,在罗贯中的笔下算是一位上上人物。糜氏是徐州富豪糜竺的妹妹,是罗贯中虚构的人物,以这些去讨论这段婚姻究竟是糜竺奇货可居还是刘备意在拉拢糜竺似乎没多大意义。也许,作者只想表达刘备得到人和的优势,连身边的妾侍也能以复兴汉室为重。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孙干谓玄德曰:“徐州受敌之地,不可久居;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玄德用其言,令云长守下邳;甘、糜二夫人亦于下邳安置。甘夫人乃小沛人也,糜夫人乃糜竺之妹也。孙干、简雍、糜竺、糜芳守徐州。玄德与张飞屯小沛。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一日,关公在府,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于地,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关公乃整衣跪于内门外,问二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来与糜夫人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关公曰:“梦寐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请勿忧愁。”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二夫人听得,揭帘而呼曰:“三叔何故如此?”飞曰:“嫂嫂住着。且看我杀了负义的人,然后请嫂嫂入城。”甘夫人曰:“二叔因不知你等下落,故暂时栖身曹氏。今知你哥哥在汝南,特不避险阻,送我们到此。三叔休错见了。”糜夫人曰:“二叔向在许都,原出于无奈。”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云曰:“喊声将近,追兵已至,请夫人速速上马。”糜夫人曰:“妾身委实难去。休得两误。”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后人有诗赞之曰:“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 评头像: 谈到糜氏的容貌,那一定要分享一段由 叶恋 于【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中对糜氏的描写 第一集 第八章 夜宴风云(上) 这时,喧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了下来,只见一绝世美女扶着一位老人慢慢走了进来。老人自然是此间的主人陶谦。而那名少女的身份也自然不言而喻了,她就是糜竺的妹妹糜贞。只见她一袭兰色的仕女服,长发自然地挽成一个发髻飘洒在身后,眉如远山,眼似琼星。仿佛瑶池仙子降落到人间。 当时阅读着这个章回,再细味三国志十代糜氏的头像,不禁怀疑作者是否按照着那头像描述! 那「兰色的仕女服」、「长发自然地挽成一个发髻」都和头像的吻合。而那「眉如远山」是指眉弯而淡,「眼似琼星」我也只能理解为双眼水汪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给人一种贤妻良母的感觉。我十分喜欢这个头像,以致不舍得用任何方法去谋杀娇妻以触发和孙尚香结婚的剧情。也许,这一半是因为欣赏头像的缘故,另一半则是出于对忠贞之士的敬佩! 8. 孙尚香 以三国时期女性来说,孙尚香在三国演义占了颇多的情节,甚至多于写貂蝉的篇幅。罗贯中介绍孙尚香姓名为孙仁,其后多以孙夫人称呼她。有一种说「仁」是孙朗的别名,罗贯中把这个误当成有一女名「仁」。「尚香」则是民间流传,多见于戏曲。 在《三国演义》中,孙夫人(戏曲通常称他为孙尚香)被称为孙仁,然而考诸《三国志》,则仅作孙夫人,史失其名。罗贯中将之命名为孙仁,其实是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志林》一书:「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即是从孙坚的庶子──孙朗而来,罗贯中将孙朗的另一个名字「仁」,巧妙地移花接木到孙夫人身上。 三国演义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 ------------------------------------------------------------ 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若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此事家国两便,请皇叔勿疑。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玄德曰:“此事吴侯知否?”范曰:“不先禀吴侯,如何敢造次来说!”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范曰:“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齿上下相嫌乎!” ------------------------------------------------------------ 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傍。諕得玄德魂不附体。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却说玄德见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管家婆进曰:“贵人休得惊惧: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故尔如此。”玄德曰:“非夫人所观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暂去。”管家婆禀覆孙夫人曰:“房中摆列兵器,娇客不安,今且去之。”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命尽撤去,令侍婢解剑伏侍。当夜玄德与孙夫人成亲,两情欢洽。 ------------------------------------------------------------ 夫人怒曰:“吾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见乎!今日之危,我当自解。”于是叱从人推车直出,卷起车帘,亲喝徐盛、丁奉曰:“你二人欲造反耶?”徐、丁二将慌忙下马,弃了兵器,声喏于车前曰:“安敢造反。为奉周都督将令,屯兵在此专候刘备。”孙夫人大怒曰:“周瑜逆贼!我东吴不曾亏负你!玄德乃大汉皇叔,是我丈夫。我已对母亲、哥哥说知回荆州去。今你两个于山脚去处,引着军马拦截道路,意欲劫掠我夫妻财物耶?”徐盛、丁奉喏喏连声,口称:“不敢。请夫人息怒。这不干我等之事,乃是周都督的将令。”孙夫人叱曰:“你只怕周瑜,独不怕我?周瑜杀得你,我岂杀不得周瑜?”把周瑜大骂一场,喝令推车前进。 ------------------------------------------------------------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 ------------------------------------------------------------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尚论者作诗叹之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着千秋烈女名。” 孙尚香在演义中形象鲜明,但在三国志和其它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字,而且更有欲绑架阿斗到东吴的嫌疑。 三国志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一] [一]汉晋春秋云: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三国志注引云别传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就演义而言,尚香非天下英雄不嫁,除了年龄差别外,那刘备必定是其中一个人选。正史中的政治婚姻在演义中却变成了孙刘双方角力的闹剧。无论如何,尚香总算找到她理想的夫君。在两夫妇返回荆州时,尚香怒斥徐盛等人,到后来中计被送回东吴,在三国志的设定她的性格被定为猪突而智力也只有67。 评头像: 八、十代的头像都是尚香结婚后的写照。两个都显得文雅有余而英姿不足,怎么也不符合弓腰姬的称号。光荣于九代尝试塑造尚香武将的形象,她那回眸一视,的确有几分豪气,但面孔却是十分稚嫩?犹记得九代触发尚香结婚事件时她只有十六岁。幸好这一代没生育子女的系统,不然那岁数再配上那一脸稚气,怎么都令人犯罪感上升。十一代的鳯冠、弓箭、红色的披风,再加上源自孙坚那充满自信的笑容,成功的刻画了我心目中弓腰姬的形象。她双眼眺望远方,是在搜索着前方的猎物,还是在期盼期待已久的英雄? 尚香婚后的形象也保留了原有的五官特征,只是衣着、发型改变后表现出贤妻的模样。对这个版本要挑剔的就是皮肤太黄(婚后变成了黄面婆?!),曾经修改过这幅头像的同志们应该会容易看得出… …不知大家有否同样的感觉 ,尚香的眼神由原先的盼望转成一种空虚、郁结,可能是返回东吴后得知蜀吴两方起了正面冲突。面对兄长斩了丈夫的义弟、刘备的东征和夷陵之败,她内心的感觉会是如何复杂? 最终她选择了殉情 9. 黄月英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有记述黄氏的名字,但民间相传为黄月英、黄绶。两部着作对黄氏的记载都是差不多。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 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诸葛瞻 黄氏,诸葛亮之妻,黄承彦的女儿.其貌不杨,黄头发, 黑皮肤.但聪明能干.才华出众.婚后,黄氏成了诸葛亮的贤内助. 民间有一说是黄氏貌丑只为易容之术,是为免人调戏之故。也有人笑谈诸葛亮娶丑妇正好可以尊心治政。孙尚香有武略而不能上战场杀敌,黄月英有文略而不能在殿堂议政,这两人正好反映了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柢固。在蜀后期,作为诸葛亮信任的人,如果黄氏可以分担孔明部分公务,那孔明会不会不致于因过度操劳而死? 评头像: 如果我是头像的设计者,那我要不把黄月英画得奇丑无比,要不就把她画得有几分姿色,但总不会如九代的空有女诸葛的衣帽而容貌则平平无奇。十代的弃用了纶巾、白袍,但却使黄月英与普通妇孺无异。十一代再次起用诸葛亮的形象而五官也较为端庄细致,比较令人满意。但是,那服饰应该是属于在朝人士的,套在她身上未免令人觉得是一种讽刺。 最后一点是,既然十一代有头像变化功能,光荣大可添加一张黄月英丑陋的头像,当然,唯一可以令她改容的也只有诸葛亮。 10. 马云騄 马云騄是周大荒在<<反三国志>>(又名反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人物。她是马超的妹妹,赵云的妻子,且看俩人相遇的情节 第十文 马孟起间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躯蹈东海 马超正欲出马,他妹子马云騄因从征以来,只任城守,并未出战,心中正不爽快,此番听见川兵前来,非要出马不可。 ---------------------------------------- 那马云騄追赶刘璝,看看赶到南城,只见前头一队兵荆州旗号,一员大将金盔金甲,白马长枪,神采惊人,英风满面;旗上大书常山赵子龙字样。赵云见前面一员蜀将,被一员女将追赶,打量是西凉兵.上前截住。刘璝回转马头,被云騄夹背一把.丢下马来。赵云看见那员女将,白衣白甲,女儿身段,豪杰丰裁,便知道她是马超妹子,吩咐兵士将刘璝绑了,勒马问道:“来者可是马大小姐?”云騄答道:“是也!将军何人?”云答道:“末将常山赵云,马将军营在何处?”云騄回头指道:“家兄来也。”一转眼间马超已到,赵云在马上躬身施礼。马超久闻王平说过,即忙还礼,叫妹子先回大营提防川兵出城,自己同赵云并马到刘玄德大营来参见。 ----------------------------------------- 马超正虑着妹子终身无靠,又极敬爱赵云,一口承允。孔明转告玄德,玄德教请赵云进府,告知此意,赵云拜谢。然后由玄德自己主婚,孔明作男媒,法正作女媒,即日纳聘纳采,亲迎成婚。 ----------------------------------------- 却说赵云迎娶马云騄,自有一番热闹,比玄德娶孙夫人,更加十倍。 ----------------------------------------- 赵云夫妻双双进府谢亲,谢过大媒,从此后马超到做了赵云大舅爷,赵云到做了马超小妹婿儿。西凉兵与荆州兵,更无形结合了。 可惜周大荒没有仔细描绘俩人初会时的内心独白,只能从云騄的「神采惊人,英风满面」和子龙的「白衣白甲,女儿身段,豪杰丰裁」而得知两个佳偶彼此的第一印象。马超的「正虑着妹子终身无靠」可能是因为远离家乡,恐怕中原的男子接受不了如此好胜强悍的妹子,惟有英勇的子龙才与她匹配。 评头像: 马云騄在九代和祝融、孙尚香以女性身份活跃于战场。九、十一代沿用同一个头像,也符合那「白衣白甲,女儿身段,豪杰丰裁」的描绘。马云騄并没有如一般武将戴上头盔,而是头插毫无保护作用的羽毛,而且还戴着耳环,这都反映出马云騄也有女儿家爰美的一面,使她流露着和中原女性不一样的特质。另外,不知是否特别之处,九代的西凉豪杰如马超、马岱、马云騄等下巴都比较瘦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