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国渊
|
是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他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大臣,功绩比得上枣祗、袁涣等人;初归曹氏时,主治屯田事宜,在任期间「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使「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当曹操征讨关中之时,以国渊为居府长史,统领留守都郡事务。其时田怠、苏伯于河间造反,事败后二人的馀党被捕,按律皆应伏法受刑。但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元凶,于是请求不必行刑。曹操听从其请,于是赖国渊而得以生存者,足有千馀人之多。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操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本谤书的作者。魏郡太守国渊运智用计,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捉拿了肇事者。后迁太仆, 节衣简食,以恭俭自守,并于任期内逝世。
三国志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第10段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一]後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二]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後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更多三国志中的国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