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李斯
|
侍奉嬴政的秦国丞相,是荀子门生。以法治国家的体裁治国,使秦国中央集权化。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10段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李斯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第36段
又,将吏奉禄,稍见折减,方之於昔,五分居一;诸受休者又绝廪赐,不应输者今皆出半:此为官入兼多於旧,其所出与参少於昔.而度支经用,更每不足,牛肉小赋,前後相继.反而推之,凡此诸费,必有所在.且夫禄赐谷帛,人主所以惠养吏民而为之司命者也,若今有废,是夺其命矣.既得之而又失之,此生怨之府也.周礼,(天)[大]府掌九(伐)[赋]之(则)[财],以给九式之用,入有其分,出有其所,不相干乘而用各足.各足之後,乃以式贡之余,供王玩好.又上用财,必考于司会.会音脍.今陛下所与共坐廊庙治天下者,非三司九列,则台阁近臣,皆腹心造膝,宜在无讳.若见丰省而不敢以告,从命奔走,惟恐不胜,是则具臣,非鲠辅也.昔李斯教秦二世曰:「为人主而不恣瞿,命之曰天下桎梏.」二世用之,秦国以覆,斯亦灭族.是以史迁议其不正谏,而为世诫.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更多三国志中的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