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李严
李严
李严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84 83 75 74 52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B S S C B
姓名李严 正方 性别 特技 戟将
亲近将领诸葛亮孟达

列传
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人,刘备临死时,曾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激战,马秦、高胜乘机在郪县聚众数万人发动起义,攻占资中县。李严只用郡中士兵五千人,成功平定民乱。“斩秦、胜等首”。越巂少数民族首领高定派兵围困新道县,李严迅速出兵击败敌人。因功升为辅汉将军,继续统领犍为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危,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受遗诏负责协助诸葛亮。受命为中都护(按《华阳国志》为中护军),留镇永安。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督运粮草不力,于是不顾前线司马懿已经断粮的大好形势以及诸葛亮的预定三策。
派遣狐忠、成藩通知诸葛亮撤军,使蜀军北伐被迫终止。在诸葛亮及蜀汉众臣的要求下,李平被废为平民。流放至梓潼郡。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平闻知诸葛亮病逝于伐魏前线。认为后人不会再次起用他,于是激愤病死。葬于梓潼郡(今四川省梓潼县)。
诸葛亮:正方才高,可比吴国陆逊(《三国志•李严传》)
陈寿:李严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10段

  当下费观、李严点三万军来守绵竹。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书与刘璋,请往汉中借兵。璋曰:“张鲁与吾世仇,安肯相救?”和曰:“虽然与我有仇,刘备军在雒城,势在危急,唇亡则齿寒,若以利害说之,必然肯从。”璋乃修书遣使前赴汉中。却说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韦康见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岂可降之?”康曰:“事势至此,不降何待?”阜苦谏不从。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复用杨阜为参军。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李严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第15段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宝)[实],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一]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二]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碷、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三]皆破败,退保挠竹.璋复遣李严督挠竹诸军,严率觽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泝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更多三国志中的李严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