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李恢
李恢
李恢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65 79 78 77 80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B B S C S
姓名李恢 德昂 性别 特技 蛊惑
亲近将领马超

列传
李恢(?-231)字德昂,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蜀汉兴亭侯、安汉将军、建宁太守。李恢原为益州官吏,看出刘璋必然失败,于是在刘备取蜀过程中主动投降,后出使汉中,成功劝降马超。刘备称帝后,李恢任庲降都督,驻扎在益州南部,协助诸葛亮南征,功劳最大,之后继续负责处理南中事务,直至去世。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公亮志业"四字评李恢。"公"即识大体,"亮"即明事理,"志业"即是有事业心并且做出了成绩,后人公认此评是确当的。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15段

  是年冬月,引兵望西川进发。行不数程,孟达接着,拜见玄德,说刘益州令某领兵五千远来迎接。玄德使人入益州,先报刘璋。璋便发书告报沿途州郡,供给钱粮。璋欲自出涪城亲接玄德,即下令准备车乘帐幔,旌旗铠甲,务要鲜明。主簿黄权入谏曰:“主公此去,必被刘备之害,某食禄多年,不忍主公中他人奸计。望三思之!”张松曰:“黄权此言,疏间宗族之义,滋长寇盗之威,实无益于主公。”璋乃叱权曰:“吾意已决,汝何逆吾!”权叩首流血,近前口衔璋衣而谏。璋大怒,扯衣而起。权不放,顿落门牙两个。璋喝左右,推出黄权。权大哭而归。璋欲行,一人叫曰:“主公不纳黄公衡忠言,乃欲自就死地耶!”伏于阶前而谏。璋视之,乃建宁俞元人也,姓李,名恢。叩首谏曰:“窃闻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忠义之言,必当听从。若容刘备入川,是犹迎虎于门也。”璋曰:“玄德是吾宗兄,安肯害吾?再言者必斩!”叱左右推出李恢。张松曰:“今蜀中文官各顾妻子,不复为主公效力;诸将恃功骄傲,各有外意。不得刘皇叔,则敌攻于外,民攻于内,必败之道也。”璋曰:“公所谋,深于吾有益。”次日,上马出榆桥门。人报从事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刘璋教取所执谏章观之。其略曰:“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倘能斩张松于市,绝刘备之约,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业亦幸甚!”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后人有诗叹曰:“倒挂城门捧谏章,拚将一死报刘璋。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刘璋将三万人马往涪城来。后军装载资粮饯帛一千余辆,来接玄德。却说玄德前军已到垫江。所到之处,一者是西川供给;二者是玄德号令严明,如有妄取百姓一物者斩:于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玄德皆用好言抚慰。却说法正密谓庞统曰:“近张松有密书到此,言于涪城相会刘璋,便可图之。机会切不可失。”统曰:“此意且勿言。待二刘相见,乘便图之。若预走泄,于中有变。”法正乃秘而不言。涪城离成都三百六十里。璋已到,使人迎接玄德。两军皆屯于涪江之上。玄德入城,与刘璋相见,各叙兄弟之情。礼毕,挥泪诉告衷情。饮宴毕,各回寨中安歇。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李恢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第6段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仕郡督邮,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恢坐习免官.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寝而不许.[一]後贡恢于州,涉道未至,闻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恢知璋之必败,先主必成,乃托名郡使,北诣先主,遇於绵竹.先主嘉之,从至雒城,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後为亡虏所诬,引恢谋反,有司执送,先主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已在卿矣.」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二]

更多三国志中的李恢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