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杨修
杨修
杨修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31 27 88 68 43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C C C C C
姓名杨修 德祖 性别 特技 诡辩
亲近将领孔融曹植张松

列传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人物,袁术外甥,太尉杨彪之子。
  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后汉书》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杨修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其才华令曹操亦曾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三国志》云“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后于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处死,杨修死后约三个月曹操亦亡故。
  杨修并非死于“鸡肋”一事,《曲略》中却说得比较详细:“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也。’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曹操杀杨修在他自汉中退兵三四个月后,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季,而此时距曹操本人的死期也仅“百余日”,《武帝纪》记载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由此可见《曲略》中时间记载无误。按《曲略》中所记载,曹操杀杨修的决定应是在他病重期间作出的,目的是剪除曹植的羽翼,以巩固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统治,所以给了杨修一个“交关诸侯”的罪名。而杨修自知他跟曹植的关系太密切,处境十分险恶,但曹操处死他不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立曹丕为魏太子时,而拖到二十四年秋病重之时,这对他来说的确是“死之晚也”。由此看来,曹操处死杨修是不得已的,他是为身后国家的安危考虑。
  杨修死后,曹操曾经给杨彪写过一封信表示哀悼,其中有一段曹操说明了杀杨修的原因:“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吾制钟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大意是说:现在中原地区虽然安定了,但四方未平定,战争频繁,人民动荡不安。我带领军队征战四方,希望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作为副官、参谋应该协助我稳定军队。但是你的儿子,倚仗父辈高官,屡屡与我作对(包括影响曹操对曹丕、曹植两个继承人的判断;与“鸡肋”类似的军中事情)。当即就想按照军法处置他,想在回想起来当初的事情都觉得恼怒。但希望他能改过,所以将处罚放宽了。但是这回放纵他,将来恐怕回犯下灭门之罪的,与其等那那时候后悔,不如现在就依法处置他。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6段

  松观其人,单眉细眼,貌白神清。问其姓名,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松知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当时见张松言语讥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谓松曰:“蜀道崎岖,远来劳苦。”松曰:“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弗敢辞也。”修问:“蜀中风土何如?”松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修又问曰:“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修曰:“公近居何职?”松曰:“滥充别驾之任,甚不称职。敢问公为朝廷何官?”修曰:“现为丞相府主簿。”松曰:“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杨修闻言,满面羞惭,强颜而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松笑曰:“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杨修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十九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第5段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一]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二]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暣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四]

更多三国志中的杨修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