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傅巽
傅巽
傅巽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13 14 69 72 69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C C C C C
姓名傅巽 公梯 性别 特技 眼力

列传
傅巽,字公悌,北地泥阳人,乃荆州牧刘表幕官。建安十三年,曹操军到襄阳,傅巽时任东曹掾,与蒯越、王粲等游说刘琮归降曹操。刘琮举州往降,以傅巽说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

陈寿:巽字公悌,瑰伟博达,有知人鉴。

  历史年表
  傅巽,字公悌,北地泥阳人。瑰伟博达,有知人之鉴。初辟于公府,拜尚书郎,后作客于荆州。
  【公元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后,刘琦出为江夏太守,蔡瑁、张允等众奉刘琮为嗣。刘琮与兄刘琦遂互为雠隙,刘琮曾以侯印授予刘琦,刘琦怒而投之于地,将因奔丧作难。荆州群臣如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均游说刘琮归降曹操,刘琮道:「如今我与诸君共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大业,以观天下之事,有何不可?何必要降?」傅巽答道:「逆顺有其大体,强弱均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是为逆时;以新兴之楚地而御国家,其势必不能当;以刘备以敌曹公,亦不能当。以上三者皆不行,所以要抵抗王兵之锋锐,是必亡之道。将军自料与刘备相比如何?」刘琮道:「我实不能及。」傅巽便道:「若刘备不足以御曹公,那么虽能保荆楚之地,也不足以自存;若刘备足御以曹公,那么刘备必不能为将军所驭。愿将军勿疑。」曹操军到襄阳,刘琮便举州往降。刘备遂奔走夏口。
  《傅子》曰:傅巽字公悌,瑰伟博达,有知人之鉴。初辟为公府,拜尚书郎,后作客于荆州,以说降刘琮之功,赐爵关内侯。文帝时为侍中,太和年中逝世。傅巽在荆州时,视庞统为半英雄,又证裴潜终以清行显名;后来庞统遂附刘备,见待仅次于诸葛亮,而裴潜位至尚书令,并有名德。傅巽在魏朝时,有魏讽以才智闻名于世,傅巽谓之必反,到底悉如傅巽所言。
  【公元220~226年】魏文帝黄初年间文帝时,傅巽为侍中尚书。
  【公元227~232年】魏明帝太和年间傅巽于太和年中逝世。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9段

  刘琮至襄阳,方才歇马,忽报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琮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曰:“不特曹操兵来为可忧;今大公子在江夏,玄德在新野,我皆未往报丧,若彼兴兵问罪,荆襄危矣。巽有一计,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琮曰:“计将安出?”巽曰:“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琮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业,坐尚未稳,岂可便弃之他人?”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琮曰:“诸公善言,非我不从;但以先君之业,一旦弃与他人,恐贻笑于天下耳。”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傅巽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第33段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後,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觽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雠隙.[一]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巽对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二]

更多三国志中的傅巽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