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公元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汉族。
皇甫嵩少有大志,好《诗》、《书》,习弓马。灵帝时任北地太守,黄巾起事后,史载“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派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共讨颍川黄巾。当时官任骑都尉的曹操适时领援军到,与皇甫嵩、朱儁合兵一处厮杀,大破敌军。皇甫嵩、朱儁乘胜进兵平定了汝南、陈国一带的黄巾军。他上表朝廷奏捷,将功劳归给朱儁。后卢植得罪小人,论罪几死,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当时百姓如此歌颂皇甫嵩:“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张让表奏皇甫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朝廷收回皇甫嵩左将军印绶,削户六千。中平二年(185年),梁州王国起兵围陈仓。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为左将军,其后皇甫嵩平定“王国叛乱”。董卓掌权后,皇甫嵩入京为城门校尉。董卓死后,皇甫嵩灭他一族,升太尉,兴平二年(195年)病逝。
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心国事。他在位期间,上表陈辞、劝谏或有所补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亲手书写,而且毁掉草稿,一点也不宣露于外。在军旅中,他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次部队停顿、宿营,他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皇甫嵩还折节下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