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史实将领 ->黄权
黄权
黄权
五围属性
武力 统率 智力 政治 魅力
69 85 84 79 78

兵种适性
枪兵 戟兵 弓兵 骑兵 器械
A A A B C
姓名黄权 公衡 性别 特技 明镜

列传
  黄权(?~公元240年),字公衡,益州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东汉末及三国时官员,历仕刘璋、蜀汉及曹魏三个势力。官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爵育阳侯,溢景侯。
  黄权早年事迹不详。仅仅是在《三国志•黄权传》中记载:“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主簿,是东汉三国时期中央和州郡长官所属属官,专门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是个文职官员。是州的属吏,高于功曹书佐,而低于别驾。这个职务,虽然不能证明黄权在刘璋手下很受重用,但至少可以说明黄权在益州还是有一定声望的。
  在益州面临外有曹操、张鲁的侵犯、内有“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的情况下,以张松、法正为首的一派益州地方势力积极酝酿迎接刘备入川,借此推翻刘璋的统治。而此刻身为主簿虽然没有意识到张松、法正等人的别有用心,但是却一眼看出了刘备入川的巨大危险性。他向刘璋建议说:左将军刘备以骁勇闻名于世,现在把他请到益州,如果把他当作部曲来对待,他肯定会不满;如果把他当成贵宾来接待,那么,一国不容二主。如果客人安如泰山,则主人就会危如累卵。不如关闭边界,以等待时局安定。”(原文见《三国志•黄权传》、《后汉书•刘焉传》及《资治通鉴》)。但是刘璋不但没有听从黄权的劝谏,还将他“出权为广汉长”,这无疑是将黄权降职。但是后来形式的发展果然不出黄权所料,刘备入川后不久,反戈一击,同刘璋展开了益州争斗战。刘璋连战连败,但即便是这样,刘璋也没有想起黄权这位忠心的臣子,更谈不上让黄权在危难时期为自己出谋划策,最后只能是将大好的河山拱手相让。而黄权面对“郡县望风景附”的局面,在广汉据城坚守,直到刘璋投降之后,他才奉命投降刘备。裴松之在《三国志•黄权传》注引中引用徐众的话评论:“(黄)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对黄权的忠义赞赏不已。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一方面任用自己的旧部担任益州要职,“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见《三国志•先主传》);另一方面对以前刘璋的部下也是进行了提拔和使用,“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黄权也被刘备提拔到偏将军的职务上的,不久,黄权就在汉中争夺战中为刘备出谋划策,大显身手了。
  汉中争夺战开始后,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黄权向刘备建议:“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黄权清醒地意识到汉中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在黄权的积极建议下,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迎战张鲁。这时,张鲁已经返回南郑县,向北投降曹操。黄权随即击败了杜濩、朴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陈寿在《三国志•黄权传》评价说:“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黄权,在汉中之战中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备自立汉中王时,黄权被提升为治中从事一职,这也是刘备对黄权在汉中之战中的优异表现的一种奖励。只不过后人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法正、黄忠的身上,而忽略了黄权的历史功绩而已。
  刘备称帝不久,马上倾举国之兵讨伐东吴,这是一个已经被当时及后世一致判定的错误决定。但是在当时的蜀汉政权,公开向刘备表达不同意见的却仅有寥寥几人。黄权便是其中的一个。黄权说:“吴军勇猛善战,加上我们水军顺长江东下,前进易,后退难。请陛下让我为前锋,向敌人发动攻击,陛下应该在后方坐镇。”(原文见《三国志•黄权传》及《资治通鉴》)。在这番话里,黄权不仅含蓄地说出了对于刘备东征这个错误决定的担心,同时还在战术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但是此时的刘备已经是铁了心进攻东吴,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不过刘备却做出了一个容易被后人忽略的决定。《三国志•黄权传》及《资治通鉴》中皆记载:刘备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很简单,虽然刘备对黄权的意见不予接受,但是对黄权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放心的,所以才委以重任,督江北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黄权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和黄权的出色能力。
  夷陵之战最终毫无悬念地以刘备的惨败而告终,刘备败退永安,而黄权却因为“在江北,道绝,不得还,八月,率其众来降(曹魏)”黄权降曹以后,由于自己的突出能力,不断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先是担任侍中、镇南将军、育阳侯,后来领益州刺史。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黄权又升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黄权没有因为自己的降将身份而受到排斥。当时有消息说黄权的家属被刘备杀害,曹丕诏令发丧,黄权则认为刘备一定不会这样做,坚持不发丧,后来证实黄权果然没有错。刘备去世的消息穿到曹魏后,魏臣纷纷向文帝道贺,惟独黄权没有任何表示。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只是同黄权开了一个玩笑,也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司马懿对黄权也是非常器重。他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曾经称赞黄权是个豪爽之士。景初四年(公元240年),黄权去世,谥为“景侯”。
三国演义第一次出场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15段

  是年冬月,引兵望西川进发。行不数程,孟达接着,拜见玄德,说刘益州令某领兵五千远来迎接。玄德使人入益州,先报刘璋。璋便发书告报沿途州郡,供给钱粮。璋欲自出涪城亲接玄德,即下令准备车乘帐幔,旌旗铠甲,务要鲜明。主簿黄权入谏曰:“主公此去,必被刘备之害,某食禄多年,不忍主公中他人奸计。望三思之!”张松曰:“黄权此言,疏间宗族之义,滋长寇盗之威,实无益于主公。”璋乃叱权曰:“吾意已决,汝何逆吾!”权叩首流血,近前口衔璋衣而谏。璋大怒,扯衣而起。权不放,顿落门牙两个。璋喝左右,推出黄权。权大哭而归。璋欲行,一人叫曰:“主公不纳黄公衡忠言,乃欲自就死地耶!”伏于阶前而谏。璋视之,乃建宁俞元人也,姓李,名恢。叩首谏曰:“窃闻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忠义之言,必当听从。若容刘备入川,是犹迎虎于门也。”璋曰:“玄德是吾宗兄,安肯害吾?再言者必斩!”叱左右推出李恢。张松曰:“今蜀中文官各顾妻子,不复为主公效力;诸将恃功骄傲,各有外意。不得刘皇叔,则敌攻于外,民攻于内,必败之道也。”璋曰:“公所谋,深于吾有益。”次日,上马出榆桥门。人报从事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刘璋教取所执谏章观之。其略曰:“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倘能斩张松于市,绝刘备之约,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业亦幸甚!”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后人有诗叹曰:“倒挂城门捧谏章,拚将一死报刘璋。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刘璋将三万人马往涪城来。后军装载资粮饯帛一千余辆,来接玄德。却说玄德前军已到垫江。所到之处,一者是西川供给;二者是玄德号令严明,如有妄取百姓一物者斩:于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玄德皆用好言抚慰。却说法正密谓庞统曰:“近张松有密书到此,言于涪城相会刘璋,便可图之。机会切不可失。”统曰:“此意且勿言。待二刘相见,乘便图之。若预走泄,于中有变。”法正乃秘而不言。涪城离成都三百六十里。璋已到,使人迎接玄德。两军皆屯于涪江之上。玄德入城,与刘璋相见,各叙兄弟之情。礼毕,挥泪诉告衷情。饮宴毕,各回寨中安歇。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黄权
三国志第一次出场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25段

  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八月,蜀大将黄权率觽降.[一]

更多三国志中的黄权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