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中所载“严畯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三国志》中有一个故事是用严畯来衬托张昭的:严畯作卫尉时,孙权让他念一篇小时候读过的文章,严畯便朗诵《孝经》“仲尼居”。张昭听说后说严畯是个书呆子(“鄙生”),然后念了一篇“君子之事上”,受到众人称赞。
在《三国演义》中严畯最著名的事是作为和诸葛亮舌战的群儒之一,问诸葛亮:“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即问诸葛亮有什么著作。诸葛亮当时刚出山,尚未著书立说,便斥之说:“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
《三国志》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东吴水军大都督鲁肃临终未留下遗言,也没有向孙权推荐过接班人,于是孙权打算让严畯接替其位。严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在荆州的关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坚决不接受此任命,对孙权说:“朴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咎悔必至。”孙权后来成功地启用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自知之明虽然不是经邦济世的大才能,但也十分难能可贵。
严畯还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潮汐学专篇《潮水论》。但可惜早已失传了,具体内容也就无从知晓了。另外严畯还著有《孝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