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

作者wing100 标签三国 十大将 阅读次数:539
六、关羽,字云长。
  甘胆相照,美名流芳
  光和六年(183),因斩杀恶豪,关羽逃离家乡。5年后结识刘备张飞。时值黄巾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全国,关羽即随刘备在涿县招募乡勇,组织武装,先后参加了幽州太守刘焉、中郎将卢植、校尉邹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孙瓒的军队,同黄巾起义军作战。献帝初平元年(190),刘备依附公孙瓒,被任为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令,后领平原相,关羽、张飞并为别部司马,统领郡属军队。
  因公孙瓒没响应曹操的讨董檄文,故刘关张没有参加讨董战役。
  汉兴平元年,曹操与陶谦争徐州,刘备带关羽援救陶谦,被派为豫州刺史。
  汉建安元年至四年,关羽一直随刘备转战南北,在夺徐州时力斩车胄,占领徐州。刘备命羽镇守下邳,行太守事。
  建安五年,曹操攻击刘备,备败逃依附袁绍,关羽及刘备妻室被围于下邳,羽降曹,诏为偏将军,待以厚礼。同年四月,曹操与袁绍战于白马,关羽率部于万军丛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成名,被封为汉寿亭侯。七月,羽探知刘备在袁绍部下,遂挂印封金,拜书告辞,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随之与刘备奔往汝南联络刘辟击曹。袁绍官渡兵败。建安六年九月,刘备汝南兵败,归附荆州刘表,驻军于新野达七年之久。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击刘表。八月,刘表病卒,次子刘琮降曹,刘备离开樊城奔往江陵。关羽率水军至江夏刘琦处求援,后与备会合于沔江共同奔夏口。是年十一月,经诸葛亮鲁肃等人多方协商,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刘备得乘机诈得占荆州江南四郡。
  大意失荆,遗恨千古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东吴军事统帅周瑜病死,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江北诸郡,任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带兵屯驻江陵。
  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请率军西征入川,留关羽镇守荆州。次年,曹操率大军击吴,羽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与曹将乐进于禁战于青泥,击退了曹兵的进攻。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雒城失利,急调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入川支援,留关羽独守荆州。是年六月,刘备攻克成都,自领益州牧,正式任命关羽都督荆州事务。
  建安二十年,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备借故推托,吴蜀矛盾加剧,孙权派往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官吏尽被关羽逐之。吕蒙袭取长沙、桂阳,备亲率五万大军顺江而下与之争锋,羽亦带三万精锐之师进至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是年二月,曹攻汉中,备怕益州有失,即遣使与孙权讲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八月,关羽乘曹仁境内有百姓起义之机,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利用夏雨倾盆之时,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而新野刘封又不援救。十一月,羽从樊城撤军,企图夺回荆州,途中连遭吴军截击,部卒走失,战斗力大减。羽见夺回荆州无望,且战且退,先抵麦城,欲逃往西川与刘备会合。十二月,羽从麦城败退临沮章乡,被伏兵所擒,与子平同时遇害,时年59岁。
  荆州是吴、蜀方的命脉,没有还不还的道理,只有胜者为王。但是关羽一身自负,没有处理好人际交际,以至被落井下石。可惜一代武圣读春秋只解其表不知其义啊。
  很可惜,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杀蔡阳,诛文丑均非关羽所为,过五关斩六将,与黄忠战百合也是子虚毋有。不然关羽听到黄忠同列五虎将很不服要比试比试,按演义的说法不是比过了吗,没如此健忘吧?
  不过历史上的关羽可是真正的勇将,常亲自冲锋在前,免不了中箭吃失,吕布的勇名多半是吹出来的,可关羽之勇却是名符其实。在勇将中能排兵布阵,识天时地利,运用战术的关羽却是首屈一指的,故后人将其忠勇智并提成为我们的武圣。陈寿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汉朝之后便有“称勇者必推关张”。

七、司马懿,字仲达。
  屯田积谷,深谋远虑
  曹操对司马懿的才能非常赏识,但很猜疑。司马懿敏感地察觉到了,为此,他多次提及内政,极力打消曹操对他的猜疑。建安二十三年,司马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军屯”的建议。他说:“昔箕子陈谋,以谷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20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戍甲未*,自宜且耕且守。”此后,又修广漕渠,大兴屯守,开渠灌溉。使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经司马懿的努力,每年可得军粮500万斛。魏国的东南边防得到了巩固,使东吴无懈可击。
  吴举兵西进荆襄。曹丕及群臣认为,东吴此次兴兵意在攻取樊城、襄阳。两城难以抵御,因火速弃城,退居皖城。只有司马懿反对,认为吴刚刚打败关羽,必然担心刘备会伺机报复,不敢冒然犯境,樊、襄二城千万不能放弃。但曹丕固执己见,命曹仁焚弃二城,退居皖城。果不出司马懿所料,吴并未侵扰二城。曹丕闻讯,懊悔不迭。
  先斩后奏,擒杀孟达
  太和元年(227年),曹丕病逝,与孟达关系密切的桓阶夏侯尚两位大臣也相继死去。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领兵驻屯宛城,以骠骑将军之职主管荆州、豫州的军事事务。孟达担心被废,于是想反魏投蜀。诸葛亮想要孟达速反,为此派郭模诈降,故意将孟达要举兵反魏的消息泄露,以迫使孟达早投。司马懿却将计就计,假意写信给孟达,说郭模的降魏及其所送的情报完全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目的是想借魏军之手杀害将军。孟达也没看出这是缓兵之计,反而觉得应先做好准备再起兵。太和二年正月,司马懿亲自率领一只精兵从宛城出发,大军偃旗息鼓,昼夜兼程,仅用八天时间,便兵逼上庸城下。东吴、西蜀急忙派兵援助。司马懿亦分出两支人马,分别阻击东西两线的援军,使其无法接近。
  而孟达的城防布置刚刚开始,只好仓促抵抗。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水道设置了木制的栅栏。但被一举攻破。接着魏军昼夜不停地轮番攻城。孟达军心动摇。战到第十三天时,城池将破,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人打开城门投降。魏军攻入城中,杀死了孟达,结束了战斗,然后班师归皖。
  以守代攻,智拒诸葛
  诸葛亮四出祁山,因粮将尽自帅众将欲取上邽之麦。众将认为诸葛兵已先至,麦将其获,懿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甲晨夜赴之。亮只能望尘而遁。
  诸葛亮攻上原,将北渡渭,懿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此战射杀蜀将吴班
  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艰难,无法长期对峙,于是在五丈原坚守不出。终使诸葛亮也徒唤奈何,含恨而逝。由于阻击蜀军有功,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被提升为太尉,成为主管曹魏全国军事的统帅。
  攻其必救,平定辽东
  对于公孙渊的辽东叛乱,司马懿胸有成竹地对曹睿说:“四千里地,住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曹睿见司马懿对如何作战的方案了然于心,非常满意,便派司马懿率军四万前往辽东平定叛乱。
  景初二年(238年)三月,司马懿从洛阳出发,六月,魏军到达辽河西岸。这时,卑衍杨祚已在辽河东岸筑起防线,修建了坚固的营寨,企图隔河对峙。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大张旗鼓攻南翼,见燕军往南援救后,便立即亲率大军从燕营北部偷渡辽河。过河后,随即在辽河燕营旁构筑工事后,做出率众绕开燕营直扑襄平的姿态。卑衍、杨祚万分惊慌,生怕老巢空虚不保,立即率领全军回援襄平,企图堵截魏军。回军途中遭到司马伏兵,大败逃回襄平。时值雨季,不便野战,司马懿见败卒多集于城中,城中粮少,故挥军围城。百日过后粮尽,军心浮动。司马懿抓住战机猛攻,杨祚开城投降,公孙渊欲夺路而逃,被魏军杀死于乱军之中,余部全部投降。
  司马懿用兵着重分析对手,对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后勤运输不济,实行坚壁清野,不战而胜,谓之高明而非怯战。对于孟达无备,则兵贵神速,攻其不备,谓之速战速决。对于襄平大军在外,设计击败野外之敌,截去粮草,纵败敌守城,造成城内兵多粮少,困敌迫降,此欲擒故纵之计也。故司马懿用兵善诡谋。

八、孙坚,字文台。
  江东猛虎,威振八方
  孙坚十六岁时,随父乘船去钱塘,遇海贼掠夺了商人财物,正在岸上分赃。船人畏惧,孙坚却操刀上岸,用手东西指挥,佯做部分兵士以包剿贼的模样,海贼望见,以为是官兵来捕,赶紧舍弃财物,往海岸奔逃。孙坚追上前去,砍杀一人,提其首而归。孙坚这种果敢机智的行为很快便被传播开来,名扬一方。
  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郡发生了道教徒许生的叛乱,许生自称阳明皇帝,邻近各县农民踊跃参加,共达万人。那时孙坚任吴郡司马,他召募精勇壮丁千余人,与州郡官兵联合,平定许生之乱。孙坚因功,以后相继为盐渎、肝胎、下邳三县县丞。
  灵布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发生,汉朝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率军镇压,朱儁以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原有乡里少年数百人,又募得商旅及淮、泗精兵千余人,跟随朱儁征战,指挥所部率先攻克南阳城,立下首功,官至别部司马。
  黄巾起义发生不久,边章、韩遂在谅州起兵,中郎将董卓征讨无功。中平三年,汉朝又派司空张温前往镇压,张温令孙坚参军事。边章、韩遂闻孙坚至,不战而退。此时长沙郡又发生了区星的叛乱,官军屡平失利。朝廷以孙坚为长沙太守平叛。坚一月内便平定区星叛乱,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千里讨逆,忠心不二
  群雄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并不是什么先锋官,远在长沙。此时关东诸候已被打得一败涂地,袁术急召孙坚。孙坚连夜进军,斩杀拒不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和董卓任命的襄阳刺史王叡,一路所向披靡,但进军至梁县,人困马乏之际被徐荣偷袭,**受损。但毫不气垒,次日招集部众,诱敌设伏击败徐荣,使之折兵过半,并射杀令关东诸候丧胆的勇将华雄,二战全歼胡轸部。在皇陵与董卓主力激战,先锋吕布不敌败退,旋即董军全线溃败。董卓见洛阳不能守,放火弃之。董卓畏惧他的兵锋,试图以结亲来诱惑他时,他严正申明:“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袁术使坚往荆州击刘表,刘表将黄祖拒战,两军战于樊城与邓县间展开决战,孙坚连战皆捷,长驱直入,渡过汉水,包围襄阳。正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轻身侦察敌情,头上红巾暴露身份,被暗箭射杀。
  孙坚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他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乃因他善于抚恤士卒。裴注引《江表传》言:
  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
  裴注引《山阳公载记》述董卓之语:
  关东军数败矣。皆畏孤,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憨,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二袁与刘表是当时的大世家,大诸候,而孙坚只是一个将军。可见,孙坚的威名远播。但孙坚性格上有缺陷,孙坚之娶吴氏,颇有逼婚性质,(不过我希望没女朋友的网友要学他,大胆冲啊!)“吴氏亲戚嫌坚轻狡”,“轻狡”,即欠稳重与躁急横暴之意。孙坚所以遭暗算,即吃了这种性格的亏。

九、姜维,字伯约。
  独支大局,烽火陇川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姜维升为镇西大将军,并任凉州刺史,独立担当在西北边陲抗魏的重任。延熙十年又升为卫将军,位次上卿,与大将军费祎同时录尚书事。时值汶山郡平康县少数民族反叛,被姜维平定。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三郡交界地,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等人在洮河以西地区交战屡胜。但费祎与之政见不同,多次节制姜维,每次姜维出征兵不过万人,不得长驻,只得获众而还。
  费祎去世后,延熙十六年夏,姜维率领数万人马出兵石营,经过董亭,围攻南安。曹魏的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解围,到达洛门,姜维因粮草不济兵退。第二年,他再次出兵陇西。驻守狄道的李简投降。姜维进一步出兵围攻襄武县,与魏将徐质交战,斩其头,破其军。姜维乘胜追击,迁徙河关、狄道、临洮三县的百姓回蜀。延熙十八年,姜维再次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一同出兵狄道,在洮西大败曹魏雍州刺史王经,迫使王经退守狄道,姜维进一步追击,却逢曹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不得不兵退钟题。
  延熙十九年春,他受命大将军,再次整顿军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相约会师上郡,但胡济失约,因此姜维在段谷被邓艾打败,溃不成军。姜维谢罪,引咎自责,自请贬官削职,任后将军,同时代行大将军职事。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诸葛诞在淮南郡反叛,关中部分兵马被分派向东进军平叛。姜维想乘虚向秦川进军,于是又率领数万人马出兵骆谷,径直进兵沈岭。但司马望拒险固守,直到诸葛诞兵败,邓艾回师,姜维仍无法攻取,只得撤回。这段时期,姜维与曹魏军多次激战,互有胜负。北伐秦川,其军已到达华阴、蒲城一带,直接威胁到中原,深入敌境的程度非诸葛当年可比。
  大河东去,青山不在
  景耀五年,姜维与黄皓正面冲突,写信给后主求斩皓。后主反而指责维多管闲事,维恐遭黄皓的暗算,驻军沓中屯粮。
  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钟会攻蜀兵进汉中,分兵攻打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趋阳安关口。守关副将蒋舒叛敌,主将傅佥战死。钟会见阳安关已克,置二城不顾,亲率魏军主力长驱直进,准备急袭剑阁,直逼成都。姜维心急如焚,迅速摆脱邓艾军的纠缠,向阴平方向撤退。这时诸葛绪军已占领武街和阴平桥头,切断了归路。姜维见状立即调头北上,向诸葛绪侧后方向运动。诸葛绪中计,以为维断其后路,退军北击,姜维率军趁机折返南归,通过阴平桥头顺利撤回,先钟会一步据守剑阁。钟会大军到达后,屡攻不能下,粮尽思退。蜀汉刚开始转危为安时,谁也没料到邓艾突出奇兵,偷渡阴平,越过剑阁天险,降伏江油,攻占涪城,屯兵成都城下,刘禅投降。但姜维不死心,看准了邓艾、钟会不和,进行挑拨,鼓动钟会发动兵变,据蜀叛乱。但曹魏将士不从,群拥而起,杀了钟会、姜维被迫自杀。
  姜维以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使蜀汉在诸葛死后残喘近三十年。但是在对手发展之时而蜀汉却停止不前,故亡于实力而非无将才。
  
十、夏候渊,字妙才。
  勇冠三军,速定西凉
  夏侯渊是曹操的连襟,他是曹操非常信任和极度重用之人,随曹操征战四方时已战功卓著。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为陈留、颍川太守。建安五年,以督军校尉参加官渡之战,获胜后受命督兖、豫、徐州军粮,保障了供给。继与于禁、张辽等平定东海郡昌狶,又率泰山、齐、平原郡兵击破盘距济南等地的黄巾军徐和部,夺其军粮。十四年,击破庐江叛将雷绪。次年,又以征西护军督徐晃等攻克太原,平定商曜之乱。十六年,参加渭南之战,随曹操击败韩遂、马超军。次年,攻杀关中军梁兴,居功封为博昌亭侯。十九年,马超进犯,不等曹操回复,当即率张郃等从陈仓狄道救援祁山,击退马超。继轻装疾进,北焚长离羌屯,诱韩遂军来救破之,又克高平、兴国,平定河西诸羌,次年七月,与曹操会师休亭,攻降张鲁,占领汉中,升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进攻巴郡。
  恃勇轻进,虎落平阳
  二十三年,刘备进军阳平关,夏侯渊被任命为征西将军,与刘军相持一年多。次年,刘备军击败张郃,夏侯渊把自己带领的精兵拨出一半援助张郃,结果,夏侯渊冒险急进,被伏兵于定军山的黄忠部所袭,措手不及,被黄忠杀死。
  夏侯渊被后人评为三国时的飞将军,军事才能远远高于夏侯惇曹洪等人,比守城名将张辽、郝昭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绝招就是兵贵神速,善于速战速决,经常放弃攻坚战,坚决袭击对手弱处,用兵灵活。因其运动作战迅速,同时也极为注重后勤保障,经常袭取敌之军粮,作战获胜后也首先取粮。由于战功显赫,于是和孙坚一样,多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恃勇轻敌。曹操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但本性难改,最终中计而亡,可惜可叹。
++++++++++++++++++++++++++++++++++++++++
以下是落选的主要将领名单及原因,属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请指教。
魏方:
曹真,守祁山时成名,打败过诸葛亮,但功不及张颌故。
张辽,守城名将,没有指挥过大的战役。
张颌、徐晃,良将,位在渊下,战绩也不如夏侯渊辉煌。
吴方:
吕蒙:考虑到平衡性,选用夏侯渊,不然吴方名将多了些。如诸网友反对,与夏侯渊换一下无妨。
甘宁:猛将,智勇双全,但未独立领军指挥战役。
蜀方:不是我对蜀将有偏见,若蜀将有演义中那般神勇,天下早是他们的了。
张飞:良将,但鞭挞士卒,为将者之戒。
魏延:不是蜀汉自贬栋梁,应在前十名内,无奈只能等平反后再说。
黄忠、马超:勇将,非良将,战绩或少或不佳故未选。
诸葛亮:作为军师合格,但作为主将比他继承者姜维差。除平南战役胜,其余不胜或败。(胜费耀、郭淮是魏延,取阴平、武都是陈式,非诸葛之功)何谓不胜?战役目的未达到。
赵云:箕谷以多打少,反被曹真败,这可是诸葛亲口说的。所以就~~~~~
其它方:
高顺:勇将,没有独立指挥过大的战役,故落选。
吕布:勇将,除力气大点,样子帅点,其它方面还不如部下高顺,战绩也相当糟糕。
公孙瓒:勇将,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不过希望我国现阶段此类将才多**
至于杜预羊祜等晋朝名将就不算在其内了。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