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转自中华三国在线)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简评(转自中华三国在线)

作者wing100 标签三国 阅读次数:831
一、曹操,字孟德。
  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曹操不畏豪强,举免官吏,杖杀犯法的宦官蹇硕的叔父的事广为传诵。《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这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理想。
  诸侯讨董卓之战,曹操仍然慷慨激昂:“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可关东诸侯都是东汉王朝训练出来的老油条,只顾吃酒作乐。曹操自己往西进攻,被董卓打得大败,几乎连命都丢了。败逃的路上,士兵哗变,“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
  历史只记载具体的事件,不会记载人物的心理。在这些出生入死、艰苦倍尝的经历中,是不是逐渐完成了曹操从忠臣向枭雄的转变?
  屯田兴兵,独霸中原
  曹操20岁时就任顿丘县令。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受任为骑都尉,因镇压颍川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有功,升为济南相。公元192年,他占据兖州,根据黄巾军无后勤供应的特点,采取昼夜奔袭的战术,破青州黄巾,收降后编精锐30万,组成“青州军”,势力开始壮大。初平四年,借为父报仇之名攻伐陶谦。但杀戮过多,引起陈宫张邈反感,联合吕布占据濮阳,操回救失利。后从荀彧计“根深固本以制天下”,三攻兖州,设伏在定陶打败吕布,收复失地。后因粮草不济,遣散军士20余万,使任俊屯田许昌,利用荒田命令军队从事耕作以自给,谓军屯,召募流亡农民,施民屯,开始了北方经济复兴。
  于公元196年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面对破败的社会局面,他这样就加强了他的经济实力。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三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说,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当官。这使他招纳了不少人才。
  曹操依靠这些条件,开始发动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二年到四年内,通过三次讨伐张绣,迫使其降。诛杀吕布,赶走刘备,联合孙策消灭袁术。公元200年,他先在白马派关羽斩杀颜良后,在官渡与袁军对峙,得许攸献计奇袭乌巢粮仓,获胜。此后,又用了几年时间,利用绍之子不合,离间得手,继而灭之,又在白狼山趁敌立足未稳抢攻得手击败乌恒,统一了北方。
  南下荆州,西击雍凉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襄,刘琮归降。操进军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因北方军队长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荆州降军心有顾虑,未肯力战。加上自己骄傲轻敌,在孙刘联军火攻之下大败而归。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安十六年,曹操率军与马超等部对峙于潼关,操正面佯攻引关中军向潼关集中,造成其后防空虚,派徐晃等偷渡蒲坂津建立桥头堡,随后引全军渡河,垒沙冻冰为寨拒守,伏兵击败马超的偷袭。在离间韩遂得手后,便发起总攻,以轻骑诱敌再次伏击得手,马超大败。四年后讨伐张鲁攻占汉中。但因定军山主帅夏候渊轻敌被斩,不得不放弃汉中退守长安。公元216年,受封为魏王。曹操善用兵,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著作。他又善于诗文,现在还存有诗20余首、较完整的散文40余篇,都为后人所传诵。
  
二、孙策,字伯符。
  三千精兵,速取曲阿
  兴平元年(194年),袁术派遣孙策攻庐江太守陆康,并言:“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可是当孙策攻克庐江后,术用其亲信刘勋为太守,孙策顿感失望,于是想借机摆脱。
  扬州刺史刘繇是当时名士。他将丹杨郡郡城曲阿作为州城,把袁术所用的丹阳太守吴景赶到江北,派遣樊能、于麋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袁术遣军攻打年余不克。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获准前往援助,开始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
  孙策原来只有兵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但一路上得到众人支持,当到历阳时已众骤增至五、六千人。渡江后,一举攻克刘繇牛渚大营,获得了许多粮谷和战具。孙策抓住初战告捷,士气正旺之时,发起闪电般的攻势,诱敌设伏击败笮融,屯据秣陵城。继打败薛礼后趁胜进击刘繇于曲阿,繇仓促应战不敌,弃军遁逃。
  孙策进入曲阿后,劳赐将士,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部曲来降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于是,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策治军严整,兵士遵守约束,鸡犬菜蔬,一无所犯。史称策“美姿颜,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将士用命,战无不克,威震江东,江南百废待兴。
  兴王伐夷,横扫江东
  孙策与其父不同,不但有其父的勇,更有谋,在政见上有远虑,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
  此时袁术在淮南称帝。孙策果断地断绝了与袁术的关系,联合曹操讨伐袁术成功。建安元年,部将朱治驱走吴郡太守许贡,许贡投奔吴郡豪帅严白虎。孙策手下诸将主张先击破严白虎。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策遂引兵东渡钱塘江,进击会稽太守王朗,消除严白虎的羽翼。王朗出战失利后拒城固守,孙策攻城不下,当晚调整布署,以空营,沟火连遍固陵南道,造成增兵强攻的假象,连夜起精锐直扑查渎、高屯,当晚攻取,斩杀周昕,获全部粮饷军械,第二天回师攻孤城,王朗弃城逃往东治,直至被擒。孙策旋即引师全歼无所依托的严白虎,同年派吕范击破海西陈禹(陈登兄),得淮南地。
  调虎离山,上兵伐谋
  建安三年,曹操畏其善于用兵,曰:“狮儿,谓难与争锋。”故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曹彰娶策从兄孙贲女,以暂保无后顾之忧。
  而此时孙策也抓住北方暂无威胁的战机,连续发动对袁术残部,刘表部的征讨。在得知刘勋向上缭太守借粮不得情况后,孙策遣使卑辞厚礼,致书,请其合攻上缭,自己愿为后支援。刘勋果真上当,亲自率军远袭上缭。孙策便悄悄溯江而上。到达石城时,派遣孙贲等率领八千人进据彭泽设伏,亲自袭取皖城,俘获刘勋妻子及部曲三万人。刘勋闻讯率军回救,行至彭泽,遭伏击大败,求救黄祖。孙策趁势全歼来援的黄祖军,攻下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羡。
  取豫章郡时。太史慈已察明豫章太守华歆是个胆小怕死的人,孙策便亲率大军进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劝说华歆,晓以利害。果然兵临城下,华歆开城请降。
  知人善任,化敌为友
  孙策不仅兵法卓越,而且胸怀宽广,识人善用,并非三国演义中描写滥杀豪杰之人。祖郎曾袭击募兵的孙策,差点使其丧命。后又挑动山越,共图孙策。孙策西讨祖郎禽于陵阳,即以郎为门下贼曹。擒太史慈后,即署慈为门下督。当策引军还时,太史慈与祖郎都在前导引,均引以为荣。
  刘繇在豫章病故时,留下部曲万余人。孙策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慈行,议者犹言遣之非计。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秉道义,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忧也。”太史慈果如期而返。此事被传为美谈。
  孙策用兵如神,似飘逸萧洒的快剑,当觉察利刃至时,已见血封喉。古人赞曰:“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振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三、邓艾,字士载。
  农政小吏,志向弘远
  其原是一文吏,在治水利时著有《济河论》,论述如何开运漕解决豫中缺粮的方法,得到的司马懿的赏识。嘉平元年,高平陵政变后,夏候家族被清洗,夏候霸叛逃蜀国。作为司马懿的心腹,被派到前线。真是无心插柳,邓艾在与姜维的争夺中展露才华。
  急缓祁山,初露锋芒
  此时的祁山防线已被姜维打得支离破碎。邓艾援兵一到便对麴城的蜀军实行围困,姜维引军救援被挡在牛头山,郭淮抄后路,迫其撤退。郭淮准备讨助姜维的羌族时,邓艾对其说,“贼未去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淮留下来在白水北侧防守,果然,姜维来了个回马枪,受阻于白水。姜维将计就计留廖化,自己远袭六十里外的洮城。邓艾发现蜀军兵多不应慢慢修桥,理应强渡的破绽,于是当机立断回师洮城,击退姜维。此战因功受封关内候。
  毋丘俭反叛时,邓艾充先锋,在乐嘉架浮桥,又追文钦到丘头,再立大功被进封方城乡候。后解被围狄道的王经成功,受封安西将军,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正式开始了与姜维的对抗。
  狄道解围虽成功,而魏军损失惨重,蜀军却未伤要害,邓艾认为姜维必来袭,据险而守。果真姜维进攻,不克欲击上邽,邓艾果断在段谷截击大胜。此战使蜀军元气大伤,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北伐。邓艾因此战加封为征西将军。
  偷渡阴平,建立奇功
  直到魏甘露元年七月,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被邓艾击败,从此开始了攻守互换,魏决定灭蜀了。由于邓艾功太大,司马昭有点不放心,派钟会当主帅节制邓艾,当然艾是不服气的,但看到钟会的攻蜀方案无泄可击时也无话可说,当然怨气是不会消的。攻蜀时便放走了沓中的姜维,让其回军在剑阁死守挡住了钟会的大军。眼看魏军军粮不济(的确山道运粮难不只是诸葛亮的难事),邓艾见其表现的时机来了,“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在天降奇兵面前油江守将马邈大惊而降。邓艾乘胜攻击成都最后一道屏障绵竹。而守将诸葛瞻头脑缺乏冷静,被邓艾的劝降信给激出城来。邓艾死战获胜。至此刘禅无奈投降,蜀国灭亡。
  邓艾作战不为假象诡计所迷,数败名将姜维。而自己又能针对那些没有见过战阵的武将施以恐吓、激将的方式使敌或降或出城,避免了偷袭**攻坚不利的缺**可惜一代名将最后还是死于权术上的弱智。 

四、周瑜,字公瑾。
  受命危难,稳定江东
  周瑜出身士族,少时与孙策友好。东汉兴平二年起兵助孙策占据江东立下大功。孙策死后,周瑜和张昭全力支持和辅佐孙权,迅速安定了江东的局势。周瑜亲自出面挽留鲁肃,并推荐给孙权。曹操于建安七年派人下书要孙权送人质给他。面对曹操的讹诈,众人多犹豫不决。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拒险,交通便利,兵精粮多,能割据,不必向曹操低头。送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
  建安五年始,周瑜一直坐镇吴郡,平乱讨叛。建安十一年,周瑜亲自督讨麻、保二屯的山越族,斩获其部落首领。
  建安十三年初,周瑜向孙权举荐刘表的降将甘宁。孙权接受甘宁的建议,击杀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羽冠纶巾,赤壁争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刘表,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寡不敌众,狼狈地逃到夏口。曹操不但得到荆州的大批水师战船,而且又据有粮食武器储备丰足的江陵。九月,刘备的谋臣诸葛亮也极力劝说孙权、刘备两家联合破曹;同时孙权收到曹操威胁的书信,张昭等人主降。周瑜反对投降,极力主战。他说,曹操的致命弱点是有关西的马超、韩遂的后顾之忧;兵多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不善水战,“舍鞍马,杖舟楫”,与江东水军交锋,是舍长用短,曹操违犯兵家作战的大忌。又指出他十五六万北方主力,因远征,久战疲敝,战力不强。荆州新降七八万人,多有疑虑,士气低靡。周瑜表示只要五万精兵,便可打败曹操。这样使孙权坚定了破曹的信心。当即,周瑜、程普被任命为左、右都督,分领大军逆流西上,和刘备并力,迎击曹军。 在樊口,孙刘联军合计五万人左右。
  曹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周瑜的推测成为事实,疫疾已在曹军中流行,战力大受影响。结果两军交锋,曹军初战失利,退到江北的乌林,上岸安营扎寨,与联军隔江对峙。 两军僵持的局面对人孤力单的联军不利。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说,敌众我寡,宜速战。而曹军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缺陷,采用方连战舰,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用火攻打败他的机会。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
  黄盖按照与周瑜制定的计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归降。曹操没有识破这是诈降计,答应接受黄盖。黄盖选择了一个东南风猛烈的夜晚,率领着船队向江北冲去。在离北军二里的水面上,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火。火猛风烈,船行如箭。由于曹军没有防备,结果小船点燃了他们的战舰。刹时间大火腾空而起,火舌向对岸舔去,很快延及曹军的营垒,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曹操猝不及防,无心迎敌,带着残部向北败逃走。联军在刘备、周瑜的带领之下,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赤壁一战,曹军损失过半,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周瑜到达南郡后,以数万大军围攻江陵城。江陵城内粮草充足,加之曹仁防守严备,周瑜一直未能取胜。为分散消耗曹仁的兵力,周瑜派甘宁西上攻取夷陵。曹仁果然分兵,企图以五六千众夺回夷陵。周瑜留下少许人继续围困江陵,自己亲率大军去接应甘宁,击破曹仁。仁兵败连夜撤往江陵。周瑜也在长江北岸建起营垒,准备长期围攻曹仁。在一次混战之中,他不幸为流矢射中右臂,受了重伤。曹仁认为有机可乘,立即召集军队攻击。周瑜忍着箭伤,到各营鼓舞士气,吴军迎击获胜。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曹军因伤亡过大,被迫放弃南郡。周瑜以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职务镇守江陵。同年,孙权为表彰周瑜的功劳,特别把下隽等四县封作他的奉邑。
  周瑜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赤壁战后积极筹划进图中原。但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卒于巴丘。

五、陆逊,字伯言。
  少年英才,政军皆优
  21岁始出仕孙吴政权,先为将军府属吏,后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时逢海昌大饥,他开仓赈济,解救灾民,并劝督农桑,鼓励生产,海昌得以大治。
  在征讨会稽、鄱阳等地割据势力中,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孙权拜其为定威校尉,并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青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陆逊奉命讨伐,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叛乱。接着,陆逊得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又增强了吴的实力。
  谋取荆襄,智斗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出兵进攻曹操的樊城。当关羽的大军围住樊城的时候,汉昌太守吕蒙为了麻痹关羽,突然声称旧病复发,并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
  陆逊赴任后,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给关羽写了一封措词十分谦恭的书信。水淹曹操援军,杀庞德,俘虏大将于禁,陆逊又马上去信祝贺拍马。关羽读了这些信后,觉得陆逊谦虚、诚恳,彬彬有礼,于是就不把他放在心上了。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军资供应却不及时,关羽声言要严惩他们。糜芳、士仁很是不满。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他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孙权攻取荆州。孙权当机立断,命令陆逊、吕蒙为前部,攻打荆州,他自己也亲率主力,向西挺进。
  吕蒙、陆逊兵分两路,直扑关羽的大后方。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攻打宜都郡,刘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弃城溃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投降。孙权拜陆逊领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封华亭侯。接着,陆逊水陆并进,攻破蜀将詹晏、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生擒陈凤。又击败秭归文布、邓凯的夷兵,并劝降了文布。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勿勿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糜芳、士仁献给了吴军。蜀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只得领兵退守麦城,最终全军覆灭。在整个战役中,陆逊指挥吴军歼敌数万人,孙权提升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荆州统帅,舍我其谁
  荆州战后,刘备不听赵云等人的劝阻,亲自领兵伐吴,再夺荆州。并拒绝孙权合谈,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彝陵之战爆发了。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领大军首先攻下巫县,占领秭归。孙权只得命拜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余人御敌。吴黄武元年一月,刘备到达秭归,命令吴班陈式的水军沿长江东下,封锁彝陵一带沿江两岸。然后,刘备率领各路大军攀山越岭深入到猇亭,武陵地区的蛮夷等少数民族受到刘备使者的鼓动,也派兵参战。蜀军进展神速,声势浩大,从巫峡到彝陵的长江沿岸,军营连成一片,绵延七百多里。整个形势对吴军十分不利,吴军统帅陆逊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陆逊实行战略退却,退守彝陵。他按兵不动,避开蜀军的锐气,不与蜀军决战,而冷静地等待战机。一些吴军将领沉不住气了,纷纷要求出兵,陆逊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手按着剑对他们说:“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只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刘备派将领吴班带着几千名士兵在吴军阵前安营扎寨,向吴挑畔。吴众将按捺不住,主张出击,陆逊非常沉着,他分析说:“前面山谷可伏兵,故平地设此弱兵,以诱我耳。”果然不出陆逊所料,刘备见吴军没有上当,把伏兵从山谷中撤出,诸将心服。闰五月,蜀军无计可施,防备松懈。陆逊决定反攻。
  时值盛夏,蜀军营寨多用木栅构筑,且地处峡谷,草木丛生,利于火攻。陆逊命令士兵人人带上一把茅草,顺风点火。于是,吴军将士冲入蜀军阵地,放起火来,顿时蜀军营帐化成一片火海。陆朱然部突破蜀军前锋,与韩当部攻占涿乡,切断蜀军的退路。潘璋部攻击冯习部,陆逊自己则亲率吴军主力,在猇亭向蜀军主力发起进攻。蜀军前锋溃败以后,士气一落千丈。不久,蜀将张南、冯习等战死,杜路、刘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蜀马良沙摩柯部也被歼灭。蜀军的四十余座营寨瞬间湮灭。刘备惨败,退守彝陵西北的马鞍山。这一仗,蜀军所有的军备全被吴军缴获。陆逊又乘胜围攻马鞍山,消灭蜀军万余人。刘备在夜色掩护下拚死突围,幸亏驿卒焚烧铠甲,堵塞吴军追路,才逃回了白帝城。因此,他被孙权拔擢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刘备败逃后,徐盛、潘璋等将领主张继续追击蜀军,擒拿刘备。陆逊是战略眼光长远,全局在胸的名将,言魏军陈兵边界,蠢蠢欲动,决计退兵。九月,魏军果然大出,因东吴准备充分,魏军毫无所获。不久陆逊与司马懿军交战,果断否决了朱桓等冒进出战的建义,放弃夹石,出击石亭大破曹休军。
  陆逊作战,审时度势,谨慎选择战机,一旦进攻兵锋所至无坚不摧。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