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公孙度
|
公孙度 (150-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辽阳)人。有二子,公孙康,康弟公孙恭,康子公孙晃、公孙渊。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16段 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嘉之左右,将嘉临死所封之书呈上曰:“郭公临亡,亲笔书此,嘱曰: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操拆书视之,点头嗟叹。诸人皆不知其意。次日,夏侯惇引众人禀曰:“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操笑曰:“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皆不肯信。却说袁熙、袁尚引数千骑奔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本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之子也。当日知袁熙、袁尚来投,遂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恭曰:“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不一日,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相见礼毕,命坐。时天气严寒,尚见床榻上无裀褥,谓康曰:“愿铺坐席。”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尚大惊。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拥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时操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惇、张辽入禀曰:“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生心。”操曰:“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众皆暗笑。忽报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众官问曰:“何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书以示之。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众皆踊跃称善。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亡年三十八岁,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后人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操领兵还冀州,使人先扶郭嘉灵柩于许都安葬。 更多三国演义中的公孙度
三国志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第11段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为郡吏.时玄菟太守公孙 ,子豹,年十八岁,早死.度少时名豹,又与 子同年, 见而亲爱之,遣就师学,为取妻.後举有道,除尚书郎,稍迁冀州刺史,以谣言免.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度起玄菟小吏,为辽东郡所轻.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初平元年,度知中国扰攘,语所亲吏柳毅、阳仪等曰:「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一]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与先君同.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度益喜.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頉,剖棺焚尸,诛其宗族.[二]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 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武库.度死,子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弟恭.是岁建安九年也. 更多三国志中的公孙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