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随便说说(关于《舞台姐妹》)

随便说说(关于《舞台姐妹》)

作者 标签钱惠丽 舞台姐妹 阅读次数:154
随便说说(关于《舞台姐妹》)
其实,认真的看完整出《舞台姐妹》,只有一遍而已。很多次,都是节选了感兴趣的部分来看。说实话,我挺不喜欢这戏的,尤其不能够喜欢这里面的惠丽。我曾对小乌说,她好难看,真让人受不了。小乌还很认真的劝我,你一定是看惯了她英俊潇洒的小生形象,就不能接受她扮女人,你必须抛开她的性别来看待这出戏。我很认真的想,是么?是因为接受不了她演女人吗?......我不知道。
也不喜欢仰萍演春花,太革命太高大全的形象,不但不符合她的性格和一贯的戏路,也不符合我个人的“审美观”。总是觉得,人嘛,总要有些缺点才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角色扮演里,那样才显的生动可爱有血有肉,一点儿缺点没有被人“烘托”的高高在上像神一样的,难免会觉得不真实。

这个剧本时时给人很突兀不连贯的感觉,人物太多,性格不突出,有些情节不合乎逻辑,有些结构安排不合理,有些矛盾似乎纯粹是为了演戏而堆砌的,表现人物上显的苍白......还有那个大转台,我想,当初构想转台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增加表演空间、立体感、实现多空间转换(是不是也为了节省布景,呵呵),没想到却局限了演员的表演,比如,当演员要唱戏的时候,就必须将转台旋转或者就必须跑到戏台上去唱,“责妹”的时候两个人就必须跑到阁楼上开始呱呱呱的唱,就感到不是很自然,当然戏台上戏台下,阁楼和大厅,还是可以表现层次感和立体感的,也许,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吧。
邢月红并不是个单纯的只是爱慕虚荣贪图富贵的女子,竺春花也要很多让人质疑的地方。竺春花发现了唐经理和商水花的关系,不接受唐经理“额外”的“诱惑”,为什么却不对月红说明,事前不做好预防工作,事后却要大义凛然的责备月红忘记了师傅临终的嘱托。拜托,师傅并没说过要她们一辈子不嫁人吧。何况,月红也有自己的理由,毕竟,旧社会,戏子是不被人尊重的,她不愿意一辈子唱戏,她希望可以找个好归宿,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更何况,唐经理还答应她要明媒正娶,住进花园洋房,还要在乡下买二十亩地给她,还答应给她父亲修坟!当月红答应嫁给他的时候,心中自然是认为他是真心的,而且我们的惠丽相当坦白哦,说他年纪虽然大了些,却有钱有地位,对她又是真心的。给自己找个好归宿有什么不对呢?!
总之,如果要我说的话,我不会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戏,如同我不能认可新版红楼一样。它们的编剧和导演让我感到匪夷所思。

它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演员的表演很细腻,无论钱惠丽、单仰萍、许杰、刘觉等等,他们都表现出了很深厚的功底,在刻画人物性格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尤其是那些男演员。

对于《舞台姐妹》,印象比较深刻的,我比较喜欢的,就只有“化缘”和“送兄别妹”了,呵呵,我觉得,红楼团这出戏对我最大的印象只有一个——特别的想一睹徐王派《梁祝》的风采!^_^有个朋友写MAIL给我,这样说:
“我前不久刚刚买到《舞台姐妹》,还没顾上仔细看就出差了,大概瞅了一下想不到惠丽演女孩儿会那般可爱,尤其“卖唱救姐”一段,让我觉得她还在她的老家待着呢,天然去雕饰的一种淳朴还能回到已在大上海风光了十多年的惠丽身上,实是难得!”
嘿嘿,虽然我非常的不喜欢她那么土土的扮相,但她也绝对不是故意装出小女孩的样子的。
“化缘”最有趣(它应该是很煽情的,不能够感染我真是很遗憾),她头上顶着的是个很滑稽的东西,害我每次看到就会联想到某种不洁净的事物而好笑不已。有一次在语音里逼护花唱这段化缘,她一边儿唱“讨饭花子王啦小二”,我一边在不停的敲“对对对对对对”她就喊,“对什么对,你才是王小二呢”,我乱笑,“不,不,我是王二小”,她自己也边唱边笑以至于不能够正确的呼吸,我们也个个捧腹(呵呵,我猜的,至少我自己是如此,前仰后合^_^)
“责妹”也很有趣,惠丽实在是很可爱,仰萍在阁楼上呱呱呱的唱,她就一个人气鼓鼓的跑到楼下,用手抚着脸,委屈的哭啊哭的,呵呵
整场戏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那不到8分钟的“送兄别妹”了,惠丽终于可以在这里释放一下压抑里许久的嗓子,当嘹亮的“荷花老来接莲子,梁兄访你一场空”在剧场中回荡,与之响应的是观众热烈的掌声。哎呀,我当时也是觉得好舒服哦。
至于临终前邢月红同志的一段呱呱呱的唱,哎呀哎呀,没有耐心听完耶,就不说了,嘻嘻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