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萧雅南京越迷见面会

萧雅南京越迷见面会

作者书菁shq 标签萧雅 阅读次数:314
感冒、发烧没人疼,我哭!
发现青云这个大懒虫还没贴上来,我又哭!
哎,只好自己动手吧,送上一盘凉拌黄花菜。

萧雅南京越迷见面会
时间:2000年7月1日下午2:30
地点:南京卷烟厂歌舞厅

这是南京梅雨期中难得的晴天,两百多越友从各地赶来,为了圆一个等了十三年的梦。歌舞厅挺大,但一些人仍没有位子坐,他们却也不介意地坐在了地上;歌舞厅挺凉快,四台柜式空调吹着冷气,但却敌不过高涨的人气,大家却也没有怨言,只是一边扇着扇子,满眼的兴奋与期待。
快到两点半了,歌舞厅里自发地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虽然主角还没出现。突然,人群中有些骚动,“萧雅萧雅”轻轻的呼唤声不绝于耳,掌声更热烈了!只见一个修长身影缓缓走近,长发披肩,一身水红色的休闲服,没有过多的装饰,但那微微的笑靥却依然明艳照人——一别十三年,你,终于又来了!
萧雅一边走向舞台,一边和热情的南京越迷们打招呼。舞台上,“萧雅,我们好想你”几个大字让她感动不已。
主持人请萧雅和南京的越迷说几句话,那边早有戏迷献上了一大束百合花。由于太激动(注,是书菁太激动),所以当时她都说了些什么我一个字都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她说得不多,于是让她待会儿用唱来弥补,萧雅好脾气地笑着点头。
用什么开场呢?觉得一句念白特别贴切:“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是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于是南京的越迷以一曲《金玉良缘》献给了萧雅。作为回应,萧雅也来了一段“金玉良缘”,是尹派的,而且是和连波老师改编过的尹派“金玉良缘”,那唱腔真是有特色呀,特别是起调“妹妹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向上翻了两个小跟斗,让人耳目一新,台下一片叫好声。原来有点担心:萧雅离开舞台这么多年,会不会退功呢?等她一张口,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那清清的嗓音没变,那醇醇的唱腔没变,只是更多了一份成熟与韵味。“牛郎织女七夕会”的拖音还没结束,却早已被如潮的掌声淹没了。一位越迷送上了一大束水灵灵的粉玫瑰。
南京的越迷朱承静(注:书菁的漂亮小娘子),见了萧雅忘了官人,冲上去要和萧雅唱一段“山河恋·送信”。不是我夸自己媳妇儿,静儿的演唱水平是没话说的,两人的合作非常成功,在台上眉来眼去,完了还来了个大拥抱!书菁在一旁大喊“我要吃醋啦”!于是萧雅为了“安慰”一下书菁,说“我们合作一段好啦,来一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虽然书菁知道自己怎么也不象个“林妹妹”,但依然美得两眼放光。正等着萧雅开口,却见她“含情脉脉”地看着我,说“你开始吧。”我呆呆地张着嘴:“啊?你唱林妹妹?”“是呀,让我做一次花旦吧。”又是几千伏的电波送过来。我虽然被“电”得找不着北,但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小生是绝对唱不来的,于是请出身高一米七四的高雯与萧雅搭挡,自已痛失好机会!唱完了林妹妹,萧雅又有了一个新名字;“萧嗲”!
见萧雅如此热衷于做“花旦”,书菁索性再给她创造一个机会,请出南京戏曲节目的“泰斗”兆佩,让他俩合作一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虽是临时安排,但两人到底久经沙场,一段对唱是字正腔圆,配合默契。而台下早已是掌声、笑声、叫好声响成一片了。
时间过得飞快,该结束联欢会了,用什么唱段来划句号呢?台下七嘴八舌,倒是萧雅的姐姐一句话一槌定音:“唱支《月亮走我也走》吧。”于是厅里回荡起那熟悉的旋律,虽然是越迷,但大家对这首歌曲也不陌生,不少人摇头晃脑起来,更多人击掌相和。
《月亮走,我也走》,匆匆一面,萧雅又要走了,我们希望这不是个“。”,而是“······”萧雅,下次别让我们等那么久了。

  加上小尾巴:联欢会后是萧雅VCD的签售,两百盘碟片一抢而空,萧雅签名签到手发酸,汗如雨下。但她始终微笑着,还时不时地回答一些迷们的提问,一位越迷喃喃道:“萧雅真好!”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