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二详红楼梦(5)-张爱玲
作者:红米 标签:红楼梦魇 | 阅读次数:2819 |
![]() ![]() ![]() |
| ![]() ![]() ![]() |
红楼梦魇
张爱玲 二详红楼梦 ──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之五) 庚本特有的回前附叶共二十张,自第十七、十八合回起,散 见全书。典型的格式是:第一行,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 二行起,总批,低两格,分段;没有标题诗。内中第二十一回稍 异,总批平齐,而且附在第二十回回未。又有三回款式不同,没 有书名,包括第七十五回有日期的那张。 典型的十六张内,吴世昌举出第二十八回与第四十二回的 总批与今本内容不符──第二十八回有“自闻曲回(第二十三 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其实第二十八回初 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提起黛玉的药方;第四十二回有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回数不同。 这一起子总批显然都很老。年代最早的第二十九回就有, 第三十七、三十八回来自宝玉别号绛洞花王的早本,[24]这两回 也有。X本新改的第三十九、四十四就没有,用“僚(“亻”换 为“女”,下同)僚”的第四十一回就有。原先的第五十四、 五十五合回也有,所以第五十四回仍旧有,X本新分出来的 第五十五回就没有。X本废除回前回末一切传统形式,所以 此本新写或改写诸回都没有总批,其他原有的总批仍予保留, 正如此本头五回内新的、大改的两回没有标题诗,其余旧有的 标题诗还是给保留了下来。 X本头五回仍旧沿用早先的“回目后批”方式,格局谨严 而不大方便。总批最初该都是回末(石朱)批,那是最自然的方式, 看完一回,批在末页空白上,没有空白就作眉批。重抄的时候 移到回首,墨笔抄入正文,也许回末又有新的(石朱)批,从别的本 子上移抄这些总批为回目后批,如果没来得及抄进去就无法安 插。回前另页总批该是一个变通的办法,在一回本前面添 页,也就是封面,因此在总批前加上书名。不标明第几回,因为 回数还在流动状态中,免得涂改。 X本头五回还是回目后批,后来感到不便才改用附叶,因 此另页总批始自X本。旧有的总批重抄收入X本,这种回前 附叶的款式显然不是为数回本而设。附在一回本前面,至少掀 过一页就知道是评哪一回的。编入数回本后,更不清楚了,附 叶上的书名不必要,必要的回数反而没有。X本大概始终停留 在一回本的阶段上,除了最初几回有四回本──从甲戌本上, 我们知道X本至少有两个四回本,不过第六至八回在诗联期 抽换了。 这十六张回前附叶来自X本,有这种扉页的十六回却不 一定是X本,可能此后改写过。 这十六张之外,第二十一回回前附叶在第二十回后面,显 然是在一七八零中叶或更晚的时候,上半部编成十回本之后、 才有人在别的本子上发现了第二十一回总批,补抄一页,只好 附在上一个十回本后面。 这总批分三段,第一段很长,引“后卅回”的一个回目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与此回对照:“此 回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 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末句未完,因此下一行留空 白。下两段之间没有空白。 这一大段显然原是个一回本的回后批,未页残破。移抄到 十回本上的决不是脂评人,否则至少会把末句续成或删节。 第二段全文如下:“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 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 恨泪洒出此两回书!”开首四句也就是上一段已有的:“今只 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也 就是上一段最后两句:“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两段大 意相同,不过第二段没有第一段清楚,似是同一个批者扩展阐 明第二段,改写成第一段,大概批在两个本子上。第一段末句 中断,下留一行空白,显然还希望在另一个本子上找到同一则 批语,补足阕文。“后卅回”的数目也是后填的,多空了 一格。 款式仿照此本典型的十六张附叶,但是总批与书名平齐, 走了样。如果是因为这一回总批特长,怕抄不下,至少也应当 低一格──结果也并没写满,还空两行。 补抄第十三回总批,也在一七八零年后改编上半部之后, 因为第十三回不比第二十一回在十回本之首,无法附在上一册 后面,只好用朱笔抄在第二册回目页反面。因为不是附叶,没 照典型的格式加上书名。补抄这两回总批的人有机会参看多 种脂本,似乎是曹家或亲族子侄辈。时间已经至早也在一七八 零中叶以后,与那十六张X本附叶相距三十多年,所以完全是 另一回事。 第二十一回这张回前附叶与那十六张差之毫厘,去之千 里,另外那三张格式不同的更不必说了,可以搁开以后再谈。 “逛”字此书除写作“旷”、“(亻狂)”、“(犭往)”外, 还有“(犭任)”,只出现过五次,在庚本第五十四、五十六、 七十一、七十四回。──内中第七十一回写作“(犭彳壬)”, 这是甲戌、庚本的抄手将单人旁误作双人分的倾向,甲戌本 更甚,除了“待书”,“(亻狂)”统作“(彳狂)”。──这四 回内倒有三回属于X本,我们不妨假定X本用“(犭任)”字, 是“旷”改“(亻狂)”的中间阶段,还没有在《谐声品字笺》 上发现正确的写法。 书中贾蓉并没有续娶,但是第二十九、五十三、五十四、五 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七十、七十五、七十六回都提起“贾 蓉之妻”或“尤氏婆媳”,大都是大场面中有她,清虚观打醮, 除夕、元宵节、中秋节、老太妃丧事等。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庆,招待王妃、爵夫人的筵席上,戏 单传递进来,由林之孝家的递交帘内“尤氏的侍妾配凤(他处 作佩凤)”,配凤奉与尤氏,尤氏送给上座的南安太妃。侍妾在 隆重的大场面上露脸,这是书中仅有的一次,不论是否合适,反 正可以断言贾蓉如果有妻,一定由贾蓉妻递给尤氏,像除夕祭 祖的菜(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一回属于X本,显然到了X本 已经没有贾蓉继室这人物,删掉了。 第七十一回有改写的痕迹。下半回鸳鸯向李纨尤氏探春 等说凤姐得罪了许多人,再加上女仆挑唆──指邢夫人听信谗 言挫辱凤姐事:“……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 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庚本第一七一一页) 但是她明明刚才还在告诉贾母: “……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因 问为什么缘故。鸳鸯便将缘故说了。 ──第一七零九页 固然人有时候嘴里说“不说”又说,也是人之常情,却与鸳鸯 的个性不合。 凤姐受辱后,琥珀奉命来叫她,看见她哭,很诧异。凤姐来 到贾母处,鸳鸯注意到她眼睛肿,贾母问知为什么老钉着她看, 也觑着眼看。凤姐推说眼睛痒,揉肿的,否认哭过。鸳鸯后来 听见琥珀说,又从平儿处打听到哭的原委,人散后告诉贾母: “二奶奶还是哭的,……”等等。如果贾母凤姐鸳鸯没有那一 段对白,鸳鸯发现实情后就不会去告诉贾母。 若要鸳鸯言行一致,就没有那段关于眼睛肿的对白,光是 琥珀来叫凤姐的时候看见她哭,回去告诉鸳鸯,鸳鸯又从平儿 处问知情由,当晚为了别的事去园中传话,就把凤姐受气的事 隐隐约约告诉尤李探春等。 关于眼睛肿的对白,以及鸳鸯把邢夫人羞辱凤姐的事告诉 贾母,这两段显然是后加的,虽然使鸳鸯前言不对后语,但是贾 母凤姐鸳鸯那一小场戏十分生动,而且透露三人之间的感情。 所以第七十一回是旧有的,X本改写下半回,上半回庆寿, 加元妃赐金寿星等物──原文元妃已死──又用贾珍妾配凤代 替贾蓉妻。下半回添写的鸳鸯告知贾母一节,下页就有个 “(犭彳壬)”字(庚本第一七一零页),X本的招牌。 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定稿,回前附叶上有日期。第七 十四回上半回有两个“(犭任)”字(第一七六八、一七六五页),此 回当是X本添改,漏删回末套语,再不然就是一七五六年又改 过,所以恢复了回末套语。 第五十四回末行的“(犭任)”字,显然是第五十四、五十五合 回在X本份两回的时候,自“旷”改“(犭任)”。同回又有个 “(亻狂)”字,是元宵夜宴,三更后挪进暖阁,座中有“贾蓉之 妻”(第一二七五页第四行)。 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没一对双 全的,就忘了蓉儿。这可全了。蓉儿就合你媳妇坐在一处 到(倒)也团圆了。”因有媳妇回说开戏…… ──第一二七五至一二七六页 贾母不要戏班子演,把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叫了来。文官等先进 来见过贾母。 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亻狂)” ──第一二七六页第七行 这一段如果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改写的,所以用“(亻狂)”,怎么 会不删掉“贾蓉之妻”?只隔几行,而且是书中唯一的一次着 重写贾蓉有妻,不光是点名点到她,容易被忽略。此处的 “(亻狂)”字,只能是“旷”一律改“(亻狂)”的时候,抄手改的。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编入一七六零本,保留这十回本原有的 封面,只在回目页背面添了三行小字,等于打了个印戳,显然是 一个囫囵的十回本收入一七六零本,没有重抄过,也没有校过, 所以这十回内独多“贾蓉妻”。这十回内一律改“(亻狂)”,不会 是一七六零年改的。这十回当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才收入十 回本,在那时候重抄,一律改“(亻狂)”。 X本只改了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之间的分回处,而贾母 与梨香院的女孩子们的谈话在第五十四回中部,因此仍旧是 “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旷旷?”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旷” 改“(亻狂)”,但是同回回末的一个“旷”字,已经由X本在 分回的时候改“(犭任)”。抄手只知道“旷”改“(亻狂)”, 以为“犭(任)”是另一个字,就仍旧照抄。这是此回的 “(亻狂)”字唯一可能的解释。 第七十一回也是“(亻狂)”、“(犭任)”各一,原因与第五 十四回相同,不过改“(亻狂)”更晚些。此回贾母寿筵上传递 戏单的贾蓉妻,X本改为贾珍妾配凤,下面一段不需改写,席 散王妃游园,就有个“旷”字没改(庚本第一六九四页第一行), 此回收入一七六零本,重抄的时候改“(亻狂)”。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 则简”。──《凡例》。因此写元妃之死这等大事,重心也只在 解散梨香院供奉元妃的戏班,一部份小女伶分发各房,正值当 家人都到皇陵上去守制,赵姨娘众婆子等乘机生事,与这些小 儿女吵闹。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也只消改写回首一段与 遣散戏班一节。回首老太妃丧事,“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 皆每日入朝随祭”,书中并没有一个许氏,这里没称她为“贾 蓉妻”,光是一个“许”字,大概没引起作者注意,所以没删 掉。一两页后遣散戏班一段,稍后有个“(亻狂)”字,显然X本只 改到解散戏班为止,因此底下有个“旷”字没改成“(犭任)”, 直到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才改为“(亻狂)”。 当然此回一定有悲恸的文字删去,上一回宝玉生病,本来 已经“大好了”,这一回却又“未愈”,总也是因为受打击的 缘故。下一回宝玉迎接贾母等回家,见面一定又有一场伤心, 需要删掉两句。但是这两回的主题都是婢媪间的“代沟”。 第六十回赵姨娘向贾环说:“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 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撞尸”是死了亲人近于疯 狂的举动,形容贾母王夫人等追悼老太妃,绝对用不上,只能是 说元妃丧事中,死者的父母、祖母。“挺床”,在床上挺尸,乍 看似乎是指凤姐卧病,咒她死,但是凤姐一同送灵去了,第五十 五回的病显已痊愈。“挺床”只能是指元妃,由于“停床易 箦”的风俗,人死了从炕上移到床上停放。从这两句对白上看 来,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并没有触及下两回。因此第五 十九回也没有改掉贾蓉妻,仍旧有“贾母带着贾蓉妻坐一乘驼 轿”。所以第五十九、六十两回都有“(亻狂)”字──X本未改的 “旷”字,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改“(亻狂)”。 “(犭任)”是X本采用的,自“旷”改“(亻狂)”的中间阶段,这 假设似可成立。 至于第十回的“(犭往)”字,这许多五花八门的写法中,只有 这“(犭往)”字与《谐声品字笺》上的“(亻往)”字有“往”字旁。 作者采用了《字笺》上的另一写法“(亻狂)”。白文本除了这一 次,始终用“旷”。此处尤氏叫贾蓉吩咐总管预备贾敬的寿筵, “你再亲自到西府里去请老太太大太人二太太和你琏二婶子来 (犭往)(犭往)。你父亲今日又听见一个好大夫,业已打发人请去 了。……”(第二三二页)一七六二下半年改写第十、十一回, 补加秦氏病。“(犭往)”字下句就提起冯紫英给介绍的医生,显 然这一段是一七六二年添写的,距诗联期(约一七五五年)注 “(亻狂)”字已经有七八年了,因此对“(亻狂)”字的笔划又印 象模糊起来,把《字笺》上两种写法合并,成为“(犭往)”字。 第十一回贾敬生日,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到东府来。席散, 贾珍率领众子侄送出友,说:“‘二位婶子明日还过来旷 旷。’……于是都上车去了,贾瑞犹不时拿眼睛觑着凤姐 儿。”这一段显然是加秦氏病之前的原文,所以仍旧用 “旷”。可见贾敬寿辰凤姐遇贾瑞,是此回原有的,包括那篇 秋景赋,不过添写席上问秦氏病情与凤姐宝玉探病。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这十回本原封不动编入一七六零本,不 会是太早的本子。但是十回内倒有五回有贾蓉妻,又有书中唯 一的一次称都城为长安。从这十回内“(犭往)”。“(亻狂)”的 分布上,可以知道自从X本改掉元妃之死,没再改过,显然这 十回是保留在X本里面的早本,大体未动。 这十回只要删掉回目页背面“庚辰秋定本”那三行字,再 把“(亻狂)”都改回来改成“旷”,就是X本。至于为什么格式 与X本头五回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回目后批怎样演变为回前 另页总批,因为一回本上可以后加附叶,较便。但是为什么书 名也不同?这十回本封面与回目页上的书名是《石头记》,X本 头五回──即甲戌本头五回──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一向都以为甲戌、己卯、庚辰本的书名都是《脂砚斋重评石 头记》,“重”作“不止一次”解,可以包括二、三、四次。所 谓“四阅评本”是书贾立的名目。但是庚本回目页分明注重区 别评阅次数,四评后书名《石头记》,不再称《重评石头记》。 后人加的题页不算,书中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标题的 有下列三处:一甲戌本《凡例》、第五、第十三、第二十五回第 一页;二庚本每回回首第一行;三庚本十六张典型回前附叶,来自 X本──第二十一回的那张多年后补抄的不算。 甲戌本《凡例》与第五回的第一页是四回本X本第一、二 两册的封面。甲戌本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都 是配合那两册四回本重抄的。这后八回虽然为了编者的便利, 改变总批格式,此外都配合头八回,好凑成一个抄本。因此第 十三、第二十五回回首仍旧袭用X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 记》。 至于庚本每回回首的书名,每回第一、二行如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第X回 甲戌本每页骑缝上的卷数同回数。不论庚本的卷数是否也与 回数相同,“卷之”下面应当有数目字,不是连着下一行, “第X回”抬头,因为“卷之第X回”不通。“卷之”下面一 定是留看空白,“第X回”也是“第□回”,数目后填,因为 回数也许还要改。但是后来“第□回”填上了数目,“卷 之”下面的空白不那么明显,就被忽略了。 庚本只有五回没有“卷之”二字:第七、第十六、第十七、 十八合同、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回。 第十六回内秦钟之死,俞平伯指出全抄本没有遗言,其他 各本文字较有情致;有一句都判向小鬼说的话,甲戌本独异, 如下: 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点没错了的。 庚本作: 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 俞氏囿于甲戌本最早的成见,认为是庚本改掉了这句风趣的 话,正如楔子里僧道“长谈”的内容庚本完全略去。[25]── 把一句短的反而改长了,省不了抄写费,与删节楔子不能相 提并论。甲戌本这句只能是作者改写的。秦钟之死显然改过 两次,从全抄本改为庚、戚本,再改写甲戌本。 庚本此回下接第十七、十八合回。第十七、十八合回属于 诗联期。此本第七句在诗联期改北方话。没有“卷之”的五 回可能在同一时期改写过,发现了这多余的“卷之”二字,所 以删了。 一回本X本有回前附叶的,附叶就是封面,因此上面有书 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没有回前附叶的,第一页就是封面, 所以第一行标写书名。庚本第五十一至六十回是X本,每回 第一行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这十个一回本编入 十回本的时候,回首这款式显然未经作者或批者鉴定,否则不 会吊着个无意义的“卷之”。这十回本原封不动编入一七六零 本,没有重抄。一七六零本其他部份重抄,也仿照X本每回 回首第一行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配合原有的十回。 一七八零年后编上半部,当然仍旧沿用这款式,配合一七六零 本。 因此庚本每次回回首的书名来自X本。其实只有X本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名。X本到了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才收 入十回本,这时候即使还没有“四阅评过”,总也进入三评阶 段了,不能再用“重评石头记”书名,所以十回本的封面与回 目页上书名都是《石头记》。 显然“重评”是狭义的指“再评”。《脂砚斋重评石头 记》只适用于甲戌再评本。只有X本用这书名,因此X本就是 甲戌再评本──一七五四本。 确定是一七五四本的最后一回是第七十一回。一七五四 本前,最后的一个早本是明义所见《红楼梦》。明义廿首咏 《红楼梦》诗,第十九首是: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 顽石已返青埂峰丁,显然全书已完。但是一七五四本并没改 完。 本文根据书中几个俗字的变迁、回前回末一切形式、庚本 回目页、《凡例》与他本开端的比较,其他异文与前后不符处, 得到以下的结论: 甲戌再评的一七五四本有六回保存在甲戌本内──第一 至五回、第二十五回──又有一个十回本与零星的四回保存在 庚本内──第十六、第三十九、第四十回、第五十一至六十回、 第七十一回──共二十回。庚本的回前附叶有十六张是一七 五四本的。此外还有全抄本第二十五回是一七五四本此回初 稿。 一七五四本废除回末套语,但是只有在这期间改写诸 回──尤其是改写近回末部份的时候──才删去“下回分 解”,紧接着一七五四本后的一个时期,约在一七五五至五六 初,回末改用诗联作结。 一七五四本大概只有开始有两册四回本,其余都还是一回 本,约在一七五零中叶后才收入十回本。 一七五四本前,书名《红楼梦》,是最后的一个早本,有一百 回,已完。确定是一六五四本的最后一回是第七十一回,此本 大概还继续改下去,如第七十四回就有一七五四本的标志,但 是此后可能又还改过。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定稿。一七 五四本显未改完,此后也一直未完。 一七五四本较明显的情节上的改动如下:黛玉初来时原是 孤儿,改为父亲尚在;紫鹃本与雪雁同是南边带来的,改为贾母 的丫头鹦哥,给了黛玉,袭人原是宝玉的丫头,也改为贾母之婢 珍珠,给了宝玉;第五十八回改去元妃之死;梦游太虚自第二十 五回移到第五回,加上秦氏引梦与警幻“秘授云雨之事”。十 二钗册子、曲词都是原有的,因此仍旧预言元春在母家全盛时 期死去,托梦父母。 “初试云雨情”其实附属一七五四本新写的第五回,是梦 游太虚的余波,这一段加在第六回回首,过渡到早本三回── 第六至八回。这三回收入一七五四本,除了换回目,与第六回 回首添了一段,第八回改写过,此外只第六、七两回小改四处。 庚本、全抄本这三回原是早本,在一七五四年没有及时抽 换。约在一六五五至五六初,作者先后在这两个本子上修改这 三回的北方话,顺便抽换第六回回首与第八回,但是漏改第六、 七两回改写的四处。 在同一时期,畸笏利用原有的两册四回本一七五四本,抽 换第二册后三回,整理重抄,但是并没有采用这三回新改的北 方话,也许不知道作者在做这项工作,再不然就是稍后才改北 方话。畸笏抽换第六回回首“初试”一节,换上秦氏未进房慰 问的今本,但是没想到联带改去第五回回末秦氏进房,因此只 有甲戌本第五回与下一回不衔接。 一七六二年春,作者遵畸笏命删去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 天香楼》,但是对于隐去死因的程度,两人的意见仍有出入。甲 戌本此回正文与散批、回后批都是删后最初的底本,回前总批 却是后加的,在靖本此回之后。靖本此回是第一个有回前总批 的删后本。 下半年作者终于采用畸笏的主张,补写秦氏有病。第十至 十一回改写完毕,确定不影响下文,畸笏才令人重抄第十四至 十六回──与第九至十二回,不过这一册后来散失了──配合 原先那两册四回本,想凑成一个抄本,但是为编集总批的便利 起见,改回目后批为回目前总批,又恢复标题诗制度,等著作者 一首首补写,但是这已经是曹雪芹在世的最后几个月了。 一七六七夏以后,可能就是这年下半年,畸笏编第二十五 至二十八回,标题诗已经废除,改用回后总批,比回目前总批还 更方便,末端开放,誊清后再发现他本批语可以移作总批的,尽 可陆续补加。清代刘铨福收藏的甲戌本有八册,共三十二回, 也许畸笏编的这一个本子尽于此。 第十一回后的庚本可能通部都是同一个早本,在改写过程 中陆续抽换,分两次编纂。一七六零定本一次收入一七五四本 的一个整十回本。作者在世的最后两年改写上半部,因此,卒 后又有人抽换改编一七六零本上半部,但是第一册已经散失, 生前最后几个月内改写的第十、十一两回遗稿也没有,只有个 白文本倒抽换了这两回改稿,因此收编白文本头十一回──己 卯本这十一回也是收编一个近白文本──白文本年代晚得多, 所以改编一七六零本上半部已经在一七八零中叶或更晚。 此书原名《石头记》,改名《情僧录》。经过十年五次增删, 改名《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点题的一回内有十二钗 册子,红楼梦曲子。畸笏坚持用曲名作书名,并代写《凡例》, 径用《红楼梦》为总名。但是作者虽然在楔子里添上两句,将 《红楼梦》与《风月宝鉴》并提,仍旧归结到《金陵十二钗》 上,表示书名仍是《十二钗》,在一七五四年又照脂砚的建议, 恢复原名《石头记》。 大概自从把旧着《风月宝鉴》的材料搬入《石头记》后,作者 的弟弟棠村就主张《石头记》改名《风月宝鉴》,但是始终未被 采用。 一七五四本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名,甲戌本是用两册 一七五四本作基础编起来的,因此袭用这名称,一七六零本与 二三十年后改编的上半部,书名都还原为《石头记》。庚本, 己卯本所有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字样,都是由于一七六零本 囫囵收编一册一七五四本,抄手为了配合原有的这一册,保留 下来的一七五四本遗迹。 注: [1]俞平伯着《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中华 文史论丛》第一辑,第三零一至三零二页。 [2]吴世昌着《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 代和评语》,《中华文史论丛》第六辑,第二一六页。 [3]陈毓罴着《〈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文史》第三辑, 第三二四页。 [4]同上,第三三八页。 [5]甲戌本第二回第二十三页上,夹批。 [6]潘重规着《〈红搂梦〉脂评中的注释》。 [7]同注[2],第二五六页。 [8] 同上,第二六零、二六一、二六四,二六五页。 [9]同注[1],第三一五页。 [10]见拙着《初祥红楼梦:论全抄本》,《明报月刊》一九六九年 四月,第二十三页。 [11]第五十八回,庚本第一三六五页;第六十一回,第一四四二页; 第六十三回,第一四九一页。 [12]同注(11),第二五七页。 [13]甲戌本其他异文: 第六回: 又和他唧唧了一会(第一页下。他本均作“唧咕”) 银唾沫盒(同页。全抄,戚本作“银唾盒”。庚本作 “雕漆痰盒”) 说你们弃厌我们(第十一页下。戚、庚本同。全抄本作 “弃嫌”) 蓉儿回来!(第十二页下。戚本同。庚,全抄本作“蓉 哥”) 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儿〔音〕他们。(第十四页下。 他本均作“空了”〔义〕) 要说和柔些(第十五页下。南京话。他本均作“和软”) 站立台矶上(第一页。南京话。戚本作“台矶石”。庚 本作“站在台阶坡上”,全抄本作“台阶坡儿”。第六 回“上了正房台矶”──第九页──各本同,可见起初 都是“台矶”) 较宝玉略瘦巧些(第十页下。南京话。他本均无 “巧”字) (口床)酒(第十四页。戚本同,全抄、庚本作“吃酒”。 同庚本第六十五回第一五五八页“你撞丧‘(口床)搡’那黄 汤罢,撞丧醉了……”) 你们这把子的杂种忘八羔于们(第十四页下。戚本 同。庚本作“这一起”,全抄本作“这一起子”。结拜 弟兄通称“拜把子”,来自苏北方言“这把子”,指 “这一帮”。) 第八回: 轻狂(第八页下。戚本同。南京话。全抄、庚本作 “狂”) [14]同注[10]。 [15]俞平伯着《谈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中华 文史论丛》第五辑。第四二五页。 [16]同上,第四二三页。 [17]同注[10],第二十二页。 [18]同注[15],第四二三页。 [19]同注[2],第二二五页,第二七六页,注二十六。 [20]同上,第二三二至二三三页。 [21]甲戌本第十四回总批:“路谒北静王是宝玉正文。”同庚 本第三零四页批北静王问“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忙中 闲笔。点缀玉兄,方不失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壬午春, 畸笏。” [22]周汝昌着《〈红楼梦〉版本的新发现》,一九六五年七月 二十五日香港《大公报》。 [23]甲戌本第二十六回总批:“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 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同庚本 第六零三页眉批:“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 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同页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 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24]同注[10],第二四页。 [25]同注[16],第四零一页。同注[1],第三二三至三二四页。 --------------------------------------------------------- 输入:阿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