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11.04-28)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11.04-28)

作者不放逸住 标签阿姜查 阿姜迦亚裟柔 巴利 禅修 南传佛教 阅读次数:3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11.04-28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4日】 

大多数人感到公开演讲比较难,因为这会引起我们紧张的自我意识。担心被评判,渴望被喜欢和爱戴,害怕失败、被排斥或被弃绝。应对这种状况的方法是把自我意识替换为利益他人的愿望。

把注意力从想象他人如何看待你,转向利他的意图。如果你只想着你的言语会如何有助于你听众的学习和圆满,抱着只是给予和分享你相信有助益而宝贵的东西这样单纯的愿望,自我意识和压力就会一扫而空。

对你自己说:“愿听者从我的话语中受益,愿我的话语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7日】 

佛陀教导我们既要知足也要不知足。他教导我们要知足于用在佛法学习上的物质财富的多少和好坏,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财富而在精神追求上分心。

同时,佛陀教导我们在培养善良品质的方面要懂得“不知足”。我们要牢记这些品质不会永远驻留在我们的心中,它们仍会全部减退和消失。我们应该持续努力精进,以充分利用这个珍贵的暇满人生。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11日】 

佛陀曾教导我们,我们的痛苦源于染污。心中的染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喂养它们,它们就长大;我们让它们断食,它们就缩小。通过八正道的修习,人类心中的染污可以得到彻底的净化。

弃绝染污的努力赋予人类存在目的和真正的意义。它为我们自己创造了幸福和富足,并为我们帮助他人提供了慈悲和智慧。无论我们以何为生,无论我们个人处境如何,这就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14日】 

我父亲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如果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把它做好。”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做出决定,就要全力以赴,不要以次充好,半心半意。

在我的一生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真理:“如果一件事值得做,就值得把它做糟。”意思是,千万不要因为你一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好,而放弃一件值得去做的事。要心甘情愿、足够谦逊地拙劣地开始做一件事,同时从你的错误中学习。不要担心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我能够很快学会泰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不怕别人笑话我犯的错误。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18日】

佛陀曾开示了在濒死之际能够无所畏惧的因。在绝症的痛苦中:那些摆脱了对身体的执着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与身体的分离,不会感到恐惧;那些摆脱了对感官欲乐的执着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与感官欲乐的分离,不会感到害怕;那些知道自己平生做了很多好事,几乎没有什么坏事的人,有信心自己的来生会投生善趣;那些对事物的本质没有怀疑或困惑的人,将在三皈依中感到安全的庇护。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21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仍无法放弃的染污,会发现其中总是存在一些我们享受且不愿割舍的东西。只有当我们认清这种染污带给我们的感官欲乐和自我感,并坚决戒除它,内心的自由才能被体验到。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25日】 

带着觉察礼拜,我们提醒自己最高的价值观。我们带着爱和尊重礼拜佛像,因为这是这些价值观至高无上的象征。礼拜一尊佛像意味着礼拜智慧、慈悲和纯净,因为正是这些品质定义了什么是佛。礼拜佛像,我们也是发心要在我们自己心里培育这些佛的品质。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1128日】 

佛教信仰的目标,并不在圣典的教条中。作为佛教徒,我们的信仰是基于人类有弃恶从善和净化心灵的潜力。因此,佛教信仰的目标,可以并应当被放入实际经验中进行检验。通过智慧的精进,我们变得足够有信心去放下“我不能”的说法,只说“我还不能,但我会的”。

 

来源阿含学苑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