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9.)
作者:探寻 标签:阿姜查 阿姜迦亚裟柔 巴利 禅修 南传佛教 | 阅读次数:3 |
![]() ![]() ![]() |
| ![]() ![]() ![]() |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9.)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2日】 有些人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瑜伽,会造成身体的疼痛。当好朋友提醒他们疼痛的原因是因为某个瑜伽体式不正确时,他们会觉得难以接受。他们已经练习这个体式很久了,而且感觉很自然。当他们在劝说下开始改变时,会觉得用新的方法做那个体式,既别扭又不自然。但是不久他们也就慢慢习惯了,身体的疼痛也消失了。 当我们说有些事情不自然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它和我们习惯的感受是不同的。但我们所习惯的,不一定对我们是最好的。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5日】 无论我们为了什么感到焦虑或害怕,这种焦虑或害怕的体验一直保持不变:它是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种模式,不断在当下生生灭灭。 将你的注意力从引起情绪的触发点和念头造作的内容移开,看着情绪的体验。带着公正的、好奇的觉知去审视,尤其仔细观照色身所作出的感官反应。很快情绪就会渐渐消融。当它消融之后再注意观照止息的平静。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9日】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办公室里的员工提供两个选择,一份较大的加薪或一份较小的加薪。每个人会如何选择似乎显而易见,然而这里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所有人都被告知,如果他们接受了较大的加薪,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会获得更大的加薪。如果他们接受了较小的加薪,其他人就会获得更小的加薪。于是办公室里大部分的员工都选择了较小的加薪。通过不断地把自己和他人做比较,我们可能会做出违背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12日】 佛陀曾经教导我们平时惰于修行的人就像是居住在屋顶全是破洞的房子里,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觉得花费时间精力去修补屋顶是徒劳。而当雨水来临的时候,他们会因房子漏雨而经历巨大的损失。 修行的价值在我们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可能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当我们经历生活中的暴风雨和艰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因此而受益。智者时刻会为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他们明白积极思考的好处和它的危险性。只有在佛法道路上的不断精进,才能产生真正的安全感。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17日】 佛法禅修者应该努力培育四种无价的情感:1. 慈(慈爱):希望一切生命安好幸福;2. 悲(慈悲):希望一切生命免于痛苦;3. 喜(随喜):随喜他人的善行与快乐;4. 舍(平等心):因省思业力法则而升起的平衡之心。 我们可能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或免于痛苦,但却无法做到。也许他们并不想要我们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其感到难过受挫,不如安住在平等心的平衡稳定中。在这种状态里,我们随时准备好在情况需要时,进入更主动的模式。平等心就像是汽车的空档。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19日】 关于“我们是谁”的定义往往与我们对周遭事物的感觉紧密相连。作为一个坚固而独立的自我,这样一种感觉时来时去。有时候,譬如说在我们愤怒、嫉妒和难为情时,这种感觉就非常强烈;而其他时候,当我们感觉安全和放松,这种感觉就很弱。在禅修期间当我们的心灵宁静下来,这种独立自我的感觉就会完全消失。 对于禅修者来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观察。通过观察“我们是谁”的感觉在各种起因和条件下产生的变化,我们可以深入学习到“非我”的内涵。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23日】 阿姜查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那些智力高超但从未发展过他们的道德或灵性的人。他说那些人就像秃鹫,可以在天上飞得很高,但每当肚子饿了,却只能俯冲到地面来进食腐肉。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是无法导向真正的幸福或安宁的。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26日】 佛陀曾经说过安忍是消解染污最好的方法。在佛法实践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安忍就不可能有所长进。安忍意味着与当下无法改变的不悦体验和平相处。如果我们允许自己的心灵被太热或太冷甚至轻度的饥渴所困扰,那么这代表着我们离修行道路还很远。如果我们因为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甩不掉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而发脾气,那么我们的行为与孩童相差无几。 在平静的一呼一吸之间,我们应该反思:由于缺乏耐心所造的恶业在未来形成的苦果要远比目前所经历的不适痛苦得多。平时生活中注意在小烦恼面前练习安忍,可以帮助我们更有准备地应对例如肉体的剧烈痛苦之类的艰巨挑战。当我们面对不悦经历时,让当下产生的愤怒、抗拒和自怜自然流走,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喜悦。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9月30日】 牛饮新鲜的水,水会化作牛奶;蛇喝同样的水,水却会变成毒液。佛法就像新鲜、纯净的水。修习各种义理犹如饮用佛法的甘露。重要的是要像牛这样饮,而不是像蛇那样喝。 如果我们因为拥有了义理知识而变得傲慢和狂妄,或是执着于我们的理解,抱着“只有我(或只有我的老师)是对的,其他人都不对”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像蛇喝水一样把佛法从纯净的水变成了毒液。 ------------------------------------------------------------------ 来源:阿姜·迦亚裟柔尊者微信群 转自:阿含学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