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达摩语汇(二十七)劝修归依五戒·修惭愧·幸福观

达摩语汇(二十七)劝修归依五戒·修惭愧·幸福观

作者探寻 标签惭愧 佛法僧 归依三宝 修惭愧 修归依 阅读次数:21

达摩语汇(二十七)

劝修归依五戒·修惭愧·幸福观  
 

【禅修——劝修归依和五戒】

佛教修行,重要的是道次第。所谓次第,即从有惭有愧、亲近善士开始,从归依、受戒及其严密的修行开始。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任何时候最要紧的是修归依和五戒,而非单纯坐禅。现在广泛流行的只管禅坐、一门直入的禅修方法,是不完整的、缺乏道次第的,可以说,禅修之重并不在于坐禅的方法。

 

------------------------------------------------------------------------

 

【修惭愧】

有七种力量——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是有学圣人所具,为有学圣人所修。何以故?且看:信力何来?从信而来。信为何物?四种不坏清净信也。慧力何来?从慧而来。慧为何物?由四种不坏清净信心转而发生也。从惭愧开始,学习惭愧。但,惭愧不名惭力、愧力,这点要知道。何以故?没有不坏的净信故,无“力”可言。一点点地从“亲近善士”开始做。在“善士”面前还不知惭愧,还……因此,这就是我们眼前要修的“惭愧”。修这个“惭愧”,为了能“亲近善士”。

“修皈依是精髓”。为此“精髓”,我们当做什么呢?当修惭愧!“当你在工作中能随时看到自己身口意的种种漏、烦恼、愚痴、贪爱、嫉妒、瞋恨等等业行,那是幸福的”,是惭愧的基础。“看不见”乃至“不想看”,那么“大恐怖”就是必然的了。要消除这个“大恐怖”,就要“看见”、“想看见”,看见之后知道惭愧,这就是消除“大恐怖”的实际而有效的行动。“大恐怖”与其它种种恐怖互相关联,涉及到其它方方面面的恐怖——有人、有事,而这些看见、这些惭愧都会有助于我们最终离开恐怖的世界,开始与幸福发生关系。

 

------------------------------------------------------------------------

 

【修行人的幸福观】

工作是辛苦的,甚至很辛苦。但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可以不心苦,甚至感到“很幸福”。是的,太多要学、要修的东西摆在那里,就像是盛宴等着你享用。当你在工作中能随时看到自己身口意的种种漏、烦恼、愚痴、贪爱、嫉妒、瞋恨等等业行,那是幸福的,因为你开始朝“苦谛”的方向望去。相反,看不见这些是苦恼的,不想看是有罪的。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观。

 

 

来源阿含学苑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