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0204-28)
作者:探寻 标签:阿姜查 阿姜迦亚裟 巴利 禅修 南传佛教 | 阅读次数:3 |
![]() ![]() ![]() |
| ![]() ![]() ![]() |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2.)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4日】 佛教不仅仅要求我们远离谎言,它也要求我们去培养热爱真相的品质。 当我们为小事误导别人,虚夸自己的长处,美化自己的言行,轻描淡写或掩盖自己的短处和言行时,所造作的业力或许不是很严重,但是,由此我们失去了和我们应该知晓的真相的联系,这是一个悲剧!当我们为了得到一些好处,或者为了其他原因,宁愿妥协,也不愿寻求真相时,我们失去的恰恰是最最珍贵的东西! 对真相的热爱和献身,以及在一阶比一阶更加精妙的进阶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对此从不感到厌倦,这是智者与众不同的地方。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7日】 如草尖露珠, 在晨曦照耀中, 化为乌有, 生亦如晨露, 更是稍纵即逝。 如在水面作画, 即始便结, 人的生命, 犹如水画, 更是顷刻消失。 如山间溪流, 湍流不息, 人的生命, 宛如涧溪, 更是永不停顿。 如此沉思, 无常生命, 紧迫之情, 便油然激起。 唯有修法, 予以生以意义, 唯有修法, 赋予生以目的。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11日】 今天是万佛节,这是泰国每年举行的三个佛教节日中的第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纪念佛陀给1250位阿罗汉传授了“别解脱戒”,那一天,这些阿罗汉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佛陀居住的竹林精舍。 在这次的讲授中,佛陀提出了佛教教义的最基本原则,以便使他的解脱了的徒弟们记忆掌握这些原则,并在他们周游印度各地讲经授法时,作为依据进行参照。佛陀教导说涅槃,即从所有苦难和导致困难的因缘中获得解脱是最高的原则,而忍耐是断除染污最有力的武器。不做任何伤害是评判僧人真伪的美德,以此为目的者,必须敬忠守戒、自我节制、孤居独处、坐禅修炼。 佛陀把他的教义概括为:努力抛弃内心一切不健康的东西,努力培养内心一切健康的东西,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14日】 热爱自己的善良, 尊重自己的善良, 培养自己的善良, 那么, 不管你是否找到那个 你深爱又爱着你的人, 你将拥有充满深刻惬意的生活。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18日】 人类是寻找模式的生灵。在观察的事物中,没有任何模式,感知不到模式的存在,我们便会感到束手无策。看到云或山,我们会说:“这看起来就像……”我们在群星中列出星座来。当这种习惯失去控制时,会导致偏执狂:在一些随机发生的事情里,你却确信你可以看到一个不好的和可怕的模式存在。 当这个能力得到有素的训练,可以是非常有用的。这种能力导致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在佛法修炼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审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行为,看看我们所犯的错误,或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中,是否有模式。这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21日】 当我们的情感反应越强烈,我们体验到的时间和度量到的时间差异也就越大。痛苦时,我们会感到度日如年;快乐时,会感到光阴如梭。 很多在家居士积德行善,以求来世生在天道。据说天道的寿命长达数百万年,但那是度量到的时间,对于天道仙人的体验而言,那也只是短暂的一瞬。积德求生天道并非过错,但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事。当耗尽天道的光阴后,我们的心智染污依然如旧,(仍需继续努力断除),天道仅仅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而已。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25日】 当遇到困难的状况时,我们必须学着去区分是痛苦本身还是由于我们的执着而增加的苦;当我们对于困难的反应,受到我们不愿意有困难的这种意愿的左右,或者坚信不应该有困难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奇妙的是,放下让困难消失的愿望正是智慧地应对它的第一步。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2月28日】 我们经常把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周围事物本身混为一谈,我们总会说:“这事真无聊!”其实是指我们自己感到无聊;我们又会说“这事真压抑!”其实是指我们感到压抑。 如果某种境况真的是无聊的话,那么,所有的人对此都应该感到无聊,但事实是:有些人感到无聊,而另外一些人不但没有感到无聊,相反,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感受是对外界作出的本能反应,同时我们也有能力修炼我们的心智,使其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以至于我们的心智再也不受身处其中的外界的影响,这一认识非常重要。 ------------------------------------------------------------------ 来源:阿姜·迦亚裟柔尊者微信群 转自:阿含学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