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60702-30)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60702-30)

作者不放逸住 标签阿姜查 阿姜迦亚裟柔 巴利 禅修 南传佛教 阅读次数:6

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6.7.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2日】

  在心灵受到强烈负面情绪的影响已经过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回顾事发的因缘(原由和当时状况)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让我们找到办法来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然而,只要禅修者持有坚定的觉知,这样的渐悟方可奏效,并且才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灵不被负面情绪又一次袭击,或是迷失在内疚和自责中。

  在这个禅悟当中,禅修者不仅应该关注当下的迷失了方向的内心,同样去认识到内心缺失了什么也是很重要的练习。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就是对死亡的观照。参习对死亡的观照——它的不可避免性和它何时以及如何发生的不确定性来练习,是修练佛法的最强大的护持之一。它将所有我们太看重的事情放入透视镜中;它让我们看清人生的真正价值和周遭的生活状况;它带走了我们的懒惰和自满;让我们看到我们经常浪费我们时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它是多么的珍贵。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5日】

  智者其中一个打动我们的品质,就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及与不同的人群和个人相处时觉察合适行为的能力。他们知道何时讲话,何时聆听;何时引领,何时跟随;何时主动,何时被动。他们不会像只唱诵一支独曲的歌手一样一意孤行;也不会盲从其他人的足迹。通过佛法的训练,他们既能够伸缩自如又可以立场坚定。

  这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能力的培养会因我们内心的欲望、恐惧、愤怒、偏执和内心的迷茫受到阻挠;只有通过正念修行,对环境和场合的清晰认知,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我们这样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9日】

  愚者知晓万物的价钱,而智者明了万物的价值;愚者认为万物的价值皆可用金钱和名誉来衡量,智者认为,以诚实、善良和良知(的代价)换取财富和名誉,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愚者以积累财富为荣耀,智者却以舍弃东西为荣耀;愚者以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来判断自己做人的价值,智者以自己的言行意(行为的高贵)品质,来衡量做人的价值。

  世界上哪有比看到愚者炫耀拥有的东西更加可悲的事情!他们的内心是何等的空洞!

  智者看待那些曾经的执着,就像一个成人看待自己小时候的玩具一样。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12日】

  愤怒来自于你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的焦虑。当我们对别人做人做事的方法有一定期待,而他们不按照我们的方式来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就会被愤怒轻易征服;尤其对于我们在乎的或对我们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就更容易被激怒。在我们感到害怕和自以为是的时候,我们的怒气会格外强烈。“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为愤怒制造出看似敏感和正确的理由。

  佛陀教导我们学习观察事物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当我们这样做之后,我们就会理解世界并不在我们的控制当中。我们的欲望只是世间万物流中的一个极小的元素。我们没有必要被动地接受一切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业或者命运的安排,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不去把不现实的期待强加于自己和他人。只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着手处理问题产生的条件,我们才可能稳妥地开始解决问题本身。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16日】

  忍耐力(巴利语:Khanti)是指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时,能够保持一种坚不可摧的心灵(定力)。

  如果我们从小事做起,修炼忍耐力,日积月累,便会练就强大的忍耐力,去应对更大、更困难的问题。当看到令人生厌的人,处在令人不快的境遇中时,把它们看作是修炼忍耐力和获得精神力量的机遇,将会极大地减缓压力感。

  我们需要忍耐力

  1)去应对诸如炎热、寒冷、饥渴、蚊虫叮咬、疾病等身体的不舒适感;

  2)去忍受别人粗俗的言语、蔑视之词、谎言等;

  3)去应付来自自身的智障,诸如贪婪、自私、妒忌、愤怒的反复诱惑。

  修炼忍耐力时,我们要有正念去接受不愉快的事情,不能盲目地对事情作出反应。佛陀说:那些战胜了自己心灵的人,远比那些在疆场上,杀死无数敌人,凯旋而归的武士更伟大!
 

*  *  *  *  *  *  *  *  *     

  阿姜·袈亚萨柔答:“忍耐力只是针对外部的表达,无须压抑自己的感受。只有与不悦的(感受)和平共处,它无常与无私的本质才能得以体现。”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19日】 

  在远远超过2500年前7月一个月圆的日子里,佛陀来到了印度东北部萨纳斯(Sarnath)的鹿野苑,此行的目的是初次传法,“让法轮转动起来”。他当时想起来的听众是他以前的五位追随者。这之前佛陀放弃了严酷的苦行修炼,这五位追随者也就弃他而去了。那时他们认为,佛陀既然放弃了苦行修炼,也就放弃了解脱之路,他们相信,他不久便会回到他父亲的皇宫,享受奢华生活。

  当佛陀告诉他们,感官享乐的生活是鄙微和无意义时,他们开始放松了绷紧的神经,但紧接着,听到佛陀讲,严酷的苦行修炼也同样是鄙微和无意义时,他们的放松立刻被惊讶所替代。佛陀接着给他们讲了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讲授了言行意的完整教义:无知和贪婪是人类受苦的根源,消除它们,可以获得真正的解脱。佛陀讲完后,五位尊者中的长者,阿若憍陈如(Kondanna)证到了“入流(初果)”,这是觉悟的初级阶段。

  今天,全世界的佛徒,纪念这个殊胜的日子。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20日】

  今天是泰国很多寺院开始每年三个月“雨季闭关静修”的标志,在这个时期内,森林和尚更加注重于禅修,为了更加深刻地领悟四真谛,很多和尚做苦行修炼,有意地增升渴望,以便洞察渴望如何制造痛苦,这些修炼,往往有悖于人的天性。比如说,他们只吃祭坛前的供品,拒绝吃寺院提供的,或在寺院的厨房内制作的食物。有些和尚,拒绝躺着,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整个闭关期。对于寺院和众僧,这是一个努力破除旧习,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时期。

  对于在家弟子,他们也会做些特殊的修炼,标志“雨季闭关静修”的开始。他们中的很多人努力持守五戒,坚持到闭关完毕;有些人立誓禁进晚餐;有些人下决心,坚持每天禅修特定的时段。在这段时间内,放弃拥有的东西,是检验我们,是否对身外之物持有健康关系的好办法。贪恋是点点滴滴地侵蚀我们,行事这种放弃,往往会显露,平时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真理,所以,不管是寺院和僧众,还是在家弟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方式。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23日】

  修法不只是打坐,或者做行禅,修行是不断地努力,使(心灵)始终处于觉醒状态、始终觉知它的体验。心灵是明锐的,还是迟钝的?它是局促不安,还是心满意足?是僵硬呆板,还是巧妙灵活?是激动兴奋,还是沮丧低落?它如何对他人的言语做出反应?身体状况如何影响心灵?心灵又如何影响身体?

  时时刻刻觉照心灵里发生的所有事情,以此,我们学会如何观照我们的心灵。然而,注意觉知当下的存在,并非修法的目的,当下时刻只是我们在其中学习佛法的教室而已。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26日】 

  我们需要时刻小心不要被我们每天通过听法和读法内心滋生的愉悦所愚弄,以为我们自己懂得比实际上要多。通过聆听和阅读获取的知识是很表面的,它无法帮我们从根本上去除我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污点。

  阿姜查有一次提到许多学习佛法的弟子就像爬在芒果表皮上的一群蚂蚁,无法品尝到它汁水的美味。学习佛法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它们只是提供给我们一张修行的地图或者食谱,我们除了好好收藏它们,关键在于在心灵解脱的道路上用好它们。
 

  ------------------------------------------------------------------

  【阿姜·袈亚裟柔《心灵食物》2016730日】
 

  (四谛的)第一谛说有苦。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真理了,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还要称其为“圣谛”呢。
  事实上,只有那些觉悟的人,才理解“苦”的含义,一个人真实地理解了苦的含义的瞬间,便从苦中得到了解脱。如果你认为“我在受苦”,那不是神圣的真谛;相信苦是属于你的,这将令你无法看到甚深的苦谛。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只有幸福的心才能认识到苦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禅修如此重要。
 

-------------------------------------------------------------------------------------------------

来源:阿姜·迦亚裟柔尊者微信群

 

转自阿含学苑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