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原始佛教——开辟支持自己解脱成佛之道

原始佛教——开辟支持自己解脱成佛之道

作者蒋志云 标签原始佛教 阅读次数:156
原始佛教——开辟支持自己解脱成佛之道

作者:蒋志云

过去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姓名:乔达摩*悉达多)自证佛道获得解脱,向众生宣示解脱成佛之道,世间因此出现了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后,由于弟子们在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佛教就逐渐分裂成许多部派,经过互相排斥与磨合,部派或被历史湮灭,或衍生出新的部派,一直延续到现代。
佛教在经过部派分裂后,教义发生了流变,其中有部分部派所传承的佛教教义,相对接近释迦牟尼的教义,也保存得相对全面,也有部分部派所传承的佛教教义,偏离了释迦牟尼的教义,也保存得相对残缺。
原始佛教理念是基于对部派佛教的失望而产生的。部派佛教为了维护一己之私,高调宣称唯有本部派才是对释迦牟尼的教义最符合、最完善、最完美、最全面地传承者。然而,部派佛教所传承的佛教教义,却是经不起质疑的假理,而不是经得起质疑的真理,根据部派佛教的立场观点,对本部派所传承的佛教教义,信徒们必须信奉为权威,绝对不允许任何存疑,更不允许反对,任何质疑或反对部派佛教所传承的佛教教义的言论观点,都会被部派佛教定义为灭法。基于这一现象,辗转于各部派求法的真修行人,对佛教部派失望至极,于是纷纷退出佛教现存部派,产生了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理念的形成,对部派佛教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佛教信徒界掀起了惊天巨浪,越来越多真心求法的真修行人,在辗转于佛教各部派求法未果,对解脱成佛毫无把握,越来越趋向于原始佛教。
越来越多的佛教信徒退出部派佛教而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面临信徒流失而被湮灭的危机,部派佛教对原始佛教形成了针锋相对的立场,不断打压、排挤原始佛教,甚至试图消灭原始佛教。
由于部派佛教的不断打压、排挤,原始佛教的修行者,逐渐分为两类:
转向外道者:于佛教求法未果,不曾获得任何法益,认为佛教教义不过如此,不如修学外道教义,或许能够成功,完成解脱的目标。
无师自证佛道者:于佛教求法未果,不曾获得任何法益,也因此不信任任何宗教教义,完全独立于任何宗教部派之外,独自寻觅解脱之道,并成功地完成解脱的目标。
原始佛教的修行者是智慧的,他们不盲从迷信任何权威,敢于质疑、反对、挑战权威,信奉实践出真知,即使最终转向外道者,也仍然值得尊敬,因为他们的真心求法的修行人,是态度严谨的务实求真者,他们一直在趋向真理,也必将最终独立于任何宗教部派之外,自己寻觅解脱之道,并成功完成解脱的目标。反观部派佛教,为了打压、排挤原始佛教,不择手段,误导信徒盲从迷信于权威,这是愚蠢的、偏私的、怯懦的、为人所不齿的。
无师自证佛道者则是原始佛教的修行者中最幸运的了,他们不仅冲破了盲从迷信的拘束,而且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成佛之道,不需要再苦苦寻觅,只须安然稳住自己的解脱成佛之道,就必然解脱成佛。
原始佛教的解脱成佛之道,简称解脱道、佛道,修行证悟,分三个次第:
因戒生定:
1、以戒为师:戒的意思是除去不正当的行为。以戒为修行证悟的根本向导。
2、以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皈依处的意思是可以依靠的对象。以自己为修行证悟可以依靠的对象,以戒法(持戒,即奉行除去不正当的行为的方法)为修行证悟可以依靠的对象。
3、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的意思是系念身、受、心、法不偏离。住的意思是安定。安定于系念身、受、心、法的不偏离。
因定生慧:
1、缘自觉之:依靠自己觉证。
2、四明觉:明了并且觉证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四种因缘法。
3、得法眼净:正确认知并理解苦的生起、苦的过程、苦的熄灭、苦熄灭而显现的解脱之道。
以慧解脱:
证悟解脱道智力:现证苦、苦集、苦灭、灭苦即解脱之道的智力。
证悟解脱道果:断除身见、戒禁取、疑、淫、怒、痴、贪、慢、昏沉、掉举十结使的束缚,自己证实并且自己知道自己已经证实自己真实解脱。
佛道的修行证悟次第,必须依靠禅修来完成。佛道的禅修,分三个次第:
  一、因戒生定:
1、以戒为师:戒的意思是除去不正当的行为。以戒为修行证悟的根本向导。
2、以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皈依处的意思是可以依靠的对象。以自己为修行证悟可以依靠的对象,以戒法(持戒,即奉行除去不正当的行为的方法)为修行证悟可以依靠的对象。
3、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的意思是系念身、受、心、法不偏离。住的意思是安定。安定于系念身、受、心、法的不偏离。
  二、因定生慧:
1、缘自觉之:依靠自己觉证。
2、四明觉:明了并且觉证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四种因缘法。
3、得法眼净:正确认知并理解苦的生起、苦的过程、苦的熄灭、苦熄灭而显现的解脱之道。
  三、以慧解脱:
现法乐住:即因戒生定。能乐于安定于系念身、受、心、法的不偏离。能保障修行证悟不会发生退失。
专精思维:即因定生慧。能觉证因缘法以及四圣谛,证悟解脱道智力,并保持正见。
初禅:即寻一境性。寻到苦的根源是五受阴。
近行定:厌患五受阴。
二禅:即伺一境性。窥伺到苦集是五取蕴。
近分定:出离五取蕴。
三禅:即喜一境性。喜悦苦灭是离贪。
刹那定:离贪。
四禅:即乐一境性。乐住于灭苦达成的解脱快乐当中。
灭尽定:寂灭苦。
无为定:建立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四梵住。
不起于定:安定于无为,不起现有为。
般涅槃:进入解脱并安住于解脱。
无师自证佛道者,完成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则称为菩萨,即觉证的众生,进入以慧解脱者,则称为菩萨摩诃萨,即觉证大道的众生,完成佛道的修行证悟次第,即完成佛道的禅修次第,解脱成佛,则称为佛。菩萨不一定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不一定是佛,但菩萨摩诃萨一定是菩萨,佛一定是菩萨、菩萨摩诃萨。
佛分三类:
佛陀:无师自证解脱成佛,说受戒法,授予众生戒体,令众生以戒为师,修行证悟佛道。
辟支佛:无师自证解脱成佛,不说受戒法,不授予众生戒体,只为众生说自己以戒为师,修行证悟成佛的经验。
声闻:遵从佛陀的教义而得受戒体,以戒为师,修行证悟佛道。
三类佛所修行证悟的佛道不存在任何差别,差别仅在于是否无师自证以及是否说受戒法,即无师自证兼说受戒法的佛,就是佛陀,无师自证不说受戒法的佛,就是辟支佛,从佛受戒的佛,就是声闻。
佛陀出于慈悲而说受戒法,为具足因缘成熟的众生受戒,令受戒众生修行证悟佛道。辟支佛出于慈悲而不说受戒法,为避免业习气深重的众生在原本的重罪恶业上更增加破戒罪业而承受更沉重的苦果报。
受戒法分三个步骤:
皈依佛陀:佛陀以戒为师,为众生受戒,令众生得受戒体,因此,皈依佛陀的本质即是以所受得戒体为可以依靠的对象。
皈依达摩:达摩是正法的意思。因此,皈依达摩的本质即是以正确的持戒方法为可以依靠的对象。
皈依僧伽:僧伽是佛陀的弟子,从佛陀处受得戒体而安住于佛道。因此,皈依僧伽的本质即是以安住于所受得的戒体为可以依靠的对象。
三皈依的核心是戒。三个步骤简明扼要地说,即是受戒、持戒、依戒而住。
三个步骤中,又以持戒为核心,受戒必须依靠持戒来实现,依戒而住也必须依靠持戒来实现。
戒是佛道正法寿命,依戒而住,则是依佛道正法而住,不依戒而住,则是不依佛道正法而住。
戒的内涵是:
圣者珍惜。
不毁坏身体、语言、意志的纯净。
不断缺身体、语言、意志的纯净行为。
不玷污身体、语言、意志的纯净。
不夹杂身体、语言、意志的不纯净行为。
智者赞叹并追随。
能妥善地守护身体、语言、意志的纯净。
能遮止身体、语言、意志趋向不纯净。
能令受持者获得安定。
受戒,即以戒为师。持戒,即以自己为皈依处,以法为皈依处。依戒而住,即依四念处而住。受戒法完整地包含了因戒生定及因定生慧。
尽管佛陀与辟支佛属于无师自证佛道者,但他们同样也受戒,也三皈依,但与声闻不同的是,佛陀与辟支佛所受得的戒体是依靠自己受得,而声闻所受得的戒体是依靠佛陀直接或间接的指引而受得。
戒是佛道的根本,唯有受得戒体,才能遵循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慧解脱的修行证悟次第而证佛道。
佛道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诸佛共同的、唯一的解脱之道。以戒为师、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慧解脱,是修行证悟佛道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总结原始佛教的修行者,在辗转于佛教各部派求法,却不能成功修行证悟佛道,是因为存在十大误区:
离戒:不受戒、不持戒、不依戒而住。将三皈依理解为皈依释迦牟尼、皈依各部派高僧大德所认同为是释迦牟尼的教义、皈依各部派的高僧大德。
以他人为皈依处:认为释迦牟尼是可以依靠的对象,认为各部派高僧大德所认同为是释迦牟尼的教义是可以依靠的对象,认为各部派的高僧大德是可以依靠的对象。
偶像崇拜:崇拜释迦牟尼、各部派高僧大德所认同为是释迦牟尼的教义、各部派的高僧大德。
偏私情绪:极力维护并盲从迷信各部派高僧大德所认同为是释迦牟尼的教义、各部派的高僧大德。
不乐住法:不乐意修行证悟。
退失定:有所修行证悟必定退失。
依他觉证:渴望依靠外力觉证,而不能自己觉证。
堕无明:不能自己觉证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四种因缘法,不能正确认知并理解苦的生起、苦的过程、苦的熄灭、苦熄灭而显现的解脱之道。
堕恶见:不能正确认知并理解涅槃的无为是由于熄灭有为而自然显露,认为涅槃是贪取解脱的结果。
邪定聚:遵循恶见引导趋向不能解脱的禅修次第。
原始佛教的修行者应当远离这十大误区,以避免修行证悟佛道失败。其中尤以离戒最为重要,是十大误区的核心与根本,如果能够不离戒,就不会产生后面的九大误区。
部派佛教对原始佛教的打压、排挤,不仅不能消灭原始佛教,反而会使越来越多真心修行人进入原始佛教,原始佛教的思想潮流必将越来越兴盛。
由于部派佛教的一言堂思想,部派佛教的传承必将越来越衰竭。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佛教最终必将从世间消亡的根本因素。
部派佛教对原始佛教的打压、排挤,首重对象即是无师自证佛道者,因为无师自证佛道者不仅能详尽、详实地指出部派佛教所传承的佛教教义与佛道正法相违背之处,更能详尽、详实地宣示完整的佛道正法。
无师自证佛道者,对于顽固的部派佛教,能做的仅是无限的怜悯……
愿所有原始佛教修行者共勉,早日开辟支持自己解脱成佛之道。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能观看,以上部分公开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