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七律 南京八韵 作者/孙德振

七律 南京八韵 作者/孙德振

作者林泉斋 标签交流 七律 诗词 诗词交流 原创诗词 阅读次数:20
七律 南京八韵 作者/孙德振
         中山陵拜谒

钟山信步仰高陵,松柏森森展大鹏。

映日石阶书伟壮,飞霞碧野寄哀声。

中华博爱三民意,天下为公百业兴①。

立国未酬浩气在,黎元策马举帆征②。

注:①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 ”直额,堂后墓门二重,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②孙中山先生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走进总统府

金陵圣府忆仙公①,风雨苍苍帝业空。

何论当年民国苦,可怜介石孝心忠②。

激流滚滚大军过,旌帜雄雄华夏红③。

一统山河两岸日,且看建邺定君功④。

注:①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1866—1925年,字孙文,号逸仙。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此。②国民党主席蒋介石一生效忠于国父孙中山。③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一举占领南京,红旗插向总统府。④两岸盼统一。

         夫子庙寄情 

楼台一水六朝风,流韵秦淮烟雨中。

贡院空留才子意,大成常忆仲尼功。

凌波画舫任君客,对月雕栏吻夜空。

留得闲诗索梦远,千秋桃李寄情衷。

注:南京夫子庙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 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②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殿内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



         秦淮河感悟

秋去滩头水色新,秦淮客舫过关津。

抚琴商旅醉歌舞,摇影朱桥滉月轮。

谁问兴衰风雪雨?可怜今古圣贤臣。

江枫十里人喧闹,依旧怡然悟自身。

注:南京秦淮河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石桥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乌衣巷怀古 

吴国烽营烟雨飞,晋时幽径覆芳菲。

闬庭燕子寻王谢,巷口斜阳照阁隈。

市井熙熙车马客,檐楼栩栩玉珠玑。

画船灯影醉商贾,不见乌衣见布衣。

注:乌衣巷 在夫子庙文德桥南,三国时孙吴的卫戍部队驻此,因官兵皆身穿黑色军服,所以其驻地被称为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媚香楼遗恨 

古柳迷烟听舫舟,媚香阁里锁红愁。

拂风无复侯郎意,绿影空余李氏楼。

蕙质兰心双臂雪,诗书琴韵一身柔。

桃花扇底溅芳血,遗恨栖霞万古悠。

注:媚香楼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左牵文德桥,右携来燕桥,南望乌衣巷,北依夫子庙。媚香楼,李香君在秦淮河边的寓所。李香君是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与侯方域的故事,传说实有其人,。现已辟为旅游景点。二楼有香君闺阁,床正对的窗子下是天井,天井旁种有芭蕉,名曰“绿影”;下楼侧边有一门,花瓶形状,题曰“拂风”,禁入,游客只能在门前观望。史载香君与过去诀别后不知所终,或曰出家栖霞岭,悲剧结局。

                 瞻园醉客

翠绕瞻园奇石间,金陵第一展芳颜。
  仙人峰上松兰瘦,静妙堂前碧水潺。
  天国秀清亡我史,中山徐达兴明权。
  幽深故邸南山景,流韵新枝醉客闲。

注: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是乾隆皇帝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太平天国时,瞻园为东王杨秀清府。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中华门放歌

中华门接碧云穹,烟雨六朝帝业功。
  洪武瓮城豪气在,东夷烽火血尘空。
  扶疏古阙一墙月,婆娑金陵千树风。
  最爱楼前花木秀,远山近水丽春同。

注:南京中华门为南京城正南门,位于秦淮河北岸。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垣。最初被称作“聚宝门”,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