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共享的喜悦
作者:张工
神奇的宇宙诞生了人类,同时又赋予了人类不可思议的动力—灵魂(灵性生命)。宇宙的深处亦形成了一切灵魂生命的共享世界,即人类宗教千年来不停呼唤,最终要回归的老家。人身可死,灵魂永存不朽!
现代物理实验表明:整个宇宙基本上是人类意识的投影,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
所谓全息相片就是靠激光做出的一种三度空间立体相片。如果把一张一辆汽车的全息相片撕成上万个碎片,然后用激光照射,会发现每一小块相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汽车影像。
由此得出结论:宇宙是因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一个事物都沟通贯穿着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于一个事物。
同理,人的身体是小宇宙,外部世界则是大宇宙,这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被当成理所当然的。正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之下,我们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这种把宇宙论与心理论等同起来的观念;这一观念在早期佛教思想中就已经存在。如华严经中有经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中国的道家有“天人合一”之说,揭示的同样是这个理。
宇宙包含一切,地球是它的一,我们个人的生命,也是它的一,对任何一来说,一切建筑了共享世界。我们看到的所有物质,每个生命都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现代科学所认可的“万物一体的观念”。
宇宙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智慧体,其内仍存在诸多的无明,因此,宇宙的空间和生命被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层次,有高维次的空间:净土、天堂,也有低维次的空间:秽土和地狱,有高层次的生命:佛菩萨、神,也有低层次的生命:凡人和畜生。
所有低向高的进化,意味向宇宙灵魂体的回归,就是融入共享世界中最高层次:宇宙的智慧核心。所有宗教倡导的修炼,人类地球向高层次的演化,均是为了实现这个宇宙恒定的进化蓝图。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人类,本因也是个人人平等,完全的资源共享,和和融融的大社会或大家庭,因为我们原本就来自一个共同的宇宙,我们的灵性生命均来源清清白白的宇宙共享世界。可是,低层次的人类显然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放弃了对回归的选择,乐将无明当快乐,一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或小集体总想占有更多的共享资源为己所用,甚至将控制他人作行事之本,以至造成了群体的分隔,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并制造了划地为圈的国家界线,形成了不同思想理念的社会,更进一步地恶化到了战争掠夺和对生命的毁灭……。
人类的执意孤行,终于自行关闭了回归共享世界的大门。
尽管历史以来,曾有过多次圣贤救世的举措,似乎仍感觉是杯水车薪。
今天,由于人类数千年的争斗和对地球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我们的地球正变得越来越不妙。
以史为鉴,可以明确地说,使用残暴的武力无法解决人类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制造了令世界不寒而栗战争宿命的雪球,扩大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温情可以融化目前巨大战争宿命的雪球,否则这宿命会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邪恶的三次世界大战将消除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因为原子弹已终结一切。在解决纷争时以丛林逻辑代替人类理性只会将地球变回野蛮丛林。如果大家在生活中不能如兄弟般和谐相处,就会成为残酷死亡的兄弟。
我们即使把自己的敌人踩在脚下,把他杀死,这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无助于自己的心灵向更高层次的成长,如果大家都不宽恕他人,都想复仇,整个人类只能永远恶性循环,永无宁日。
一定要认清我们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口膨胀、资源萎缩、生态环境恶化、核武器、艾滋病、国际恐怖活动、吸毒、贩毒……远比区域与区域、国家与国家、理想与理想、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要大得多。
唯有世界和平,全球平等地实现共享,挽救人性的堕落,才能彻底改变这种困境。
流传二千多年的佛法早就为我们准备了救世的方法:人类自己包括一国的元首都需要建立无我、共依共存的观念。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绝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这些观念必须再强调,并深植在心中,当全体人类,尤其是国家的元首能够看清楚这个关系时,才能真正地达到平衡,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才能相互扶持,而不会相互攻击或侵略其他国家。人类及国家的元首也绝不能区分优秀的种族或高等的国家,这样的观念已造成了我慢的态度,这是很危险的,我慢会造成人类更多的灾难,最直接的灾难就是战争,最后自己也会导致恶果。维持平衡与和平的最好的方法并非武力,武力最终的结果是自我毁灭,维持和平最好的力量是慈悲,唯有慈悲才是增进所有众生福祇最原始之根本。
尽管深信,人类生命的升级、回归是宇宙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完全是人类开悟明理后的自觉自愿行为。不过,需要改变的症结都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人类更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要求,尽快在精神上认清和改变自己。
审视人类的生活,可分为三重,分别称之为“文明的生活”、“道德的生活”、“灵性的生活”。
文明的生活指在法律的框架内生活,至于法律的规定是否属于道德的要求,这并不重要。它所注重的仅仅是不触犯法律,对道德和良心等东西漠不关心,也不以为然,一言一行只要不受到法律的惩罚就行了。
道德的生活指遵循诚实、公平等道德准则的生活。这种生活高于文明的生活,因为它不仅考虑法律的要求,也考虑道德的标准。
灵性的生活指按照信仰的原则生活,它不仅考虑法律,考虑道德,还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慈悲爱人的原则,是否于人于己有益。不难看出,灵性的生活同时也是文明兼道德的生活,而缺乏灵性原则的不以爱人如己为标准的所谓文明或道德的生活,不是真正文明或道德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是以自己为目的,考虑的是自己的名利得失,终究是为了一己私欲。
倡导灵性修炼,升华人性觉悟,几乎成为人类一切宗教共有的特点。如果我们主动地去接受正信宗教提供的指导,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于绝对真理而言,任何宗教的表述都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明达,这是三维层次的框架受限所致。有个别宗教对其它理念都视为异端和外道,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它对真理的觉知,真正的大道之理是宽容的、他们能够容纳任何异己,就好比大海,即使是滔滔黄河之水,汇入东海后也要被大海吸收同化,大海并不因其颜色而拒绝流入。这才是大海的宽容,不具备这样的胸怀,就绝不是有生命力的教义。
释迦牟尼开创的佛教,在认识宇宙和提升人类精神层次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原始要典佛学之理就是归体的方法,它的基点是引人向善、导人离苦的生存要求,是理智性的,如果按照佛教的教义的规范去生存,会得到社会上层次的文明和解脱造成人类种种烦恼和纷争的无明。
佛教的最高宗旨就是修炼成佛,而修炼证悟的道路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禅悟。而要想禅悟,就必须讲“无我”、“四大皆空”,意即抛弃来自肉体和思维、情感上的诱惑。佛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人们执著于世俗的追求,而将原来的佛性压制了。当人们抛开了世俗的追求,人体内的佛性才能被唤发出来。
所以,禅坐、功德、诵经、念佛等仪式,都是为了清除来自世俗的杂念,使人一心向佛。而佛教的八戒、十戒等又从制度上压制了肉体的欲望,从而突出了精神的追求。
佛教是心地法门,佛经上讲“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染污,国土就染污,环境就染污;内心清净,国土就清净,环境就干净。心与物,心与境,在佛教来讲是一体的,二而一,不能分开,华严经讲“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陀的诞生,佛教的创立,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如何改造心地”来说的。心地能改造,世界就安定,就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心地改造最终的大成,就是向宇宙归一,分享至圣的极乐。
佛教的心地法门,完全应验了人与宇宙的对应关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论物质的外在形态多么不同,其内在核心都是宇宙生命整体的复制,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具备宇宙整体生命的智慧,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真相而已。所有生命都具备了整体生命的特征,这样个体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真谛才会被人类感知。
面对战争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面对大气、海洋的污染,面对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绞尽脑汁寻找应对的方法,是否想过,最好解决的方法就掌控在人类内心深处,心地良心不变,物质世界亦不可能变,心有杂草,世界就有污染。一定要清清楚楚地明白:改变物质世界的真正原动力来自心灵。
观人也一样,有人观看世人100中有99人下地狱,是因为你用一颗地狱心去照人。
培育用自心了解世界,确实有无知,并没有恶人,你我他都是这样的慈悲意识,自然世界没有了恶人。这种看似自以为是的方法,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在你百年后灵性生命当家时,在你面前展现的就会是与你心地一样美好的世界!
地球、宇宙是人类意识的投影,意识无明,投影亦是无明。只有心性清净,佛性显现,地球、宇宙的共享世界大门自然会向你打开,人类才会终究找回真正的自己,佛性归家,回归、融入共享世界中最高层次的智慧核心。
即时,已经没有了人世间所有的担忧,充分领受到回归共享的喜悦,喜悦与担忧无法同时存在,就这么简单,因为喜悦的最佳定义就是:没有担忧。
2011.3.10日
张工博客:http://blog.sina.com.cn/ztg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