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生日揭秘
《红楼梦》中写有不少人物生日的准确日期,如薛宝钗一月二十一日、林黛玉二月十二日、王夫人三月初一、贾母八月初三等。虽然书中多次写有贾宝玉过生日的热闹场面,却对这位中心人物生日的准确日期深藏不露、意焉不详。根据脂批的揭示以及小说中描写的事件与曹雪芹家世有关(如抄家、几次接驾等),因而不少人深信,《红楼梦》小说中有一定的作者自传成分在内,这就使人怀疑到,贾宝玉生日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生日,引起许多研究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贾宝玉生日进行一番考索。笔者通过多年思考,找到一点新线索,结合前人提出的论据,重新推演,请红友评议。
贾宝玉生日在四月
关于贾宝玉生日的月份,前人有三月(注①)、四月(注②)、五月(注③)、六月几种说法,但证据还一直不太充分,论证方法也还存在问题。兹不一一评说,只谈笔者的推演过程。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之时,探春说的一番话隐约含有深意: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其中点到了一月、二月、三月,接下来便应该的四月(注②),唔着不说,就表明当时很可能是四月。最不可能的是三月,因为三月说了两个人的生日,如果宝玉生日是三月,就用不着说了,当时已知邢岫烟、平儿等与贾宝玉同一天生日,“月月有几个生日”也就已经有了着落。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贾宝玉生日时的气候。《红楼梦》第一回: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这是说神瑛侍者投胎之日(也就是贾宝玉出生之时)的气候为“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的“炎夏永昼”。我们再看第六十二回描写贾宝玉生日时的气候:
宝玉说:“天热,咱们都脱了大衣裳才好。”……于是先不上坐,且忙着卸妆宽衣……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纟式)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由人物的着装(虽然天气热,但还穿着大衣裳、小夹袄)来看,似应是初暖还寒。因此有人认为曹雪芹描写生日有矛盾之处,一为炎夏,一为暮春。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贾宝玉生日连月份都那么难猜的问题所在,由暮春而有人认为是三月,由炎夏而又有人认为是五、六月。笔者认为炎夏与暮春并不矛盾,正能说明贾宝玉生日在四月。现在我们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成,一年为365.24天,是为公历年。古代先民还不知道公历,用的是农历,一个月时为29天(月小),时为30天(月大),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29.4天之故。农历一年如果只有12个月,则一年为12×29.4=352.8
天,与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无法吻合(少12.4天)。先民早已发现这个问题,采取了补救办法——闰月,三年一闰,五年二闰,19年共7个闰月为一周期,因此有时一年有十三个月。农历的月日与公历的月日相比最少相差20天,最多可相差50天,比如春节可以是公历1月20日,也可能是2月19日。由于生日是按农历,而四季却因公历,这就引起不同年份生日时气候有差别。炎夏时公历应在五月底之后,相应的农历应在四月中以后,而暮春应在五月中旬以前,相应的农历应是四月底之前。两相结合,得出贾玉玉的生日应在四月。
第六十二回还有重要信息说明贾宝玉生日在四月。“憨湘云醉眠芍花(衣因)”中有一段: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此外,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中还有一段描写:“平儿采了一枝芍药,大家约二十来人传花为令,热闹了一回。”这两处写明,贾宝玉生日正值芍药花开之际。芍药花开于何时?刘继保在《贾宝玉生日考》(注①)中引述郭榕编著的《花文化》书中所述:“芍药是毛茛科宿根花卉,……花期在春夏之交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其中的花期月日为公历。这“春夏之交”正与上述第六十二至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应为暮春时节相吻合。而且由于该年贾宝玉生日时应为农历与公历相差较少之时(否则就是夏天甚或“炎夏”了),估计相差在20余日,该年的芍药花期就是在农历四月了,因此贾宝玉生日应在四月间。
以上三条证据一致表明,贾宝玉生日在四月,应是无可疑议的了。
秦可卿丧仪与贾敬丧仪之对比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的次日贾敬宾天,只要知道贾敬宾天的日期即可推知贾宝玉生日的日期,这点确实很重要。蒙府本第六十四回回前有脂批:“此一回紧接贾敬灵柩进城,原当铺叙宁府丧仪之盛。但上回秦氏病故,熙凤理丧,已描写殆尽,若仍极力写去,不过加倍热闹而已……”是告诉我们不必重复铺写丧事,同时也提示我们,二者有相同的治丧程序。事实上两人的治丧规格大致相同:为了秦氏的丧礼风光些,贾珍通过关系为贾蓉搞了个“五品龙禁尉”头衔,有各色文武百官前来祭典,贾敬死后天子下旨,“追赐五品之职”、“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等。其次,古代先人对七七期内丧仪有一定的程序规定,某七中应做什么不是随意安排的,虽然全国各地来说风俗有所不同,但同一地、同一府(都是宁国府治丧)、同一规格,其治丧程序是大致相同,主要的丧仪安排在同一个某七上进行。再者,从书中描写来看,亦有大致辞相同的程序。贾府治丧最大的仪式是送殡,将灵柩移至铁槛寺,“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送殡是哪天,笔者认为正是五七,即人死后的第35天(死的当日为第一天)。
一般某七是很重要的日子,要办隆重仪式,某七的前一、两天开始请僧道念经超度,较重要的仪式提前两天开始,次要的仪式为前一天开始。以《金瓶梅》第六十五回中西门庆为李瓶儿治丧为例,李瓶儿死于九月十七日,“话说到九月二十八日,李瓶儿死了二七光景,玉皇庙吴道官受斋,请了十六个道众,在家中扬幡修道请法救苦二七斋坛。”其中的九月二十八日便是二七第五日,即提前两天开始做法事。再看李瓶儿的五七,“应伯爵道:‘这个不打紧,我算来嫂子是九月十七日没了,此月二十一日正是五七,你十八日摆了酒,二十日与嫂子念经也不迟。’……改在二十日念经,二十四众道士,水火炼度一昼夜。”由于五七时早已送殡,已不重要,故提前一天超度亡魂。
再说秦可卿的五七。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之际,众僧道仪式众多,“十分热闹”。正是说五七的前两天开始念经超度。“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放声大哭”,为什么哭呢?因为即将送殡,灵柩将移至铁槛寺。随后,“那贾珍因见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所在。”“里面凤姐见日期有限,也预先逐细分派料理,一面又派荣府中车轿人从跟王夫人送殡,又顾自己送殡去占下处。”均表明五七正五日后很快就送殡了。紧接便是“伴宿之夕”(送殡之前一日为伴宿),次日送殡,“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因此,我们可认定送殡那天正是五七。
两个重要的日期
贾敬死后,宁府如何操办丧事?第六十三回,尤氏
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贾珍闻了此信,即忙告假,并贾蓉是有职之人……贾珍父子星夜驰回,半路中又见贾(王扁)贾(王光)二人领家丁飞骑而来,看见贾珍,一齐滚鞍下马请安……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一日到了都门,先奔入铁槛寺……贾蓉得不得一声儿,先骑马飞来至家。……
紧接第六十四回:
贾蓉见家中诸事已妥,连忙赶至寺中,回明贾珍。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一面使人知会诸位亲友。
这里有第一个重要的日期——“初四日”。若假定贾宝玉生日在四月,那这个初四是几月呢?尤氏等候贾珍父子从外地赶回,“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考虑到他们“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估计在8~12天。又由“择于初四日卯时请灵柩进城”,故回来后又过了1~2日(不会在寺中停留太久,以便将灵柩回府供亲友探视,这也是为什么要“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的缘故),总计贾敬死于初四日前9~14天。贾宝玉生日在四月,故这个初四日为五月初四。
初四日后书中未详细描写过程,插写“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等事,期间相隔多久未能判断。随后“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贾母犹未大愈,遂留宝玉在家侍奉。凤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送殡后不久即有贾琏与尤二姐的情事:送殡次日或第三日即“情遗九龙珮”,接着,又过了一日早上“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为贾琏向尤老娘提亲,再过一日贾蓉
命人请了贾琏到寺中来,贾珍当面告诉了他尤老娘应允之事。贾琏自是喜出望外,感谢贾珍贾蓉父子不尽。于是二人商量着,使人看房子打首饰,给二姐置买妆奁及新房中应用床帐等物。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又使人将张华父子叫来,逼勒着与尤老娘写退婚书……这里贾琏等见诸事已妥,遂择了初三黄道吉日,以便迎娶二姐过门。
其中有第二个重要的日期——“初三”。第六十五回:“至初二日,先将尤老和三姐送入新房……至次日五更天,一乘素轿,将二姐抬来。”也是说贾琏偷娶尤二姐是初三。初三仍在贾敬死后的七七期内,因此为六月初三。
一语道破天机
凤姐得知其夫偷娶之事后,表面上不露声色,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安排妥当之后到宁府算帐。第六十八回凤姐
一面止了哭挽头发,又哭骂贾蓉:“出去请大哥哥来。我对面问他,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我问问,也好学着日后教导子侄的。”
贾琏娶亲的六月初三时,贾敬的孝“才五七”,也就是还不到六七(死后第42日)。凤姐如何知道“才五七”呢?原来第六十七回凤姐讯家童时兴儿泄露天机:
凤姐道:“快说!”兴儿直蹶蹶的跪起来回道:“这事头里奴才也不知道。就是这一天,东府里大老爷送了殡,俞禄往珍大爷庙里去领银子。二爷同着蓉哥儿到了东府里,道儿上爷儿两个说起珍大奶奶那边的二位姨奶奶来。二爷夸他好,蓉哥儿哄着二爷,说把二姨奶奶说给二爷。”
点出“大老爷送了殡”正是让凤姐知道是在五七之后,随后由兴儿口中得知没多几天就偷娶了。这也可以作为送殡是在五七的一条旁证。
“才五七”是指人死后过了五七(作“才过五七”解),还没做六七,即第36~41天。这个问题本不必作何解释,但霍国玲等在《红楼解梦》中认为“才五七”是五七第一天,即是第29天,引起不少人也跟着错解,故需在此费些口舌了。“某七”可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某七天,如头七是第1~7天,二七是第8~14天……五七是第29~35天等;二是指某个“做七”的那天,头七是第7天,二七是第14天……五七是第35天等,这是因为“做七”那天,得请僧道做法事(民间的一般平民则多为上坟拜祭或在家焚香)。有些重大仪式提前一两天开始做七,可把这几天都统称某七。在古代小说中或近现代民间一般说某七就是指做七那天,这从前面所引的《金瓶梅》中多有写“某月某日是某七”即可证明。《红楼梦》中的“头七第四日”(第十三回)、“五七正五日”(第十四回)中的“头七”、“五七”才是分别指第1~7天、第29~35天。
此外,贾琏偷娶之日六月初三离贾敬灵柩进城的五月初四相隔28~29,而灵柩进城离贾敬升天之日又相隔9~14天,合计偷娶之日离贾敬死日37~43天。显然偷娶时已过五七,《红楼解梦》中对“才五七”的错解是显而易见的。
贾敬百日的日期
第六十五回贾琏偷娶后,“眼见已是两个月光景,这日贾珍在铁槛寺作完佛事”灵柩仍在铁槛寺,尚未到百日。果然没过两天,兴儿走来请贾琏,“爷在家庙里同珍大爷商议作百日的事”,说明已近百日了。随即贾琏被遣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紧接着贾琏自已说的“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来”也是这个意思。贾琏偷娶在六月初三,“眼见已是两个月光景”便是差不多八月了,“出了月就起身”显然不可能是九月初才走,应是八月初。此时应是七月底,“不过三五日就走”又可推知此时应是七月二十六日左右。由于此时正商量做百日之事,估计百日在即百日应在七月二十六以后,最迟为八月初二。这样正好可在做完百日后动身往平安州。
两个可疑的日期
贾琏起程往平安州,“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方走了三日”正巧碰上薛蟠和柳湘莲,贾琏向柳湘莲提起与尤三姐的亲事,并要求柳湘莲留个定情礼物。“贾琏一日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贾琏领命。次日连忙取路回家”回到家时应是八月中旬。等了些时日,“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这里的“八月内”似乎有误,应为“八月底”。
第六十三回贾敬灵柩进城之后,送殡之前,宝玉
将过了沁芳桥,只见雪雁领着两个老婆子,手中都拿着菱藕瓜果之类。宝玉忙问雪雁道:“你们姑娘从来不吃这些凉东西的,拿这些瓜果何用?不是要请那位姑娘奶奶么?”……雪雁方说道:“我们姑娘这两日方觉身上好些了……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宝玉这里不由的低头心内细想道:“据雪雁说来,必有原故。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后来宝玉“进了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残烟,奠余玉醴。”我们由“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说明当时已是七月,至少是六月底已近七月。随后还有送殡、偷娶,再过“两个月光景”,再加上贾琏半个月左右往平安州来回,已是十月光景。那么平安节度“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且“贾琏领命”就没着落了。因此,黛玉私祭一段似是曹雪芹误笔。这也说明了贾宝玉生日在四月从总体上来说没问题,不相合的地方毕竟是少数。
贾宝玉生日日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三个时间系列:
1.由五月四日贾敬灵柩进城往前推算。灵柩进城离贾敬升天之日又相隔9~14天,考虑到四月有月小月大的问题,贾敬死日为四月十九日至四月二十五日。
2.由贾琏娶亲日六月初三往前推算。送殡之日是五七,离贾敬宾天相隔34天,送殡后贾琏偷娶至少离送殡日5天,至多只能6天(再多一天便是六七了)。因此六月初三离贾敬宾天39~40天。考虑到四月五月均有月大月小的问题,贾敬宾天日为四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五日。
3.由贾敬百日日期往前推算。百日应在七月二十六至八月二日,考虑到四、五、六、七月份不可能同时月大或同时月小,按农历一月为29.4天,3个月则为88~89天,4个月则117~118,贾敬百日在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二间,故总体114~120往前减去99日(因为宾天日为第一天),则贾敬宾天日为四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以上三条日期相差不大,也为我们的上述分析提供佐证。综合来看,贾敬死于四月二十一日。那么,贾宝玉生日日期便是四月二十日。
由这个结论我们再往回头去考察几个问题:
1.
2.贾敬死于四月二十一日,则离灵枢进城的五月初四差12~13天,贾珍父子星夜兼程节约了三天左右,赶得还算快。
3.贾敬死于四月二十一日,则六月初三贾琏偷娶时是贾敬死后第41日。
4.贾敬死于四月二十一日,则贾敬百日是八月初二,“商议作百日的事”后过了几天才做百日。
通过上述推算,红狐在此庄严宣告:贾宝玉生日日期是四月二十日。
注释:
①见刘继保著《<红楼梦>的文化阐释》第247~253页,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②胡文彬《贾宝玉的生日》,见胡文彬著《魂牵梦萦红楼情》第192~193页,中国书店(2000)。
③霍国玲等著《曹雪芹生辰考》,见其《红楼解梦》第1集第93~121页,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霍国玲等著《再论曹雪芹的生辰》,《红楼解梦》第2集第1~47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