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达摩语汇(二)

达摩语汇(二)

作者探寻 标签佛法 修行 原始佛教 阅读次数:35

达摩语汇(二)

  在道上,有慚有愧是永遠的良伴,因為無知面對有知永遠只能慚愧,無明面對有明永遠只能慚愧。慚愧故知恥,知恥故止惡,止惡而清淨,一切惡不善法捨斷名清白。是故,契經謂有慚有愧是“二白法”。

**********************************************************

  《雜含》第45經(大262):“尊者阿難語闡陀言:‘善哉!闡陀,……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虛偽刺。’”《瑜伽論》(大•30•780b)釋:“於諸有智同梵行所如實自顯。”《瑜伽論記》卷22(大•42•821a):“觀無我時觀心擁滯,如實語告,不作憍詐、覆藏所解。”
  感言:行者于慧觀中多所見者,大都是自內由我我所見所攝之貪瞋癡慢疑等諸雜染相。如是見已,當生慚愧,並如實於善知識前顯露、揭發,不可憍詐、覆藏。若有掩蓋,即不慚愧;不慚愧故,縱容雜染;縱容彼故,諸纏串習、為隨眠因緣。由此故,輪回得脫無有期也。行者慎之!能慚愧者,大丈夫也。

***********************************************************

  《雜含》第44經(大261)中阿難說:“[富留那]尊者於我有大饒益,我從彼尊者所聞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瑜伽論》(大•30•779c-780a)釋謂:如來及諸弟子同梵行者有大恩德,以一切種薩迦耶見唯依善說法毗奈耶方能永斷故。蒙此恩者唯以勤修正行為隨分報恩,永斷薩迦耶見為真實報恩。
  感言:佛弟子當常念此恩、常感此恩、願報此恩。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da6600100mjed.html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