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达摩语汇(一)

达摩语汇(一)

作者一朵白云 标签禅修 原始佛教 阅读次数:86

达摩语汇(一)


  《大般若經》卷593:"善勇猛!菩提者即是佛相,云何佛相?謂一切相畢竟無相即是佛相。何以故?善勇猛!畢竟無相與菩提相自性離故。……善勇猛!要能隨覺如是法故說名菩薩。若有菩薩實不了知如是法性而謂我能如實隨覺、自稱菩薩,當知彼類遠菩薩地、遠菩薩法,以菩薩名誑惑天、人、阿素洛等。又,善勇猛!若但虛言自稱菩薩成菩薩者,則一切有情皆應是菩薩。又,善勇猛!非但虛言入菩薩地、得菩薩法,非由語故;能證無上正等菩提,非由語業自稱名故便得菩提,亦非由語自稱名故入菩薩地得菩薩法。又,善勇猛!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覺諸法實性,不名菩薩。"

   演培法師與泰國僧皇對話中說:菩薩度衆生就是要有不會游泳而能捨身入水救人的精神,感此所說,今引大般若經文如前。

   感言:此精神可嘉,世人皆許,然不如實。不如實故,彼經謂之“誑惑天、人、阿素洛等”。又,彼等亦自常言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然其自不會游泳而入水救人,豈不與自所說相悖?

   又,《大般若經》中所稱“善勇猛”,是菩薩名字。這個名字有特殊含義,即佛告誡行菩薩道的人如果光憑勇猛、度人心切是不能稱為菩薩的,其勇猛也不能稱為“善”。你必先自覺菩提、證得無相,才能稱為菩提薩埵,其勇猛才是“善”的。若只是一味勇猛救人,這最多只能是世間福業。若其中夾雜過失,則福罪業併。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da6600100mihz.html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