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冲积扇在新闻学院接受教育时,授课教师在讲授新闻采访课程时,给出了烦琐而冗杂的新闻采访分类。冲积扇当时对应试教育做了媚态,获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但事实上却始终认为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把直接采访从间接采访中分离出来。新闻传播学的很多概念来自相邻学科,这两个词也不例外,来自心理咨询领域。
直接采访对问题有量的要求,但却希望对方的回答越简洁越好。
问:你亲眼目睹了抢劫吗?
答:是的。
问:当时你在哪?
答:就在前门的后面。
问: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答:就我所知,只有一个人。
问:男的,还是女的?
答:我想应该是女的。她带着面具,很难辨认。但她的声音很显然是女声。
问:她是从前门进来的吗?
……
间接采访把大部分的谈话留给采访对象。
问:你亲眼目睹了抢劫吗?
答:是的。
问:那你能不嫩把你看到的事情经过从头讲讲?
答:好的。我正站在前门,突然这个带着面具、穿着马戏团小丑服装的怪人,从前门闯了进来,大喊:“我是来抢劫的——都趴在地上,我不会伤害你们!”
……

在间接采访的例子中,记者让采访对象来叙述整个故事,把他记忆中的事情都讲出来。他的描述生动,而且富有戏剧性。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最后,记者可能再问一些具体问题,做进一步的扩展和核实。在上面描述的场景中,间接采访的效果更好一些。它不但节约了问题,而且还引发了更加准确和生动的描述。在其他情形下,如果你需要的是具体的信息,直接采访能帮忙省去一些无用的话题偏移。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可以在两种类型之间转换。
这两种采访类型在采访技巧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直接采访用来获取具体信息,间接采访用来引发更广范围的谈话,往往应用于人物采访。直接采访的一个变体是“有计划的采访”(scheduled interview)——一种在民意测验中正式使用的采访。记者按照底稿,采访抽样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人。记者的提问完全一样,这样有利于把采访对象的回答都做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