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名很容易错过的好片
这个电影的两个译名都实在。不朽的园丁让我以为是中世纪类型的文艺片;疑云杀机又让人以为是一般的动作片。其实根本不是,我也是放了很久差点就因为这个名字而直接删除的。当然只有看了之后才庆幸没有武断地做出决定,发现真的很悲伤很感动。虽然之前也有很多类型的揭露政治阴谋的片子,但是反应非洲大陆的现实生活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些类似去年看的一系列非洲政治短篇小说,诸如《人民公仆》之类的感觉。此外结尾的方式也是十分出乎意料的,但是似乎有些个雨果的浪漫主义了,尽管维克托的风格也是我所喜欢的。
《不朽的园丁》:固执的追随,绝望的救赎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6/12/deltagraffiti,20060416225748.jpg[/img]
Constant Gardener被不知哪位翻译大师翻成“不朽的园丁”,一定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总不会只有我吧!)被无辜的误导了,以为该片在讲一个辛勤培育学生的人民教师,以至于至今才补上此片。
《不朽的园丁》,且先不评断它如何的不凡,先说那些影评网站把它归类为悬疑是多么的白目和肤浅,罢了,至少他们没说断臂山色情就还在忍耐的限度内。如果非要归类,可以勉强说它是一部政治片或者说西方的江湖片。它讲政治阴暗面,讲政商勾结,讲财团谋杀,讲阴谋,讲虚伪,讲背叛,讲人命换美元。但这些只是是影片表层的东西,我相信那些爱看悬疑片的人在前40分钟就猜到阴谋的原委了,我是在看到泰萨和阿诺德一起看那些非洲艾滋病人领取免费药品却要被迫同意试用另一种可疑的药物的时候猜到,只能说它就是如此的不悬不疑。在我的眼里,这是一部讲人类感情的片子,这个主题高大的有点缥缈,如果说Crash讲了白人黑人亚洲人印巴人之间的矛盾也罢感化也罢,《不朽的园丁》大胆的讲了更大化一些的东西,强国与弱土,施舍者的虚伪与受难者的无助,强者对弱者的凌虐,强者对弱者的怜悯,和强者对弱者绝望而力不从心的救赎。或许有人觉得我在抬高它,那么让我捡两个我看完很受触动的情节来作个注解:泰萨和贾斯汀,此时的贾斯汀还只是蒙在鼓里麻木的园丁在苦难的非洲土地上的花园洋房里种着自己的花,他们开车在肯尼亚难民营旁的路上看到抱着孩子要步行整夜去拿免费药的非洲妇女,泰萨想带上她,贾斯汀说“We can't involve ourself in their lives,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they all need help”(“我们不能把自己陷入他们的生活,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帮助呢”),泰萨说至少我们可以帮这一个。经历了抽丝剥茧的追查终于理解了死去的泰萨所有的秘密,贾斯汀遇到枪手的追杀,带着一个非洲小女孩逃亡,上了来接援助非洲人员的联合国飞机,机长拒绝小女孩上机,贾斯汀掏出钱乞求,机长说:“Don't embarass me, that's not the rules,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ople out there.”(“别让我难堪了,规矩就是这样,外边有成千上万的人呢”)贾斯汀发疯的喊:“这个是我们可以救的!”小女孩却立刻跳下了飞机,眼神里没有一点失望和恐惧,这一幕又让我落泪了,因为我突然理解了整个故事,人类的善良总是会被绝望和无奈击垮,因为这就是这个世界冷酷的现实。
不想交待太多故事内容(不好意思已经说了不少了),说说对演员的印象吧。Rachel Weisz靠着这个个性鲜明可爱,笑容纯真无邪的泰萨得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应该也算是比较幸运吧,只看过她演的《木乃伊》和《关于一个男孩》都没留下任何印象。这部片里Rachel终于带点演技派的感觉了,但是不能确定是不是因为小说赋予了泰萨这个角色丰富的性格。Ralph Fiennes倒是演了一堆让你耳熟能详的角色,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辛德勒的名单,连《无敌掌门狗》里的Victor也是他的声音,可是在这部片里怎么看都是英国病人里面的模样,表情,发型,连海报上的照片都让你联想到《英国病人》,有时候让你恍惚觉得在重看英国病人,不知道他的这个型有点定式是不是他在奥斯卡多次只见提名不见获奖的原因。导演是鼎鼎大名的《上帝之城》的导演,巴西人,我很欣赏他在此片中看似零乱并时而重复的插叙剪接,和他镜头里时刻显露的绘画感和音乐感。
影片的开头,心爱的人向飞机远去渐渐模糊,翻倒在铁锈色乱石滩的车子,深蓝的透着黑色的天空中像是迷途的群鸟,倾斜的镜头,悲伤的透不过气的音乐,都在表达伤感而无力的气氛。片中的好多镜头,如果你可以让它定格,都是一幅幅构图和色彩绝美的照片:贾斯汀在公寓浇花,镜头被平分成左右两格,灰绿,慑人的宁静,噩耗的前奏;肯尼亚的难民营,未见饿殍满地,画面是人们身穿鹅黄和湖蓝,唱歌演喜剧,孩子们在蓝天黄土间奔跑,配着欢快的音乐;贾斯汀最终回到的家,泰萨死去的特卡纳湖,依旧是深蓝的湖水锈色的石滩,人的轮廓变得渐渐渺小,逆光,黄昏紫色的天空,贾斯汀蜷缩在石头旁找到了灵魂最终的归属;最后的一刻,想象中泰萨映着希望的光彩的笑脸......淡淡的静静的片尾曲中,是人们唱着歌跳着舞,人群中泰萨的笑容一闪而过。从头到尾,导演没有用让你不忍看的饿得站不住的非洲儿童的镜头,而是用了几个孩子天真的笑脸,倒好像在嘲笑欣赏这些美丽照片的人们的无知。
有些故事深刻得太刻意,有点自命不凡,有点自欺欺人,而有些深刻是真实的,即使残酷,即使让你失望甚至绝望,这个世界即使你再善良再有责任感,你能拯救的也只是苦难的沙漠中的一粒沙。但如果你够坚强够constant(注意:是坚毅),不用谁的指引和感化,你也还是会固执地去寻找那一粒沙。如果前面这么多的描述都没能让你决定看这部片,那么试试最后一个:这部片子是导演坚持选在苦难的肯尼亚难民营拍摄的,拍电影的人们为当地人盖了蓄水池,一座桥,还有一所中学,影片完成后他们在内罗毕建立了一个Constant Gardener Trust(“不朽的园丁”基金)帮助当地人。我想这理由应该足够了。
By mengsulaw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