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作者:我才是熊宝宝 标签:股市 牛市 认购证 上证指数 熊市 | 阅读次数:17 |
![]() ![]() ![]() |
| ![]() ![]() ![]() |
今天上证指数很不容易收复了3600点,相当颤颤巍巍。
想想去年,8、9月的时候,人人都在劝我买股票买基金,个个都和我说,随便买就好,买完就会涨。但是,我就是不听。 我从小陪伴在老股民的老爸身边,看着他买国库券买债券买股票。当年,老爸买股票的出发点很简单,分红比例比银行利息高。当年他买股票的时候,股票还是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后来,谁也没想到,这一张张的纸居然会比面额值钱。再后来,推出了股票认购证。那一年的股票认购证,就像是现在的上海牌照拍卖一样。那时候电脑网络还不普及,不知道怎么发行股票,就卖出了这种股票认购证,然后根据认购证号码摇号卖股票。每张证100元。那个时候,100元也不是什么小数目。因为我记得我大学时的学费1年也就400元。发认购证的年头,我还没上大学呢。老爸思前想后,想想买了认购证也不是一定能摇中股票的,说不定100元1张的认购证就直接支援了国家建设。所以,意思意思买了1张。没想到,这一年股市就发生了井喷。认购证卖出的数量比较少,上市的股票数量相对着就很惊人。买到认购证的同志们就紧紧握住了一级市场的入场券,几个月之内,就造就了最早的一批股市大亨。然后,全国人民就都知道买股票能挣钱。 老爸一直以他有眼光买认购证而自豪,但是也为了只买1张而遗憾。等到二级市场一下子红火起来,老爸就深深陷入了股票的世界。那一年,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叫《股疯》,基本上很忠实的反应了当时全民皆股的状态。老百姓们可以投资的渠道实在太少,突然冒出个股市,大家当然撒了欢的往里跳。那个时候,我天天听着老爸回来说他的股票资金又升值了多少多少……那几年的全民皆股,让当时的政府很紧张。政府也是初涉股坛,不太知道这东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看着大家都把钱投进股市,当时股市的规模又很小,钱一进来马上股价就飞涨。在政府的眼中,泡沫泡沫,到处是泡沫。政府老是希望一切都是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当时的股疯,从政府角度看,充满着经济过热崩盘的危险。所以,政府一定要做点什么宏观调控一下。但是,政府又能做什么呢?很简单,人民日报发社论嘛。连着几个社论一出,股价一下子就被压了下去。然后,我就亲眼看着老爸从没钱变成有钱然后又变成没钱。 所以,对我来说,股票就是上上下下的数字,就算是有钱也是纸上富贵,感觉很不真实。 前年,股票有点起色的时候,正好就是中国银行上市。公司里有个老板,香港人,就说,现在应该买中国银行,因为国家不会让这种银行股跌到哪里去,肯定会涨。我当时相当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类似的话,实在是听了很多。当年常常听老爸或老爸的朋友这么讲,然后亲眼看着股价往下跌。到那个时候,大家又会说,啊呀,这只股票盘子太大,上不去啊。不过,这一次,我错了。就在这个老板说完以后,股票就开始一点点往上爬。到去年的时候,一开始,大家说5000点一定会到。然后,还没等我回过神来,5000点就过了。再接下来,6000点也嗖一下就过了。到下半年的时候,基本上周围所有的人都开始买股票了。那个时候,大家都说,2008年要开奥运会,2010年要开世博会,国家不会让股市跌的,等着看吧,10000点就在眼前啦。 本来,我看着大家发财也有点心痒。但是想想我也不是发这种财的人材,再加上曾经亲眼看着老爸赚赚赔赔,一熊就是好几年,老是觉得这个股市就是国家最大的一个阴谋。只要一点点蝇头小利,就能把老百姓的钱都圈进来,然后再适时地跌一跌,让大家的钱缩一缩水,某程度上也能解决一点通货膨胀的问题。反正不管你是买进还是卖出,都要交手续费、印花税。国家就是幕后最大的庄家。 最近,我忽然心血来潮,关心了一下股价。没想到上证指数真的是个过山车,早就从6000点直接拐到了3600点。当初的所谓起码两年牛市行情言犹在耳,但眼前的景象却已物是人非。这种感觉,就像是剃头说的,“啊~~~3000多点啊?不是5000点吗?”现在,大家已经忘记了奥运、世博,开始讨论是不是熊来了。忽然,我不禁开始想,是不是应该开始我的股市处女秀呢?意思意思,买点股票扔着,看看有没有机会捡个皮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