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中文字——现代设计中的蹩脚角色?

中文字——现代设计中的蹩脚角色?

作者unit7 标签Share 阅读次数:20

不过,对于在西方现代设计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部分设计师来说,中文字确是一个时常难以处理好的角色。个别设计师对中文有一种排斥态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英文很突出、中文缩一隅的设计。甚至有些设计为了“好看”和所谓的“国际化”,干脆不要中文,这是严重的误区。笔者认为,凡是针对中国境内的设计物品,中文在画面中的显著性总是不应低于英文的。毕竟我们的设计要传达的受众是中国人,我们不应违背视觉传达的基本原则。     对于中文难处理的情况,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个中可能的原因:首先,拉丁字母只有26个,却有千万种变化的字体,相对于汉字来说,字母造型简洁,可塑性强,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其次,英文单词横向线性排列、长短不一,在轮廓造型上具有韵律的变化,不象方块字一个个独立较呆板;再者,可能就是心理作用了,用英文字的设计是“国际化”的、现代的。而中文字则只适合在传统的对象上表现……其实,以上的种种理由都是片面性的,如果觉得西洋的设计如此,那么东洋的呢?日本人怎么处理文字的?韩国人呢?     日本设计师处理文字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其实从理论上说,日文比中文更难处理,因为日文中的汉字和假名造型差异较大,如何统一是个难题。但在日本这个处处讲究“道”的国家,对一切物品的设计都有一丝不苟的程式化态度。(因为“道”是一种“精神” )。日本设计师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日文字体,而且,他们在文字大小的、疏密对比、排列的方式上都极尽讲究。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同行总是忽略了文字在一幅画面中的作用,认为它只是“配图的”,有的甚至于“先空出来”,最后再上。而且在排列上并未注意文字的字体、大小、间距、行距、走向、顺序和周围的空间等效果。只是顺着排下来,手法单一,毫无情趣。另外,我们不要忘了,还有西洋人无法和我们相比的,那就是——书法,这一点,也可以再看看日本人,我不再赘述了。     值得说说的,是现在的电脑中文字库。记得在学生时代,老师教我们以数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手写一个美术字,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将来都用电脑了,谁还去手写美术字?老师则说:“练字不是为了写字,而是培养你对图形形态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你不去亲自用手写,你就感受不到字体笔型与结构之间怎样才能和谐和美观。”后来我从写美术字当中找到了书法的感觉……现在当然大家都用电脑了,不过电脑里的字库,也是由人一个个的写出来的。笔者使用PC,简体中文操作系统,常用文鼎与汉鼎字库。但笔者对于目前中文字库的开发设计者们,实在不敢恭维。以文鼎为例,本身属于字体种类较多的字库,繁简都有。基本字体(宋体、黑体、楷体等)尚可,变化也较多,但经不起推敲,作为一般使用还不如WINDOWS自带的字体。较有“创造性”的诸如“古印、海报、堪亭流、琥珀等”多为繁体,也不宜用作印刷字体,而且适用范围也较少。令人惊愕的是,文鼎后来推出了一批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用上一次的诸如“贱狗体、火柴体、石头体……” 这等“烂字”,不但造型怪诞,而且意趣粗鄙,完全偏离了字体设计的初衷和方向。甚至有一种类似于钢笔手写的字体(当然很难看),不知道是谁写的,干脆就起名叫“谁的字体”。也不知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实际上电脑里的字库大部分主要是印刷字体(即可以成篇地使用)。所以新字库的开发设计不应求奇、求怪。可以在笔型的结构、笔画的粗细、结构的组织上稍有变化则可。还要注意整体的美观。目前有个别新开发的字体还算不错的,如汉鼎的“黑变”、“圆新”、“特楷”,方正的“粗倩”(压扁一些较好)等。另外,日文中的许多字体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榜样。     最后,我想针对一般常用的几种中文字体的特性和应用补充一点看法。不过事先声明,以下想法仅代表个人经验的理解和使用习惯,笔者无私奉献出来,大家千万不可教条。     宋体:延展出“仿宋、老宋、标宋、书宋、报宋”等,其中有些种类的宋体单独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如果一行排列起来则有不同,设计时应注意其中微妙差别。另外,较粗的宋体字(如老宋、标宋等),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气息,在传递现代感的对象中慎用。     黑体:由不同的粗细延展出“等线、粗黑、大黑、特黑”等字体。“等线体”也还分粗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字体,它的笔型和黑体略有差别,相对更简洁,外形结构也更方整,更具有现代感。“等线”总体笔画较细,成篇地排列,感觉清爽、精致。     宋体和黑体就象英文中的罗马体和无饰线体一样,永远是最基本的印刷字体。它们如同服装装设计中男装的西服和夹克,造型已臻成熟,不宜过多改动。如果你在给企业、商标设计标准字时没有把握设计更好的字体,不如就直接用它们吧。至少还算“大气”,不会让人别扭!     楷体:一种温和的字体,我喜欢用它来写信和辅助说明。楷体还透着一种文化感的雅致,许多设计类的物品上时常见得到它。“行楷”是演化出来的,本身字体造型还可以,但我不怎么喜欢它,一股革命旧时代的气息,很少用。   圆体:一种曾经很泛滥的字体。貌似“等线”,却又圆头滑脑,面条般软软的,没有力度。不过,较粗的圆体具有亲和力,“细圆”也较方整精致。在食品、药品类物品上也能常见到它。     综艺体:也是一种曾经很泛滥、而且现在好象还是很泛滥的字体。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动辄就用它,也许因为它在字体中是最方整的?其实它的字型很难看。(如果把它那些弯的拐角去掉也许会好些。)不过,出于综艺体造型的方整,笔画也够粗,可以由它比较容易地变化出新的标识性标准字体,也算综艺体的最大贡献吧。     隶书:古老!比老宋还古老的一种字体。即使是在传统物品的设计上,我们也可打破脑中印象常规,不去用它。但是隶书沉稳有力,许多企业老板喜欢它。 “细隶”也还算优雅而不失风度,作为少许几个字的点睛也还不错。     总之,字如人一样,每种都有自己的性格。用好文字,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对自己必须使用中文抱怨(那是无能的表现)。同时也期待字库的设计开发者们能做出更好的、便于设计者们使用的字体。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