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观越记
作者:红楼越韵 标签:黄美菊 刘志霞 嵊越 越剧 | 阅读次数:44 |
![]() ![]() ![]() |
| ![]() ![]() ![]() |
昨天接喜洋洋消息,说是嵊越在清华有个专场,问我去不去看。本来错过了长安的三场,有点可惜,在清华有演出,而且免费看,感觉还是蛮好的。加之看了邯姐那个《汉文皇后》的评论,就决定去看了。
无奈天不助我。下午四点半接到江导电话,让我去教研室找何老师弄我那个实习材料。完了何老师告诉我要把5篇实习随笔的电子版在今天上午9点前交给他。如是乎,我飞奔回宿舍,开始拿着材料猛敲键盘(当然缩略了不少内容),终于在6点半把材料敲完。然后嘱咐同学帮我去交。我就急冲冲坐车往清华赶。坐车上还担心找不到那个蒙民伟楼,又给月夜发了短信,让他告诉我怎么走。到清华西门的时间在我预料中,正好八点,还不算太晚。又飞奔到清华二校门,开始摸索蒙民伟楼。等我走进剧场,台上刘志霞和倪锦锦正在游上林,虽然这一折我很熟悉,但是她们这个版本好像和上越不太一样,大致结构一样,但是唱词有多处不同。二人演得倒也中规中矩,但是当骑马过河时,一个转身后,志霞同志的台步啊,怎么可以那样啊???简直把我雷倒。我感觉那动作就像我那天穿着高靴去小卖店卖水走的差不多。大摇大摆的,跟走大路一样。我那天还被喜洋洋玩笑了一番。没想到刘志霞同志也可以这么走。也许是清华的场子太小,没法让她正常发挥。至于二位的唱也不想说了,志霞同志可能还没恢复好,倪锦锦同学嘛,人家是唱吕的,也不能要求太高。 接下来是几段清唱。第一段是《人去楼空》。这位小朋友感情还比较充沛,就是范派的韵味很欠缺,个别腔唱得像旦角的而不是小生了。第二段是《手心手背肉》。我觉得几段清唱她发挥的最好。但后来也清华的同学说就她唱得不好。我认为她唱得好有几点,一是这段唱本身比较欢快,轻松,她把握的还是比较到位,现场气氛也很好;二是她的声音有立体感,很通透。(清华的音响估计不行,昨晚所有演员的唱都显得单薄,没有质感)。第三段是《三盖衣》。是嵊越的小金派唱的,一听就知道是和黄美菊学的,鼻音偏重。另外声音不够干净,感觉还很稚嫩。 很快,就压轴了——《吕布与貂蝉——小宴》。是裘巧芳和黄美菊主演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演员都出场了才发现道具没摆上,然后主演边演,小丫鬟边把道具搬上去。裘巧芳的声音还是那个问题,太单薄,没有穿透力。至于唱腔,前面几句还能听出来是陆派(偶尔夹几句尹派),到后面完全就变成尹派了。我不知道是唱变味儿了,还是本身这个唱腔就是这么设计的。反正感觉怪怪的。黄美菊出场时,我以为会有掌声,都准备好鼓掌了,结果没动静,我又把手缩回来。唱腔感觉比她在金派专场上好,鼻音问题有所改善,但还是有些偏重,音色较粗,和裘的单薄放在一起,光听声音倒觉得她是吕布而裘是貂蝉了。这个戏以前没怎么看过。昨夜一看才知道是这么回事。小儿女调情也就算了,还搞得那么露骨。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原以为她们会演《碧玉簪》或者《盘夫》来压轴,没成想啊。 在临近九点时,演出就结束了。等着月夜出来,我就告诉他,今天这一趟跑的太不值了。赶这么远,光听清唱了,还是那么不悦耳的清唱。两个折子的表演也很一般。说句不中听的,感觉她们好草台啊!给我的感觉是她们很不认真,有点敷衍这个演出,思绪都很游离。(早知道这样,就该拉喜洋洋一起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