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雨霖铃--——感怀七夕】
作者:小老头子 标签:交流 | 阅读次数:18 |
![]() ![]() ![]() |
| ![]() ![]() ![]() |
闲余学友:
关于韵我有如下看法。 作为诗韵,现今有二大派之争,即平水韵与新韵派之争,我的看法是青菜罗卜各有所好,互不应强求对方,只是用新韵者应标明“新韵”则可。那么新韵派可能要说,为什么不要求平水韵派应标明“平水韵”呢?我想这《诗词大家献》本就是平水韵派的天地,在这块天地中绝大多数游戏者都遵循平水韵这个游戏规则,自己如此,对人亦然。还有人用平水韵中的词韵作诗,当然也可以,这些作者一般也都标明“用词韵”,不至让人有误解。 作为词韵,我认为应该不允许用新韵。因为诗只有平仄要求,而“词”类作品不仅有平仄要求,有的还有上、去、入的要求,而新韵中根本没有入声,故产生了我的“认为词应该不允许用新韵”的看法。 至于“孔乙己那样回字有几种写法的知识”,我觉得不能完全否定老孔。这知识要看在何时何地。例如研究古字者和学习古籍者,你没有这知识,你会寸步难行。有一例值得我等回味,小时候及高校毕业后“得”“的”“地”三个字老师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有严格的不同,不知何时,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专家,研究出了个统一方案,还居然堂而皇之的进入小学课本。为此我还与夫人争论起来,当时我输了,人家有尚方宝剑,可是现在的赢家还是老三字。我想旁证的意思是本来就是个古东西的诗词,还是别现代化的好。 至于读音问题,的确平水韵作品用普通话读韵,有时听着不押。我想一则对作品你可按照古音去读;二则对自己的作品你可选择用普通话读也听着押韵的字作韵就行了。当然这样会增添极大的困难,但如果发挥得好,不是鱼与熊掌兼得么。 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