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脂砚斋的神秘面纱兼论贾宝玉的原型
作者:ldlcau 标签:红楼梦 贾宝玉 脂砚斋 | 阅读次数:358 |
![]() ![]() ![]() |
| ![]() ![]() ![]() |
谁解其中味?
假(贾)宝玉——真(甄)宝玉——石头 又是指谁? 为何命名为“石头记”? “脂砚斋”是谁? “红楼梦”如何创作? 贾宝玉的原型: 我认为当有三人:曹雪芹、其兄、其父或伯叔。贾宝玉是三人的糅合。 曹雪芹的生卒年龄问题见: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77089&extra=page%3D1 其父或伯叔之一年龄符合作者描写,当为“贾宝玉”原型之一。但其父比曹雪芹大30岁左右(见附录),伯叔母姑等类似,不可能向作者详细的讲述,那么只有其兄长了(若为姐姐,早已出嫁)。 曹雪芹有兄长 "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当年三月初七,曹頫给康熙的的奏折里写着:“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将来若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知曹颙妻姓马。颙早亡,康熙帝以为颙有文武才,很表惋惜。 兄可能有二,曹颙遗腹子或曹雪芹亲兄。 1728年雍正六年,曹頫被抄家时“家人大小男女一百十四口。”其应当包括曹颙家人(有妻子、母亲、遗腹子)、曹頫家人。 曹颙若有遗腹子,应当与曹頫子女一起抚养。抄家时其年当十四岁。与贾宝玉相似。 脂砚斋其年长于曹雪芹,曹雪芹称之为“先生”。据考证,其辈分当与曹雪芹相若,其为亲兄的可能性不大。 则其年龄、身份与曹颙遗腹子相似。曹颙遗腹子出生于1715年,曹雪芹出生于1725年,大曹雪芹10岁左右,称其为“先生”当可以。 脂砚斋有批 "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鹡鸰比喻兄弟之间友好,主要是因为当鹡鸰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发出叫声,希望它的伙伴们能够来救它。 《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兄弟一可能指其弟“棠村”(可能早逝),另一可能是“曹颙遗腹子”,因其父早死。 正是因为“曹颙遗腹子”或其兄加上其他亲友讲述了其在南京所见所闻,曹雪芹才能有创作的第一手素材。 再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主旨在于“识通灵”、“怀闺秀”,即介绍成书原因。 第一回述说“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已经明说“通灵”之说乃‘借’,作者只是假借“石兄”的口气,作者实有其人。此人即曹雪芹。 曹雪芹依据其亲友讲述加上自己经历创作的红楼梦,但当着脂砚斋等亲友面,不好直说“贾宝玉”即自己,因为自己实在没有经历曹家在南京之荣华。故把自己化为"石头",一来寄托自己“补天”之意,二来在亲友前好交待。 这样来看,既有“贾宝玉”、作者为何又安排个“甄宝玉”,都是在暗示“贾宝玉”乃“假”“借”,真正的"宝玉"是自己,此正是“贾宝玉”之名来历。 回过头来再来看:作者(曹雪芹)为何遮遮掩掩贾宝玉的生日了,因为贾宝玉的生日根本就是与曹雪芹同一天,曹雪芹的用意不光为瞒过今天的读者,亦为瞒过当时的亲友。贾宝玉的经历里也化有曹雪芹的经历。 当然脂砚斋也和作者一样作为“石头”,“亲历”了一番“陈迹故事”,因为故事主体发生在“叔辈”身上。 故有 : “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 脂砚斋藏砚的发现证明了脂砚斋其名的来历,但“脂砚”其名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见石头”,意指脂砚斋也发现了作者的意图。 这也是书名为何不用“红楼梦”而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原因之一,即为强调脂批,又强调了作者即是"石头"--曹雪芹(为主以及提供素材的人脂砚斋或加上他人为辅)。 刘铨福跋甲戌本,曾说过:脂砚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种事,故批笔不从臆度。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付〔副、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其意思是:脂能提供大量小说素材,隐为作者之一,又能悟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帮助作者,而芹乃主要创作人,故有"再出一芹一脂"之叹。 第二十五回写王夫人抚弄宝玉,一双行夹批云: 普天下幼年丧(父)母者齐来一哭! 入后宝玉病好,王夫人等如得珍宝,又有一旁批云: 昊天罔极之恩,如何得报?哭煞幼而丧父母者! 又第三十三回一双行夹批云: 未丧(父)母者来细玩,既丧(父)母者来痛哭! 明写丧母,实为"丧父",乃掩饰自己身份也。 第五回在第六支曲子《乐中悲》内,一上来便说:“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此处一旁批云: 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 第十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对此,庚辰本脂砚斋有侧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明写姊,实为"姑",(假借宝玉身份)亦为掩饰自己身份也。 《石头记》庚辰本二十一回回前评: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戈又执矛,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解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自执金戈又执矛,自相戕戮自张罗。”指作者编织故事的过程。 怡红院的纱窗是茜纱,贾府中独此一家,茜纱实际上是贾宝玉的象征。 这首诗疑为脂砚亲作,点明了脂砚与曹雪芹同历“幻梦”的心情,也暗示自己参与创作。 脂砚与曹雪芹都非“贾宝玉”没有亲历“繁华”,但又都是“宝玉”,共同经历“幻梦”,这正是“红楼梦”的主旨。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以上只为推测,一家之言,但无论“脂砚斋”是谁,作者的苦心大家应该明白。 ------------------------- 附:曹頫的真实年龄之谜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 贾妃逝世于1714年,是年曹颙亦病故,故贾妃逝世当为曹家衰败最重要原因之一。曹寅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其年33岁。曹寅卒时年约五十五岁。曹顒在其父去世后继任父职,年龄约二十多。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中有一句:“奴才年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 1715年曹頫继任江宁织造。《氏族谱》云:“曹頫,原任员外郎”。 一七一八 康熙五十七年 六月二日曹頫请安折后批云:“朕安。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无知小孩”,说明其年龄不大。 但 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曹寅的次子珍儿夭折,曹寅甚为伤心,作诗三首,其二云: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经义谈何易,程朱理必探。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 这首诗是说,弟弟曹宣多子,三、四尤佳,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够继承先人的基业,给自己一个安慰。其中的“四”,就是指曹宣的第四子曹頫。从这一首可以看出,曹頫当时就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钻研,能得到伯父的赏识,年龄至少15、6岁。 又据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织造在康熙时是很重要的职务,曹頫任江宁织造时其年至少当在二十岁左右,出任江宁织造此重要职务才无人说闲话。若曹頫年在十八岁或者更小,当为人诟病,亦不符康熙"贤明"的形象。 1725年前后曹雪芹出生时,其父当三十左右。 第33回写到,贾政痛打“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第456页)的贾宝玉,王夫人苦苦求情说:“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然王夫人“已将五十岁”,贾政其年至少接近50岁。贾政大贾宝玉三十多岁符合曹雪芹十多岁时其父亲的年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