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創力量還是臨摹力量
作者:姿湛 标签:邰正宵 | 阅读次数:105 |
![]() ![]() ![]() |
| ![]() ![]() ![]() |
http://blog.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_496749.html
是原創力量還是臨摹力量 九五年,《心聲共鳴》,邰正宵作曲。八五年,《離鄉別井》,周啟生作曲。據報導,周啟生發現《心聲共鳴》有三分之二內容跟《離鄉別井》相似,於是入稟高院,採取法律行動。 九四年,《希望》,周啟生作曲(後稱改作),某年,《三套車》,俄羅斯歌曲。《希望》原本標周啟生作曲,為樂迷指出酷似俄羅斯歌曲《三套車》後,周啟生承認可能小時候聽過《三套車》入了腦,寫《希望》時不自覺的用上了《三套車》的旋律。 九五年,《孔子曰》,林慕德作曲。純創作的歌曲而給日本創作人坂本龍一成功控制版權,大家都明白甚麼一回事了。 ※ ※ ※ ※ 「由於只播原創,香港現在創作人才顯然供不應求。最簡便的方法便是向台灣、內地甚至東南亞直接引進……此外作為支撐門戶的幾位老牌作曲人,最近『產量』激增。徐日勤、林慕德兩人『超產』的勁頭令人生畏,他們『創作』的是典型的公式化作品。……總的看來,原創是基本做到了。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底氣不足卻非一日可改觀,訂單收得最多的還是那幾個人,不知疲倦地彈着舊調。有新思維和實力的新創作人還是寥寥無幾……」 文字摘自大陸某音樂雜誌九五年七月號的重點文章《「豁達」革命計劃──香港流行樂壇九五劇變》。 徐日勤「超產」?這點點的錯誤觀察無損這篇大陸樂評的觀點,而事實上不僅是「彈着舊調」,還老是喜歡「臨摹」人家的傑作! ※ ※ ※ ※ 九五年,《折翼天使》,李樂詩主唱。九五年,《折翼天使》,鄭秀文主唱。這些是英雄所見略同罷。張美賢寫的《折翼天使》明顯比小美寫的《折翼天使》勝一籌,但卻都不算一流作品。 ※ ※ ※ ※ 八五年,《愛的狂想曲》(周啟生改編)。 當年周啟生曾向筆者坦白,他小時候聽過一首好好聽的中樂,好像叫《瑤族舞曲》甚麼的,於是趁出自己首張唱片,便改編了此曲。筆者當年提醒他,那不是《瑤族舞曲》,是《彝族舞曲》,且作曲人尚在生,倒不知《彝》曲的原作人王惠然有沒有收過版稅。 ※ ※ ※ ※ 九三?九四?《九九九朵玫瑰》,邰正宵作曲。 不少朋友都發現,邰正宵這《九九九朵玫瑰》的副歌,跟《彝族舞曲》某一段旋律極相似。那麼邰正宵究竟是「臨摹」八五年周啟生的《愛的狂想曲》還是直接「臨摹」王惠然的《彝族舞曲》? 大陸的中樂界名人王惠然知道他的琵琶名曲遭港、台流行音樂人「臨摹」嗎? ※ ※ ※ ※ 如此的英雄所見略同! 如此的「臨摹」! 看來說明了這樣的事實:雖然有電台要為本地原創力量催谷,可是原創力量的基礎實在薄弱,這樣的催谷只怕虛不受補,原創力量成長不了,卻壯大了「臨摹」力量,但願實際情況比眼見的好一點吧! 按:這篇文章發表於1995年8月23日的《香港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