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文八年三上书国家地震局无果
作者:自在人 标签:陈一文 地震局 地震预报 | 阅读次数:148 |
![]() ![]() ![]() |
| ![]() ![]() ![]()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怒斥国家地震局局长
--“解脱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当代责任,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 转贴自∶ http://news.21cn.com/today/2006/10/16/3001973.shtml#pl http://column.bokee.com/183505.html 作者∶朱建国 摘要∶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自然灾害预测的准确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 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陈一文先生顾问 〔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于2006年8月10日专函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严 厉斥责“他排斥与压制中国地震局内外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地震预测成 果,同时公开宣扬地震预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解 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极端 不负责任!” 10月6日陈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 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自然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陈 一文先生,于2006年8月10日专函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严厉斥责“他排斥与压 制中国地震局内外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地震预测成果,同时公开宣扬地震 预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解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 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极端不负责任!”——国家 地震局长期压制民间地震预测专家正确建议和公众监督,拒用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 震预测科技成果,将使唐山大地震悲剧可能在国家地震局公开宣布的中国第五次地 震活跃期(现在已进入)重演!认真总结唐山大地震悲剧中国家地震局的失职渎职 责任,建立科学民主的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是事关今日中国能否建立“和谐 社会”的又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6日,陈一文先生在深圳向 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文本。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身高一米八六,满头银发,目光坚毅的陈一文,指着一张老照片——祖父陈友仁 1927年 与毛泽东、宋庆龄等人在汉口开会的合影——自我介绍说:祖父陈友仁既 是孙中山先生亲密的外事秘书、顾问,也是杰出的爱国外交家,曾于1926-1927年 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自己是一个母亲为犹太人的英籍华 人,1942年出生于英国,1950年因父亲陈依范(英籍新闻工作者、1938年与1946年 访问过延安,1947年协助新华社创办伦敦分社)应邀来新中国帮助新华社开展对外 宣传工作,随父从英国伦敦定居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后,在原一机部 抚顺挖掘机厂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工作、技术情报研究工作;1979调回北京安 排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担任全国青联一机部系统特邀委 员;1981年至2000年,担任〔美国〕嘉利华公司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后为北京 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自1990年以来开始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地震 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发展及其遭遇的困难与阻力,2002年被聘为中 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2004年又被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 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现为义务扶持中国被压制的科学新技术发明者的社会活动 家和科技先锋思想探索家。 熟悉陈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说,陈一文先生发表多篇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能源与 环境、大气污染、强子力学等问题的重要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特别是其 2004年以来多次被权威报刊文库转载的《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 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必须走世界任 何国家从未走过的新型能源环境发展道路!》等论文的核心观点,深受科技界关 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网》〔www.chinainfo.gov.cn〕主 页下边专门开辟《陈一文先生就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专栏,发表有陈一文 160多篇文章。定于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上 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接受了陈一文的两篇论文《大气“氧气枯竭”是比 “全球温室效应”对人类持续健康生存造成更为严重危害的恶果》与《对传统能源 以及新型替代能源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的十八项评价指标》。据陈一文介绍,这 两篇极具超前创新理论的科技论文在中国环境与能源领域可能形成轰动。 八年三上书——国家地震局始终拒绝公众建议与监督 1998年以来,陈一文先后三次上书批评国家地震局,呼吁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和民 间群测群防地震的积极性,建立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与民间专家共生的中国地震预测 多元化监督机制,迅速启用被压制的地震预测科学新技术发明者自主创新的“土仪 器”及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预测科技成果,以防范唐山大地震悲剧在中国重演。 但这些重要建议八年来始终未能得到任何答复。值此中国今日进入第五次地震活跃 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迫近的严峻局面,国家地震局却一再压制公众的科学建 议和合法监督,以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论”的谬论来推卸有效防范地震灾难的责 任,实属严重不作为与渎职。 第一次是1998年12月15日,在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专家汪成民、黄湘宁以及孙威等 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的支持下,陈一文向北京市长贾庆林呈交了一份《关于加 强首都圈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紧急建议》的信函和建议书,强调中国有一批非主流 的地震预测专家已突破了地震预测的关键科学技术,希望尽快采用。论证了最大限 度调动群测群防的积极性是搞好首都圈地震工作的关键。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地震 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是能预报的。不能因为专业部门因私心所坚持地震不 可预测的错误观点而把非专业部门地震专家们的地震预测视为“干扰”。国家地震 局垄断地震预测信息、拒绝监督的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此信估计转到地震局后被压制,陈一文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第二次是2003年11月12日,了解到地震领域外新调来的宋瑞祥局长对于地震预测的 基本态度与前任领导明显不同,陈一文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 问的身份,直接给宋瑞祥局长写信,谈《张铁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 法”及其“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希望宋瑞祥局长能 改变国家地震局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论”以及手握大权的“主流专家”们对地震局 坚持“地震能够预测”非主流学者以及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无理压制;建议局 长以身作则主动访问、请教、抢救已八十高龄并体弱多病的中国著名地震预测学专 家张铁铮与北京理工大学地震预测专家郑联达教授的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建议破除 国家地震局大部分权威人士的“地震在当代不可预测论”,承认“地震在当代中国 已有人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预测”和“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实现地震准确可靠预测的 基本条件”的事实,并树立全面突破“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对于中国当代能否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及其主要阻力问题,陈一文在信中坦率地 写道,“根据我从1990年逐渐开始的对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和研 究,我的基本看法可以打一比喻”∶ 数名非主力登山运动员已经分别探测清楚通往顶峰的所有途径,包括通的和不通 的,个别人也曾经登上顶峰。因此,这些队员,尽管始终是非主力队员,他们对登 山队整体登顶有信心。尽管多数主力队员从来没有登上顶峰,始终认为爬不上去, 只要队长重新组织队伍,以有实践经验有信心的非主力队员为主,登山队肯定能够 实现整体登顶。 现在的关键是看宋局长愿不愿意亲自领头担任中国支登山队的队长?” 陈一文认为,多年来国家地震局的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国家地震局一直以“地震监 测”救灾为第一位任务,而将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次要工作,这是 必将导致唐山大地震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原因。 信中,陈一文毛遂自荐∶“如果国家地震局领导有兴趣的话,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诸多专家群体的支持配合下,我可以在以下领域向中国地 震局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和评估意见∶ l 以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首要任务、以“地震监测”救灾为第二位 任务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始创新的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基础上的全国 地震监测、地震预测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地区性国际 合作〔中亚地区性合作、远东地区性合作、东南亚地区性合作〕的规划与实施方面 提供咨询性意见。 l 对于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多位地震预测技 术专家及其地震监测仪器配套系统和地震预测方法提供咨询性意见。 l 对于中国地震局的政府采购建立以以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首要任 务、以“地震监测”救灾为第二位任务的采购规划、评标标准和评标提供咨询性意 见。 l 对于通过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的中国创 新科学思路提供咨询性意见。 l 对于中国地震预测科学与日俱进实现更多重大突破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而不是 阻碍作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地震预测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咨询意见。 l “对于通过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某些适合引入中国的国外地震预测 科学技术成果提供咨询意见。” 此信依然“泥牛入海无消息”。 第三次是2006年8月10日,陈一文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名义又专函新一届国家地震局领导陈 建民局长,力荐因多次地震预测准确,被实践证明是中国最杰出的民间地震预测专 家孙威高级工程师,希望陈建民局长细读孙威三十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 《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书稿;由此迅速改变中国地震部门长期以来对被实践证 明已经正确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无理压制,尽快恢复1974年国务院69号文件确立 的“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之路! 预计到再次发生前一封信的遭遇,陈一文的这封信不仅寄给陈建民局长本人,写给 国家地震局系统多位院士,写给中国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研究所所长与多位骨干, 同时写给国家减灾委专家组的多位专家等三十多位人士。现在已得到数位专家私下 的赞同,但陈建民局长却在两个月过去的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答复。有鉴于此,陈一 文只好诉诸媒体求援公众。如读者要求,陈一文对本报公开披露该信全文不予反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