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与天体运行的关系研究(摘要) 伍岳明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与天体运行的关系研究(摘要) 伍岳明

作者自在人 标签南方特大雪灾 阅读次数:54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与天体运行的关系研究(摘要)
伍岳明(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 310012)(syfan66@mail.jl.cn)
《伍岳明个人网站》:http://sea3000.net/wuyueming

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国计民生造成重大损害。对此,全国人民都在问:为什么会发生多年少见的天灾?本文讨论了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和1980年至2000年的ENSO强度指数与太阳系星球运动对应关系的科学事实。认为地球的能量并非只从太阳获取,地球具有电能的再生机制。地球是个带负电的准带电星球,地球是个大电容。认为地核能量通过断裂带向海洋传输过程中,其传输速度与太阳及行星运行周期有关,找到地球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气候变迁物理机制,认为地球气候变暖与巨行星会聚在星球的升交点位和降交点位有关。气候变冷是巨行星会聚在巨行星的北至点和南至点位之故。
认为ENSO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热带海洋气候和大气气候事件,更是一种全球性行为,其物理机制也与木星、火星及土星运行到“冲日”时,星下点对应春分点或秋分点位有关。是太阳、月球、行星的引潮力叠加,加快了从地核断裂带向海洋传输热量的速度,使海洋升温,同时星球的共旋梯力矩也会改变大气环流的方向,从而引发ENSO事件。
认为今年我国南方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原因正如我国著名民间天文气象研究者栾巨庆在他的天文气象专著《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书中所说: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星。
查阅天文年历,木星于2007年6月6日冲日、2008年7月9日冲日,该时段的视赤纬、视赤经在(22°S,105°——73°W)位,星下点长期对应赤道南侧的南美东太平洋,其引潮力及梯力矩作用,便会出现盛东风,将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向西吹,形成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拉尼娜现象;土星将于2008年2月24日在视赤纬、视赤经(11°N,155°E)位冲日,接近春分点对应地球赤道区的暖池区域,土星在该对应区稳定少变,它与其他星球的引潮力叠加,加热赤道区上空的大气,增强了副热带系统;更主要的是火星于2007年12月25日在(26°N,92°E)位“冲日”,对应孟加拉湾北部、云贵高原地区长达7个月之久,“冲日”时距地球近,火星的引潮力及梯力矩作用,使该区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强,使该区成为冷暖气流交会的场所。
因为影响ENSO强度指数的火星、木星和土星稳定少变,使大气环流一直稳定在我国黄淮、江淮地区上空;从高纬分裂南下的冷空气被较强副热带系统所阻挡,使得从西南方向而来的孟加拉湾、印度洋暖湿气流与西北路径侵袭我国的冷空气,先后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交汇,严重的强降雪及冷空气造成了严重的低温冷害。使贵州、湖南、陕西、安徽等省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时间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观星测雨”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好多方法都已失传,现在已经到了抢救这一‘民族瑰宝’的时候了。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科学、环境、能源、经济等问题。因此研究并预测发生在百年、十年及年际、季节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课题,对于自然灾害特别严重的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伍岳明. 全球变暖机制探索. 前沿科学, 2007, 4: 81-88.
[2] 伍岳明 曹明富《共旋理论初探》上下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
[3] 伍岳明 曹明富;《地球极移、章动等的机理研究》‘格物’杂志 2007,2:82-86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