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对梅山祭礼

对梅山祭礼

作者仙人桥居士 标签梅山文化 阅读次数:106
《蓼莪》诗出于《诗经●小雅》,《南陔》诗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而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宴)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洁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忘其辞。”《礼仪、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所有近古的,不论是《说文》、《康熙字典》、《辞源》终言《南陔》“有其义而忘其辞”,可是,在我们梅山地区的丧葬祭祀中,历代以来,都是司空见惯的,且辞义都是非常完整而具体的。
在梅山地区的丧葬大事过程中,最先的法事是歌郎的“招魂”、“指路”,丧鼓挽歌相陪,赞颂和评说逝者;然后,是师、佛、道所主持的打扰光、做道场;再然后才是儒宗所主持的祭祀。反正,都离不开存在有其巫靓色彩。
由儒宗所主持的《朝夕奠》,是一个既广泛又特殊的很隆重的祭祀仪式。在丧葬祭祀的大事中,作了《朝夕奠》,就不要作《家祭》和〈熟祭〉,只要作〈客祭〉就行了。
〈家祭〉、〈熟祭〉和〈客祭〉,在梅山儒宗主持的丧葬祭祀中,一般都是要完成的。〈家祭〉也是孝子主祭,一定要歌〈蓼莪〉诗,〈熟祭〉是孝孙主祭,一定要歌〈南陔〉,并且要把“彼其之子”歌成“彼其之孙”。〈客祭〉不歌〈蓼莪〉和〈南陔〉。这三种祭祀形式,都是在〈三案制〉的条件下,行三叩拜,三献礼。
〈家祭〉、〈熟祭〉中包含有生食和熟食,两种形式合起来,与〈朝夕奠〉比较,只是缺少了整头猪和整头羊做为祭礼。〈客祭〉的祭礼不设熟食,只有一整只鸡,一整条鱼,一整块肉,酒食、果品、楮财、束帛之类的东西。就因此称为〈三牲祭〉。
〈客祭〉的文化含量不可小窥,去吊唁逝者的人的文化素质是不可预料的,礼生要能够读好客人去的祭文不无难处。在梅山,不只是好胜比武,也好胜赛文。时常有客人为难礼生,他们作祭文时,故意选取许多难字、生辟字、多音多义字作文,甚至和礼生玩文字游戏,玩实物游戏。这些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这些都虽不可取,但历史上都有其先例,也不足为怪。〈客祭〉在梅山,要求礼生按照逝者与吊唁者的亲疏关系,排列好上祭的先后顺序。这也是不能排列错误的。
                            2007年9月记实整理。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