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米国之我见(转任河学长)-顶
作者:alexdidiqq 标签:留学 | 阅读次数:7 |
![]() ![]() ![]() |
| ![]() ![]() ![]() |
关于留学米国之我见(转任河学长)-顶
申请米国且易且难,易在学校诸多总有落脚之处,难在竞争激烈鸿鹄之志难圆。 而在陶瓷申请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商讨: 1。读研还是读博?读研难领offer,但是估计起来似乎能够得到ad性价比也颇高,出徒快,若是不想搞学术的比较适合,米国读博大部分学校不提供“you can get the master's degree along the way you proceed the doctor's”的超值服务,少则三年五载,多至八九十年真是荒废青春~!(至少对于我而言并不乐观与此) 2。到底对于本科生而言什么最重要,research background,GPA, or standard test?大多数同学已被科研至上的说法砸晕,拼命也要进实验室,但是问题出来了:究竟有多少同学出了成果?又有多少同学为此在GPA 和GT表现上大打折扣?我们不得而知。看看周围同学,或是整日压力过大而无所事事,或是不停的查阅无数资料之海却被现实所遗忘,挺可悲的。所以我推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专业课上,如此好处有二:一是GPA在申请过程中权值很重比较性强,所以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大时(事实也往往如此)能一锤定音;二是即使留学计划破产,依旧能够另谋出路;攻守兼备,何乐不为? 3。陶瓷作用与时间:作用相当大,时间尽量提前,试想你若是教授,每年九月前后被陶瓷海轰炸之时会作何反应,大概是躲起来一封不回,但是若在4/5月份的淡季收到科研商讨e-mail,情况不同了,这种陶瓷不但掩饰了陶瓷的本来目的同时秉承了先出手为强的博弈战略思想,可谓事半功倍。 4。关于GT影响:自我感觉是过线以后人人平等。先说toefl,本身是语言考试,作为一项生存技能,高校显然不会只为了接受和培养会说话的动物,否则只开动物学院教猴子说话算了。然后谈谈gre,个人认为1400+后大家水平基本持平,会背20000+和50000+单词没区别,之所以分数有高低是因为发挥有好坏,蒙的准不准、题顺不顺手都有关系。所以潜意识里人们给定了一个所谓的“有竞争力的分数”——1400,其实就是说“无差别分数”。但是,并不是说1400就是线,我认为线应定在1300~1350左右为宜,没必要太高,毕竟影响力有限。 5。career plan:我的计划是拿到文凭在米国打工两年等有足够资金再回国创业。对自己的定位说实话是向来挺高,但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做到呢?
谈到这里,再说点题外话,早制定目标很重要,我大一入学时就力争出国,虽然到现在还需要等待一年才知道最终去向,但是与米国大学的交流已深对我发展很有利,同时该有的基本也都拿到了,还有意外收获。相信是早定目标的功劳。 不仅是留学,人生也要未雨绸缪罢。 个人资料: G1420+5,T647+5 ,GPA3.8+ ,科研(已一年),校学生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