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湘商正当时(二)
作者:易行舟 标签:超女 湖湘文化 | 阅读次数:51 |
![]() ![]() ![]() |
| ![]() ![]() ![]() |
作家的脑子怕是水做的
李咏 这个标题不是嘲讽。 而是王同志认为“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的论断引起了我的猜测。 我在直播台上,专门问过他,这话真是你说的不? 他似乎含糊了一下。大致说的是,这个论断说的是一般,不针对个别,即,总的来说,湘人相比浙人、粤人来说,是没有多少商业头脑的。 哈,你还真是这么认为的啊。 我说过,我完全同意你说的历史上湖南商业文化欠发达,但是我可完全不同意你认为的“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 这不是“种族决定论”吗?如此说来,某个区域的头脑都不一样啦?头脑的构成材料不相同啦?沿海出商人,头脑精明,他们脑子的构成材料怕是白银黄金构成的,亮得耀眼,纯度高;山区强盗,脑子材料该是硫磺堆成的;像沅陵这种地方,山青水秀,出来的人俊美,而多想象,能歌擅舞会写字的,脑子只能是清亮的水构成的了!(作家的脑子是水做的话,诗人的脑子怕是淫水做的,读诗时干嘛脱裤子啊)类推之,财务专家性情古板,岂不是水泥板脑子?像我等干记者营生,夜以继日的耗着,以前的构成还可能是泥巴糨糊,累得久了,构成材料不就成了一次性使用的泡沫饭盒? 西方有哲人用环境、时代、种族三种元素来分析一个区域的整体风貌特征。湖湘区域特征,我看也可以被这三点框住。湖南农耕传统,政治传统,轻商传统,新近形成的娱乐传统,概不出这三因的综合作用,但是这总不能说明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吧? 种族特征是有的。它反映在行为特征,甚至思维模式上,但是它无法决定一个种族该干什么或不该干什么,它会体现在怎样干,体现在干的风格和特点上。 譬如,湖南人推“超女”,上海人推“好男儿”,娱乐人人可以搞,但是,你得承认,湖南人的娱乐氛围奔放而热烈,上海人的娱乐氛围却显得柔性而浪漫,你总不能说上海人不应该有娱乐细胞吧!再者,人们常说,晋商节俭,浙商精明,各地都可经商,但是手法和风格都有着地域文化的鲜明痕迹,上文中提到的王忠和等湖南商人们,其经商风格也显然具备和浙人、粤人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累积千年的湖湘文化传统在经商细节中的不经意显现。 这个种族该干什么,还是历史大环境说了算,至于你干出怎样的个性来,你自己说了算。 “湖南人有没有商业头脑”,是一个滑稽命题。即使你自信是天生的商业白痴,汹涌而来的商业狂潮也一样会逼得你肌肤霉烂,灵魂蜕变,露出遮掩千年的商业里子。 主流偶像:向王填同志学习,而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我的这篇文章没写完,却发现了网络上的一篇报道,直看得我冒火。 在这篇名为《李咏:学梁稳根不要学雷锋》的报道中,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访谈一开始,两种观点就形成了强烈冲突之势。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李咏一口气列举了一大批当今活跃在国内外商界的湖南风云人物。情急之下便抛出了当今要学梁稳根不要学雷锋的观点。他说:“现在评选(魅力湘商)人物,我邻居的一个小孩,我问你最近干什么去了?他说学雷锋去了,我觉得很怪……,学雷锋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时代的主流是什么?经济时代应该是鼓励商人、鼓励创业人士。湖南这个区域环境,我觉得应该学梁稳根,学王田同志,学王震和同志。在那个(上世纪50、60年代)时候,片面地追求一个精神的自饱、自得,所以学了雷锋,现在这个时候大家的物质核心都没有具备,怎么去学(雷峰)精神?” 李咏的这一言论的抛出,便被王跃文直接抓住了把柄,并略带讽刺地说:“我预言,你这一段评价,又会引起大家的讨论。”此时李咏才发现自己言语已经越轨的事实,急忙拱手要现场记者放过一马。 哈哈。 写得生动。 但是分明误读了我的原话。 首先声明,我看到今天的小孩还在和我们小时侯一样,孜孜不倦的学雷锋,心里是有点“怪”,这个“怪”,不是说雷锋同志不要学,不可学,不能学,众所周知,雷锋同志是个好同志,为什么不能学啊,我“怪”的是为什么过了半个世纪,让小孩学习的偶像如此少?如此没有变化? 一个时代都会诞生属于这个时代的偶像。但是特定的时代,应该有饱含时代内涵的主流偶像在!我认为,雷锋可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之一,因为他的道德力量和精神特质依旧是我们现在的选择,但雷锋不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偶像!他应该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主流偶像。 区别在于是否应该是“主流”。 当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主流偶像? 所以我说,湖南这个区域,现在的时代主流偶像应该是“向王填同志学习,向梁稳根同志学习,而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注意喽,我是在这个语境中说的“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而不是记者哥哥写的“不要学雷锋”。 我不认为自己言语出轨。我是在现场打了拱手,那是求你把我的话听清再写,不要随意歪曲,搞文字谋杀。我打了拱手,你还要这样写,我也没办法,我只能说,你个记者哥哥的脑子怕是猪肉做的。 我为什么认为当下这个时代,应该有新的主流偶像呢? 记得当时我和作家同志谈的话题是,湖南主政者现在天天在喊“培育湖南人的经济自信”,问题是这种自信怎样出得来呢? 作家同志的“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是从生理结构层面,把所谓的“经济自信”连根拔了去。我尽管反对这个滑稽的说法,但是我对湖南主政者天天喊“培育湖南人的经济自信”,这种口号式的做法是不以为然的。 要让人自信,得拿出证据来,并且调动所以的舆论机器。 看看湖南的电视,除了联播,哪里有一丁点经济味道的节目;湖南的报纸呢,商报和经济报总觉得个小身子弱,面目又模糊。没有舆论机器的运转,没有热闹经济的氛围,何来经济自信啊? 从这个角度,我个人是欣赏最近商文化节的举办,搞了些经济论坛,评选什么魅力湘商,水平如何,聊胜于无吧。你不把湖南这些创业英雄推出去,不让他们有理直气壮的机会,如何来引导舆论氛围? 现在的情况是相反。去年步步高的王填第一次入了胡润的百富榜,我电话过去祝贺,他老人家在电话那头打死都不承认,直说胡润这个龟孙子搞错了!搞错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湖南的创业者都走在对财富恐惧的道路上,他们都不具备这种自信,遑论我等这些朝九晚五对财富蠢蠢欲动的平头百姓! 所以,我说,既然要培育经济自信,就应该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主流偶像,经济时代,创业至上,何不推推这些人? 这是我说“向王填同志学习”的前前后后。至于到底向王填学,还是向王忠和学,还是向向梁稳根学,大家可以讨论。 断不可以像记者哥哥一样,把向谁学的名字都搞错了,还“弄”我一回。至于,作家同志,无论他怎么想我和写我,我都会请他喝茶的。 易行舟(yixingzhou)于 2007-10-22 2:17:45 编辑过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