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何处是我家

何处是我家

作者fionna51 标签移民 阅读次数:14
  移民加拿大前,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家就是我的家,这个认知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我从十二岁就上寄宿学校一直到大学毕业,也不会把学校宿舍当做家(虽然我在这里度过了从十二到二十二岁的美丽年华),那只代表了“苦难”的求学历程。

  我跟BF刚到MONTREAL的时候,在朋友借给我们的公寓暂住。公寓在downtown,交通,购物等等都十分便利,对我们这样的刚刚landing,没有车却有很多手续要办的新移民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那是别人的家。住在别人的家里,奔走在陌生的街道,讲着别族的语言(说实话,主要是BF在讲,我根本讲不出),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可怜我那脆弱的小心肝,才没几天隐隐竟觉得有些痛得无法承受了。BF振臂高呼,我们该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找房子被提到议事日程的最前列。于是乎看房子,交定金,等待信用调查,买旧家具,砍价还价,联系搬家公司,不到一个星期,我们终于住进了自己的公寓。记得那时候给妈妈发邮件,心情雀跃之极,描写我们住的小楼就像国内高尚的VILLA,四周花园环绕,恨不得让家人都来分享我们搬进新居的快乐。即使仍然是前途茫茫,好像却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

  之后的生活与大多数到MONTREAL的移民类似,上COFI班(MONTREAL政府为新移民开办的法语班,我们那时候给不少钱,好像是157CAD/week),报考大学,上大学读书,申请政府给大学生的loan & bursary...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慢慢走在轨道上。语言上的障碍,课业上的艰辛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无论是被克服了,抑或只是被巧妙地躲过,似乎都没有来得那么强烈。多少次,当我在寒冷的冬夜里(会到零下三十几度喔)下了课从地铁站踩着积雪往家走时,心里想的是我们那明亮温暖的小窝和在等待我的BF,前方路上的风霜雨雪好像也不那么可怕了.

  01年底我们回了趟北京探亲,虽然只离开了两年,北京的变化仍然是天翻地覆的.新建的高架桥,开通的几环几环路,人满为患的各式餐厅,还有家门口不见了的菜市场.徜徉在繁华的街道上或是与高朋把酒聚餐高谈阔论的当儿,倒不自觉地时不时想起那个在MONTREAL的家,它平日的宁静温暖,以及朋友来访时的其乐融融.这里和那里宛如天上地下两个世界,令穿越来去的我感到一阵阵不是滋味.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BF的话来说,我的归属感发生了变化,是真的这样吗?

  过完了新年就赶着忙着返回MONTREAL,顶了天只敢耽误一周的课.当我们推开公寓楼的大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楼道的墙壁上天蓝色的瓷砖闪烁着洁净的光辉,我和BF竟不约而同地发出满足的叹息.走进公寓房间,利索地扔掉行李脱去棉衣,好像脱离了什么束缚.BF拥住我说: “嗨,还是自己的家感觉好啊!”"家",我很久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了,难道在内心深处我们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我感到一阵惶恐,惶恐的是BF所说得也恰恰是我此刻的感觉。那么,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不再是我的家了么?一股莫名的情愫冲击着我的眼底,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我哭得难以自抑。BF捧住我的脸,深深地吻我:“别哭,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你知道吗,相较于地域,对于孩子来讲,妈妈就是他的家;而对于情侣来说,爱人就是他的家啊!”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