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排轮子

排轮子

作者几点哥 标签电影 阅读次数:20
                              作者 :王凡
  我们重庆人把排队叫作排轮子。二十多年前购物,譬如买米.割肉.打油.挑煤……甚至吃一碗小面买一块豆腐,没有不排轮子的,短则十余人,长则蜿蜒数百米,横穿几条街巷,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恐怕只有新华路的股民和菜园坝的乘客排过如此壮观的“长蛇。”
  记得儿时,我常被父母打发去粮店排“面轮子。”短缺经济时期,即便是水面供应也是受到号票控制的,得前胸贴后背,排一上午轮子。我夹在大人中间,不住翘首以待,生怕售货口钻出位“灰头粉面”的师傅喊:”刹角了,明天请早呵。”也怕制面机的轰鸣声嘎然而止,半中拦腰被拉闸停电,比面卖光了还弯酸人。等吧,担心电来不了,白等;回吧,又怕前脚走,后脚机器就“欢腾”起来,岂不更冤!待轮子排拢,见里边箩筐还躺着几堆梳切得整整齐齐的面条,心间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如果是买紧俏的东西,像割新鲜肉、打牛奶、买豆腐,就昨起一个大早。有人凌晨三四点就来排轮子了,但还不算最早,最早的是搪瓷盅、筲箕、砖块之类的东西,它们是头天晚上别人派出的“代表。”排在长队里的人若要上厕所,或办点事离开半会儿,可以跟身后的人打招呼,把搪瓷盅或是筲箕、砖块之类的“代表”替自己排一会儿,不然回来就可能发现它们早已被剥夺了“代表”资格,逐出“阶级队伍”中了。
  常有姗姗来迟的人,发现长队里有熟面孔,就橡皮糖似地粘过来。人家碍于情面,只好让他(她)插轮子,陪着让身后的群众戳脊梁骨。即使没有熟人,这种人也知道捡面善心软的软磨硬泡,托人家捎带一份.遭到拒绝,仍百折不挠,苍蝇似地围着售货口转来转去,一旦长队里发生骚乱,即可趁机混进去。如此善于钻营的人,你就是筑起铁壁铜墙,也防不胜防。
  排轮子是人类社会秩序化的标志之一。在僧多粥少的年代,世俗观念将排不排轮子当作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家的邻居陈叔叔在肉店有“脸嘴,”便如同荣升了国舅,不再排“肉轮子,”每次割肉都从后门进去,于众目睽睽之下取走一块新鲜的精瘦肉,不但不感到难为情,反倒有几分自得。只是有一次在电影院排“票轮子,”陈叔叔看见别人从后门取走几张甲票,才感到忿忿不平,义正词严,率先声讨。这种只许自己放火,不让别人点灯的特权思想,乃千年痼疾,州官有,陈叔叔这样的百姓身上也有。
  真正应该不排轮子的是军烈属。他们的家人在为我们站岗放哨,流血牺牲,理当享此待遇。邻居周伯伯的女儿上山下乡,为救落水村童淹死了。周伯伯揣着烈属证去买豆腐,谁也不让他排轮子。我的一位小伙伴极羡慕,宣称:“将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当烈士,让我妈妈买豆腐也不用排轮子!”倘若他妈妈在场,听见这样的豪言壮语,不知该怎样悲喜交集呵!孝子固然可嘉,但丧子之痛又实难承受。所幸今天买豆腐早已不用排轮子了,故而这位义士虽壮志未酬,却仍然健在。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