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王君安走进北大“唱谈”尹派艺术

王君安走进北大“唱谈”尹派艺术

作者ffordle 标签红楼梦 越剧 阅读次数:103
尹派表演含而不露,动而不烦,斯乃深得剧艺真谛。愿以此旨,告之后学,俾芳华薪传,绳绳相继。——俞振飞 尹派唱腔的基本特点是纯朴隽永,洒脱高雅;低回流畅,委婉上口,自然悦耳。使听众入情入美,怡然共鸣。——连波 她的唱腔的声、情、意、韵、味同她的表演的手、眼、身、法、步既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的,给人以整体美和和谐美的享受;又是从不凝固而常演常新的,于细微处变化无穷。——李惠康 二十五年前,一个从越韵悠悠的嵊县剡溪边来到芳华越剧团学员班的小女孩,因其天资出众得以被当时享有盛誉的越剧一代宗师、芳华团和尹派的创始人尹桂芳先生慧眼选中,极其幸运地成为了尹先生亲授技艺的关门弟子。其时,王君安年不过11岁,在太先生大量的口传心授以及精心施教下,14岁的王君安以扎实的基本功底、清新纯朴又十分稳重的表演风格担纲主演了尹派名剧《盘妻索妻》和新编历史剧《滕玉公主》。1986年,尹桂芳先生请出合作多年的作曲家连波和《庐山恋》的导演黄祖模共同为她最得意的小弟子、年仅16岁的王君安排演了全本《红楼梦》,该剧在上海连演30天,场场爆满,“小尹桂芳”之名不胫而走,轰动越剧界。此后,成为芳华团台柱的王君安陆续主演了《沙漠王子》、《何文秀》、《天雨花》、《秦楼月》等经典名剧,艺术造诣日益精进,1994年凭借《玉蜻蜓》荣获文华大奖,以纯正儒雅、以情动人的流派风格,确立了她在尹派小生中与赵志刚、茅威涛鼎足三立的地位。 1996年,王君安告别了越剧舞台赴美留学。在此后的十年里,她的恩师尹桂芳先生、培养她的芳华越剧团和许许多多对尹派艺术流连不舍的戏迷们痴痴地守候着、期待着她的归来。2006年十月,芳华建团六十周年的庆典演出上又重现王君安的身影。虽然她只是献演了经典老剧《盘妻索妻》中的两出折子戏“洞房”“荷亭”,却足以让久违了纯正尹派韵味的人们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全国甚至从美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各地赶来观看演出的戏迷们举着“君安盼君归”的灯牌声声呼唤她能重新回归到越剧舞台,为尹派艺术的传承固本正源。 2007年1月底,由尹派优秀传人携手策划的纪念恩师尹桂芳的系列演出在上海、浙江隆重举行,王君安在尹派演唱会中以先生亲授的《盘妻索妻》两折缅怀恩师,更以一场拿手大戏《玉蜻蜓》回报众多戏迷的痴候与厚爱。人们惊喜地发现,阔别舞台已经十年的王君安,其表演依旧曲曲动听、行行俨然,再现了尹派艺术醇厚质朴、声腔入情的精髓。 借着这次王君安在央视戏曲频道录制《名段欣赏》的机会,她将走进北京大学,和来自各大学府的年轻戏曲爱好者“唱谈”尹派艺术,共话江南越剧的魅力所在。王君安从小跟在尹先生身边学艺、也是尹先生倾注心血最多培养的一位嫡传弟子,可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越剧艺术的受益人。她的科班生涯、师承体系和丰富的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以及十年的海外留学经历,使她对尹派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心得。同时,她也带来了首张CD专辑《尹韵风流-纪念恩师尹桂芳》,将在现场演唱数段韵味纯正的经典尹派代表作,并和学子们对话探讨传统艺术的传承之路。 时 间:2007年3月31日(周六)上午10:00-12:00 地 点: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配殿 主 办:北京大学越剧协会 协 办:王君安戏迷协会北京分会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