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圣者证入涅盘并不是离开众生,而是此心离开了虚妄

圣者证入涅盘并不是离开众生,而是此心离开了虚妄

作者Ekayana 标签南传佛教 阅读次数:237

圣者证入涅盘并不是离开众生,而是此心离开了虚妄
2007-01-31 12:01:19

●与空共舞:南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如果证了初果,那么他最多只需要七世就可以解脱证涅盘。
■如是:是的,初果(须陀洹)破除了三种最基本的束缚,即身见、疑、戒禁取三种烦恼,他最多七番生死便可以解脱生死轮回,他确定不会再生于恶道:地狱、饿鬼、修罗、畜生。

●与空共舞:北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如果证了与初果相当的初地菩萨,那么他的最佳选择是无量劫地留在三善道行菩萨道帮助众生解脱而不证入涅盘。
■如是:佛教对初果的标准是很明确的,即证悟者从内心断除了三个结使,第一个结使是破除了“我”的邪见,证得无我;第二结使是破除了戒禁取见;第三个结使是破除了疑法的心理。这是三个最基本的结使,是证入初果的最基本的标志。
    这三个标志在南传北传佛教中是一样的,因为它关系到“法”,并不关系到南北地域或者世间的知识与观念。南传称断除三结者为初果,如果北传称其为初地菩萨,这只是称呼不同,并不影响实质。
    初地菩萨如果与初果圣者相当,他也需要具备这三个标准:无我、没有戒楚取见、完全破除了对法的疑惑。这三个标志是佛教圣者最基础的标志,也是三个最基本的标准。低于这三个标准,就不能称其为圣者。
    这三个标准都与“无我”有关。第一条标准是破除了身见,没有身见需要亲证涅盘。没有亲证涅盘,禅修者就不知道“无我”(没有身见)是什么意思。佛教的学者们与优秀的禅修者,无论其知识多么渊博,定力多么深厚,理解力多么透彻,他们对“无我”只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亲证涅盘可以亲见无我的空,只有初果圣者才知道。所以,这成了初果最明显的标志。涅盘象一道闪电,划过心灵,从此他知道真正的佛法。正如人吃蜜一样,他亲自尝到了甜蜜的味道。当无我直白地显现的时候,行者从对“无我”的理解中超越出来,第一次亲证到了实相(无我)。
    当证知了正法,“疑法”的心理就被断除了。疑法是非常微细的心理,没有亲见实相法,行者对此总有狐疑,当他真正见到了“实相”(法),疑就自然消除了。破除戒禁取见与涅盘的作用也相当紧密,当行者知道宇宙的实相,他由此而获得了正智,他也因此而知道任何仪式与迷信并不能导致觉悟,他不再相信任何迷信与不正确的因果理论与观念。
与普通的修行者相比,初果是真正知法与证法的人。他的心与法合一,与法合一的心不会生起停留在六道中度众生的念头,也不会生起离开六道轮回,早日解脱的想法。在心法合一的状态下,没有六道,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轮回者,没有解脱者,只有法。在那样的心里,不论从哪个根门进入的信息,心都会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一切不过是因缘与法。在法之外,不会再有什么了。世间形形色色的现象只是名法与色法的生起与消失。在此之外,就不会再有其他的事物了。

    以上是从胜义谛的角度对法的阐述,如果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初果圣者也能清楚地知道世间的二元是非标准,知道世间的正误美丑,知道世间法的运作方式。甚至于他比世俗之人更了解世间的一切二元标准,因为他彻知世间与出世间两面,因此而使他更了解世间。
    什么是世间呢?世间就是因与果,是因缘相应法,这是佛陀揭示的世间本质。深明因果的圣者不会去作违逆因缘的努力,例如他不会无视因缘,而只是一味地要度化众生。身为世间的人,某种对朋友同修的关心以及适当的关系是需要的,但过度执着,好象要代替他人修行一样,或者强烈地要使他人按照自己的见解去行为,如此便会伤害自己与所爱的人。其实,有智慧的人都知道,众生的业流(世间称为习惯)通过无量劫的流转,非常复杂而难一把握,这需要他自己在恒久的时间里磨练,任何外缘想在一个生命期内或者更短时间中对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都是不现实的。智慧无量的佛陀,也把一小部分人放在了他度化的范围之外。
    度化与被度化是一个因缘的关系,是一个自然而成的关系,是强求不来的。优秀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基本经验,教导他人不是一厢情愿可以办到的,一个人的进步是很广泛的综合因素在起作用,但决定的依然是他的内在因素,教师本身只是诸多因缘之一,并不起决定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即使是圣者,在众生复杂的业流面前,其影响力也是有限的。
    南传佛教认为,如果是证入法流的圣者,他的心流里不会再执着度化、被度化、人、我、众生、轮回、解脱这些概念性的事物。他通过修行已经清楚地看到人、我、众生、善道、恶道、度化、轮回、圣者、解脱只是一些世间方便的概念,他已经超越了这些概念,看到了这些概念背后的实质。如果初地菩萨是入流的圣者,他也应该具有基本的出世间水准与广泛而深邃的世间智慧。在世间与出世间两方面的智慧作用下,任何入流的圣者不应该再过度执着事物。
    纯正的南传佛法是如此观点,纯正的北传佛法也是如此,我引北传的经典《金刚经》来说明:“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整部《金刚经》,从头至尾强调菩萨若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若有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可见,纯正的南传北传佛法,基本观点都是一样的,圣者的标准也是统一的。
    通过以上的认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若初地菩萨选择无量劫地留在六道度化众生,即非初地菩萨;若初果圣者选择无量劫地留在六道度化众生,即非初果圣者。因为他们还不明白“法”,心理上还被人、我、众生、世间、出世间、度化、被度化、轮回、解脱这些虚妄的概念所束缚。

●与空共舞:末学认为一位初果或初地以上的圣人证入涅盘对众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是:这世间并不缺少圣者,只要佛陀的正法存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圣者出现。众生很少遇到圣者,主要是众生与圣者之间的因缘不够。

□在博客的评论栏里,与空共舞网友提出了几个问题,这篇文字是我对那些问题的看法。如是g g 2007-1-31

◎附录 g与空共舞网友在博客评论栏里的留言原文:
    请教版主:南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如果证了初果,那么他最多只需要七世就可以解脱证涅盘。
北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如果证了与初果相当的初地菩萨,那么他的最佳选择是无量劫地留在三善道行菩萨道帮助众生解脱而不证入涅盘。
    末学认为一位初果或初地以上的圣人证入涅盘对众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请版主为末学开示一下这个问题。
-------------------------------------------------------------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