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传说故事》71-73“庙吁”与“妙玉”
作者:宝玉 标签:曹雪芹 曹雪芹传说故事 | 阅读次数:105 |
![]() ![]() ![]() |
| ![]() ![]() ![]() |
在北京香山碧云寺东北、卧佛寺西南,有个小山叫毓璜
顶:在毓璜顶下半山腰里有个不大的庙宇——叫望花山娘娘 庙。相传这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提起望花山娘娘庙的历史,已经久远不可考,只知在明 朝万历年间有个王爷猪猎路过比地,见是"娘娘庙",就许 愿说:"如果生个王子,将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果然第二 年生了个王子,王爷重修了这个庙宇.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九、十三天,在这里举行庙会,远近无子之家,听说这里庙 宇灵验,都来烧香许愿,"拴娃娃". 有一年,从威海来一老者,年过半百,膝下无儿,特从 远路前来"求签".果然,不几年连生三女,特别是第三个 小女儿,四、五岁上聪明过人,这年,老人特带上小女儿前 来烧香还愿。谁知小女儿到了庙堂前哭着要上供桌,这时走来 老方丈,把这小女童扶上供桌.只见小女童盘腿一坐,头垂 下来,掉下两滴眼泪,就再也不动了.急得老人死去活来, 方丈走过来说: "老公公,大喜了,娘娘念你心诚,亲自投胎人间,如 今娘娘真魂归返仙宫,本是大喜大吉之事,仔细哭坏了身 子. 这件事轰动了当时的庙会,远近闻讯的人都来上香,观 看肉胎娘娘,香火十分兴旺。老方丈请来高师,将肉胎娘娘 塑成金身。 后来方丈死了,由一年老的尼姑来主持这座庙宇。不几 年,不知什么时候庙内多了一个小尼始,长得竟和肉胎娘 娘一个模样:老尼姑说是从乡间拣来的。附近的人都说老者 的女儿根本就没有死,是叫方文用药迷住了。从此,这里香 火更旺了,来的香客更多了,这小尼姑的‘法名"就叫"庙 吁"。待她到十五岁上,出挑得更加俊秀,成了老尼的掌上 明珠在传说,这小尼姑庙吁"不喝乡间水,专饮玉流泉" (毓璜顶山泉),"不食乡间粟,专食燕山栗"。性情孤僻, 不睬凡人,也不去乡间化缘。每逢庙会终日打坐,活似观音 菩萨下凡。 在毓璜顶山后有一小村,住着几个无业的光棍汉,对这 庙吁早有歹心。在一个风雨夜里,他们爬进山门,用闷香将 老尼和庙吁熏倒,将庙吁劫走.据说,后来有人在万寿山西 边的青龙河里发现了尸体.从此,这庙里只有这老尼一人 看守山门了.庙会把这件事当成奇闻传播.后来,到清朝 乾隆年间,曹雪芹搬来香山,就住在望花山东边不远,常来 这里散步。据传说,他在《红楼梦》里写的"妙玉"就是 "庙吁".还有人传说,威海老人的三个女儿全成了尼姑, 一个在"天台山",一个在"丫髻山",一个在"望花山". 至今,乡间还有句谚语:"望花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 意思是对远方的人灵验,而对本地并不照应.老乡说:"威 海是她姑祖宗家乡,当然要照应了!" 白淑媛老人讲 一九六四年讲 六十-岁 一九七二年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