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足球和内斯塔
作者:nicoMM 标签:内斯塔 足球 | 阅读次数:13 |
![]() ![]() ![]() |
| ![]() ![]() ![]() |
---redstar4
Alessandro Nesta 出生地:意大利 罗马 职业:足球运动员 这是当今足球界赫赫有名的后卫选手,虽然我跟他有着不同的国籍和文化背景,但是中间那只足球将我的一部分文化生活与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提起内斯塔,100个人有101人会相信我认识他是由于足球的缘故。按道理从年龄上来说我应该喜欢AC米兰队,因为三剑客称霸天下之日正是我情窦初开之时,然而为什么不是这样呢?这与我关注意大利足球的特殊方式有直接关系,我在网缘论坛中从未提起过自己痴迷足球的最初因素,是因为我担心在这里找不到读者。如果您有耐心不怕我离题十万八千里,那么就请您听我细细道来。 与很多人一样,我之所以喜欢上足球是从看世界杯比赛开始的;如果有可能有些不同的话,那是我的起点源于亚洲区预选赛。 上篇:世界杯,我的足球梦 1985年5月19日 北京工人体育场 中国国家队--香港队 这是第13届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小组比赛中的一场,此前中国国家队在客场与香港队战平,这场比赛只要打平就能够出线。 这是我完整地看过的第一场足球比赛,当时我正在读大一下学期。之所以看是因为我是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想写一些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报告。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中国足球历史上著名的5.19事件,赛前预测我们实力占优,又具有主场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取胜对手是肯定的,而且一定会大胜对方(至少要赢2个球以上),结果最后以1-2失利,小组被淘汰。 赛后一群男生起哄闹事,砸了不少桌椅板凳,受到学校的处分,而我这位宣传部长辛辛苦苦看了一场球,什么也写不出来--没那情绪。于是我认为看足球的都是一群神经不正常的人,我永远也不会与他们为伍。 1986年6月 墨西哥 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如期开始,但是跟我没什么关系,那是男生看的玩意。谁想到后半夜里睡得正香,却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喊声震醒了,下铺的靓妞敲我的床板:“唉,我说老姐,咱俩下去看看他们在发什么疟子好不好?” “要去你自己去,我可不陪着他们发神经!” “可是不去也没法睡觉,耳朵都快震聋了……” 虽然有些夸张,但当时也确实错过了觉头,与其在这黑咕隆咚的地方躺着,不如看看那帮子人到底鼓捣些什么。于是穿衣下地,循着声音走了过去。 满满一屋子的人(都是男生),根本就进不去,靓妞嗓门尖利:“喂,借借光,让我们也进去看看好不好?”粗犷的喊声中突然来了这么一下银铃般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回头观看,还真的让出了一条缝隙,于是我跟在靓妞后面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进去。 比赛很激烈(忘了谁对谁),中场休息时我问旁边的一个男生:“什么叫越位?” “越位就是我们都在这站得好好的,你们两个一嗓子就进来了,而且不管先来后到,一直闯到最前面去。”(满屋子的哄堂大笑) “胡说八道!说正经的!” 就这样我渐渐看懂了一些规律,第2天,第3天继续闯来“越位”,到了第4天,学生会主席给我们俩准备了两个小凳子,放在最前边,凳子上面摆着一张醒目的纸条“Lady first”。于是有了专座,一直看完最后的决赛。 世界杯曲终人散,看球的人也纷纷退场。因为坐在最前面,必须等到最后才能走,于是跟主席聊了起来,对他的优惠表示谢意,而且告诉他本人现在已经对足球发生了浓厚兴趣,这简直是力量与艺术的统一。 “以后还看球不?” “当然看!” “看球的人神经都不正常……” “你不要总提过去好不好,人家那时候不是还没喜欢么!” “能喜欢就好。如果女性都能关心足球,支持足球,那么我们中国足球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这句话变成了一个主题,我写下生平的第一篇看球杂记,也从此开始了我的足球梦想。 毕业后,我回到沈阳,平时住在单身宿舍,有球赛的时候回家看球(当时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实在买不起电视)。可是老娘很讨厌我:“一个女孩子看点什么不好,干吗看那玩意?” “你不看难道还不让别人看?” “要看也得有时有晌的,没完没了吵死人了!” “总要看出个结果来呀。” “看一会就行了贝,结不结果能咋地?” “……”我实在是无言以对。 转机出现在1989年7月15日,那一天是农历6月13,我老娘的生日。 那一天在沈阳人民体育场上演了第14届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中的一场中国--伊朗。朱波两次下底传中分别由柳海光和张小文进球得分,我们2-0取胜!那天晚上整个沈城是个欢乐的海洋,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简直就跟大年三十差不太多。抓住机会立即开展思想工作:“妈,你看赢了球大家都很高兴,这么多人给你祝贺生日,要是没有足球,哪能这么热闹?” 老人家终于高兴了,从那以后不但不再反对我看球,而且还经常在看球的时候给我做些好吃的。 然而中国足球却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快乐,89年11月在新加坡,两个黑色3分钟为国家节省了前往意大利的机票和住宿费。如果当时我有现在这么多收入,我们家的电视机大概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1992年1月12日,国奥队与韩国队争夺奥运会参赛权。本来第二天我有个重要的会议,需要发表论文,但是如果不看那场球的话,我肯定是什么也干不下去的。“感谢”徐根宝带领的那只国奥队,用了仅仅9分钟的时间就把我从电视机旁请回到了写字台边(那场比赛9分钟被灌进去3个球,最后结果1-3,而且从那以后中国队患上了莫名其妙的“恐韩症”)。 “中国足球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请洋教练!”于是日耳曼老头施大爷来了,第15界世界杯小组赛中国队兵败伊尔比德。 “我们要搞职业化!”于是搞起了甲A甲B联赛。职业化的结果,辽宁队降级,16届世界杯亚洲区10强赛国家队兵败大连金州。 12年了,我等了整整4届世界杯,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2年啊!失望,痛苦,最后终于发生了质变--绝望了! 一位师弟对我讲“看球是寻求快乐的。在这里找不到就换个地方找找,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我还能说什么呢?12年我写了不知多少字的足球评论,发表了不知多少篇足球文章,怎么可能放弃呢?我的梦想,我的世界杯之梦何时能够实现? “那就把目光先转移到国外的职业联赛上,看看人家是怎样踢球的,然后你再写文章评论我们的足球。” 我就如同一个念了无数遍经文的僧人,有这么一天终于了悟了。再见了,中国的甲A联赛,我要看看先进的比赛方式和比赛场面。中国国家足球队,无论何时何地,我永远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中篇:意大利,我的足球缘 欧-雷--欧雷欧雷欧雷…… 1997年12月我正式开始观看拥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不过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意甲联赛正处于状态调整,各队都非常重视防守,场面很沉闷。三剑客时代的吹枯拉朽式进攻和马拉多纳技惊四座的表演都已经变成了记忆,成为了历史。英超的比赛倒是很激烈,然而给我的印象总是凶狠有余,精彩不足,几乎都是高举高打,长传冲吊,技术成分太低,视觉效果不好。难道真的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最初吸引我的那种力量与艺术的统一到哪里去了? 终于有一次我找到了,有一支球队进攻犹如汹涌的波涛,激烈且又悠扬地冲向大海的彼岸,整个球队宛如天容万物,海纳百川一般清澈而又鲜亮,她简直就与最初将我吸引至赛场的那只阿根廷队有着惊人的相似--相似的服装,相似的打法,甚至有些相似的面孔…… 那就是拉齐奥,蓝鹰的故乡。当年的西格诺里,博格西齐,还有当今的主帅曼奇尼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足球原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她既要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又要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颤。于是我用最短的时间抚慰了心灵上的阴影,在蓝鹰的家乡找到一只属于自己的主队。 1998年法兰西,又一届的世界杯,与以往纯粹欣赏足球不同了,这一次我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了某一支队伍,那就是意大利。记得当时还写过一篇短文《选个主队看世界杯!》。 那段时间可真是忙得天翻地覆,白天要上课,搞科研,下了班还要收拾房子,准备搬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整天哭闹,后半夜还要起来看比赛。1个月下来,我整个人往回缩了一圈。8进4的比赛意大利遇到了东道主法国队,一方有着效率极高的进攻前锋,另一方有着控球很好的组织中场,双方你歌罢来我登场,120分钟现平手。 又是点球!意大利的世界杯之旅为什么总是遇到点球呢?90年在自家门口失利于阿根廷,94年在美国失利于巴西,再一再二总不会再三了吧…… 当保罗.马尔蒂尼悲痛地倒在场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永远无法与那只蓝衣军团分离了。 再次回到意甲赛场上,蓝鹰飞翔得越发矫健,而更加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内斯塔伤愈复出后左臂上多了一个队长袖标。想起老队长西格诺里,看看年轻的队长内斯塔,他能行吗?我有些怀疑。虽然我对他的水平绝对认可,可他毕竟是个只有22岁的愣小伙子,真能管好这么一支蒸蒸日上的大牌球队?然而实践证明我的怀疑毫无道理,事实上他不仅完全更够胜任队长一职,而且做得相当完美。那个赛季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攻守平衡,前边有维埃里,萨拉斯,曼奇尼和内德维德,而领衔后场的正是我们年轻的队长内斯塔,他的成熟,他的稳健以及他的容貌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个赛季虽然在最后阶段我们与联赛冠军失之交臂,但是我们的蓝鹰却向人们展示了最出色的表现,为一度沉闷的意甲赛场打开了一道绚丽的窗口。接下来的赛季是拉齐奥丰收的赛季,虽然这个时候我已经东渡扶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语言和工作的压力之下使得我无法像以前那样拿出过多的精力关注我心爱的球队,但是我的心里仍然时常挂念那支与自己投缘对意的蓝衣军旅。 我说自己与意大利队有一定缘分是有根据的。在日本每年的暑假只能象征性的休息个2-3天,但是2000年的暑假我回国接孩子特地请了10天假,然后又赶上学校设备维修全体放假10天。20天的假期!而且刚好赶上欧洲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我可以无忧无虑地像从前一样贪婪地观看比赛,那里有我的主队--意大利! 用满足和遗憾并存来形容意大利的表现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最经典的比赛当然非意荷大战莫属,那是意大利混凝土式防守的胜利,三次跌倒在罚球点上的意大利人终于跨过了这道鸿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获得最后的冠军,然而却留给我们闪亮的希望。那么2年以后我们世界杯上再会! 下篇 内斯塔--我的足球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时光的确如流水一般飞逝而过,2年在忙忙碌碌中悄悄地滑过,眼角爬上了细细的鱼尾纹,黑亮的头发中也有个别泛白,岁月无情地在我的肌体里留下痕迹,然而不会改变的是对足球,对世界杯那一如既往的痴迷和爱。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助理研究员到研究员的身份变化,有了属于我自己独立支配的办公室,还有了正式的学生,我终于能够松一口气重新回归到我的足球世界当中去。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纵览天下事,还可以结交天下友,比起十几年以前到处买报纸,爬格子写文章要方便快捷了很多。然而更加令我欣慰的是我可以到现场观看世界杯了! 中国队虽然没有来日本,我无法到现场去观战,但是意大利队在日本比赛! 2002年6月8日,星期六 鹿岛体育场 意大利--克罗地亚 本小组中最强的对手(个人感觉),赛场离东京又不太远,而且不需要请假!早早的我就订好了4张票,赶到现场去观战。 那次看球的感受我在很早以前就发过帖子专门描述过,没有想到我的第一次世界杯现场观战会是这样的结果,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宁可没有看到那场比赛更好一些。 第17届世界杯是距离我最近的一次世界杯,长达17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我衷心诅咒这个梦在不该醒的时候醒来了。中国队的拙劣表现我就不去描述了,当时我曾经写了好多文字在朋友之中传看,很多人让我去投稿,但是我实在没有那个兴趣,投稿已经是过去的行为了…… 意大利磕磕碰碰连滚带爬总算小组出线了,下一个对手是中国队的老冤家--韩国队。他们出发的时候我没到成田机场去送行,我相信他们还会回来的,因为决赛在横滨举行,等他们参加决赛时我一定前往横滨国际竞技体育场,然后欢送他们凯旋…… 难道真是邪了门了吗?我的主队难道真得跳不出高丽人的怪圈?当红牌举起的时候,我关闭了电视机……没过多久听到后面楼里韩国留学生奋力高呼,打开一看,眼前是一片模糊的红色……这一次我没有想去砸电视机,大概是比黑色三分钟的时候年长了13岁。 13……对了,就是这个号码,那个人缓缓地走进场地,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马队,然后将布冯的头搂住……这个镜头已经定格在13地带所有朋友的脑海当中。 内斯塔,你的足球生涯好坎坷呀。上一届世界杯,你受到了严重的伤害,2年前的欧洲杯,金球让你悲痛,而这一次怎么全部又都重复了一遍?电视里播放着刺耳的广告,而我手里的那只杯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碎了,它就跟我当时的心一样…… “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看足球了!”没有一滴眼泪,咬着牙,我终于说出了一句话。 “你能做到吗?恐怕一场也不会少看!”老公很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是太投入了,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事实上,我的确是只要能看到的一场也没有少看。 2002年8月31日 本想在网上跟大家一起守夜,共同迎接第二个黎明。可是不久拉齐奥的官网做出了报道,我知道没有再守候下去的必要。 当时的我还是很冷静的,号召大家“拿出我们的风度来!”,赛季之初关注米兰的比赛甚至有点超过了关注拉齐奥,而起初的那几场比赛也由衷地为米兰高兴,因为媒体大力表扬内斯塔,说他的到来给球队的后防线带来了稳定,也让马队焕发出了第二青春。 分水岭出现在9月29日,在这个时候我终于需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内斯塔和拉齐奥到底哪一个对我更重要? 我能爱上意大利与拉齐奥具有直接关系,而我能喜欢内斯塔更是由于拉齐奥的缘故,我用了10秒钟的时间思索了一遍他们的关系,终于明白了,无论怎样喜欢内斯塔,我的主队永远都是拉齐奥! 那场比赛的场景大家一定记忆犹新,拉齐奥的球迷在网上受到了“真心”喜爱内斯塔的球迷们强烈的谴责。当时真是即羡慕又嫉妒米兰的扇子,因为他们生活得多么幸福,不需要承担任何感情上的负担。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仅仅是一个伪球迷就没这么多麻烦了,内内到哪儿我爱哪儿,可是我不能!但是又不可能不去关爱身穿红衣的内内。世界上不存在能够测量感情深浅的度量衡仪器,否则我一定要好好量一量到底我在哪一边倾注的更多?那么就画上个约等号吧,始终关注内斯塔,永远支持拉齐奥!希望内斯塔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祝愿拉齐奥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于是毫无顾忌地为拉索加油,认认真真地为内内祝愿。 拉索越来越多地为我带来骄傲,而内斯塔越来越多地让我为他忧心。环境的变迁,赛程的紧密,使他的最佳状态远没有发挥出来。几乎没有人可以替补他,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轮换(其实根本就没换,只要不是受伤和得牌每场都是绝对主力),更要命的他通过拼命的努力逐渐调整到尚佳状态,而米兰的中场又疲惫软弱,本应是强大的中场无法为锋线创造更多的机会,自身又没有像样的远射,而且还要给后防增加很大压力。按理说我只关心内内,并不是很在意米兰,米兰中场表现不好,只要内内表现良好我就可以得到满足了。然而在这样的球队中,内内他能感到轻松快乐吗?我无法找到肯定的答案。因此我宁愿他在尤文图斯,因为那里会感到相对轻松一些(我指的是心理上)。 米兰获得了阔别8年的冠军杯奖杯,内斯塔在防守上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而且在点球大战中攻入重要一球,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联赛奖杯,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一年了,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能力得到了证实,虽然我始终感到他好像有哪点不大对劲,但是我坚信他一定会让我感到满意的。 大概我确实有些神经过敏,也许我真的过分吹毛求疵,不过我的确感觉现在的内斯塔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一开始我觉得他是换了环境,状态不好在所难免,其实他后来的状态也是很好的,可就是觉得在他身上缺少了一种霸气。也许有人会说,内斯塔属于儒雅型的,不是霸气型的,那么我回答你,那是你对他了解不多,在拉齐奥的比赛就不谈了,大家比较熟悉的2000欧洲杯赛上的内斯塔绝对是强悍加优雅的后卫,如果只有优雅,没有霸气,不可能把我牢牢地吸引住的。 还有一点我很遗憾就是在庆功宴会上没有看到他的影子,他确实不属于张扬型的人物,他始终都尽力保持低调,然而那指的是他的私生活,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对荣誉表现出满足和兴奋再正常不过。 生活中没有如果,每个人都要无条件地接受现实。可是有很多人常常喜欢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假设出各种“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我在假设,“如果”小克拉尼奥蒂不是那么败家,把俱乐部搞得负债累累,“如果”01-02赛季的成绩不是那样不好,如愿进入冠军杯赛场,那么即使再难,内内也会留在拉齐奥的。“如果”他仍然留在拉齐奥,那么同舟共济划船的人群中,应该也会有他的身影,即使不能最后获得冠军,那种场面也是非常快乐的。“如果”拉齐奥开庆功会,第一个映入眼帘的,除了主席教练就一定是他,假如他确实“有事”拖不开身,庆功会甚至可能会根据他的日程进行调整……生活中不存在“如果”,生活中只存在现实,然而人有些时候却很不理智,不理智的时候就要犯傻,那个时候的我就是这样。 还好我的情绪来得急去得也快,没过几天有报道说他接受了拉齐奥的股票作为抵偿拖欠他的部分工资,还有报道说他帮助拉齐奥签名出售新赛季套票。我真是激动啊,他什么话都不说,而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拉索的那份感情,那份爱。 人在高兴的时候看问题不够全面,这个结论是很有道理的。然而终归还是有理智的人,那就是我一直很尊敬的MingTze,尽管我为内斯塔的这种行为可以找出很多很多辩护的方法,但是我不能不承认MingTze的分析是正确的。他喜爱拉齐奥对母队的成绩表示一番诚挚的祝贺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表达他永远都是拉索的球迷,永远都会支持拉齐奥云云,没有必要付诸那样的行动,因为这种行为不符合职业选手的竞技原则:持有对手的股票,帮助对手赚钱,那么你到底算哪一伙的? 前几天翻译过一篇内斯塔的专访,记者问桑德罗最痛苦的比赛是哪一场,他答曰是2000年1-4负于罗马队的那场比赛。起初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或者是他们印错了,可是仔细一看确实没错,那么难道说2年后的1-5还没有这一场比赛感到难过?我不能相信,不过我倒是会给自己找答案,那就是最伤心的事情不愿意去回忆。 想起来会感到可笑,接近四十岁的人了,居然有些时候还像个孩子,不过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倒也算得上是一件快乐的事。我要感谢足球,是足球给了我一种梦想,我更要感谢内斯塔,是内斯塔给了我力量。在内斯塔的身上,我倾注了热情,倾注了希望,同时还倾注了一种自相矛盾但又绝对不容置疑的关爱。所以说成为球迷起源于一种梦想,喜欢意大利有一种缘分,那么关注内斯塔则来自一种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