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化立国与大学重建.4

文化立国与大学重建.4

作者miyang 标签历史 毛泽东 阅读次数:58

  
   这种接轨所造成的对西方依赖的程度是惊人的,最终是断子绝孙,为什么呢?中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在西方卖高价钱,在欧美,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人是抬不起头的,因为中国制造是低劣的代名词,你做得再好,再漂亮,你也只能卖到别人价格的一个零头。我照了一张相,在德国人的市场上,欧洲人制造的一个小玩意,一个简单的刮果皮的小刮子,就一个塑料把柄,一个小铁片,组合成的小玩艺,最少是3.5个欧,换成人民币35元,在中国这东西就是五毛钱或者是一块钱。但是在它旁边,有一些中国制造的碗碟,一个很大的瓷盘,有很高级的镂空工艺,但在那里的价格居然比不上那个刮子,只卖2.5欧。所有中国制造都是最廉价的,中国甚至不惜以倾销方式求人买我们的东西。
   什么是倾销?就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去。这怎么可能呢?原来,中国狠狠地压低打工仔的工资,他们甚至不叫工人,没有工会,没有工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七八个人住在鸽子笼似的房子里面。每个地方官员们千方百计制造召商引资的优良环境,什么环境啊,就是狠狠压低打工仔工资,给予投资者最大的优惠,让大批外国人,香港人,台湾人前来投资。台湾街头找不到工作的闲汉,跑到大陆来就是老板,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却只能做打工仔。
   为什么大陆中国人就这么贱啊?这种经济格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格局,中国人只要跟国际接轨,所有事情都是按洋人的标准来,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打工仔嘛就是这样。那些最高级学者也是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说穿了就是抄别人现成的东西。整个民族都在抄,院士们也在抄,清华北大都是在抄。今天多少学者不是抄出来的,还有多少大学生写文章还是自己在写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国际接轨必然造成学术的全面腐败,不抄也没有任何独立的思想与创造。
   有智慧的老板赚的钱永远在最高端,完全没有智慧的打工仔赚的钱只能在最低端,只是别人一点零头。多年前朱镕基总理访美,就安慰美国人说:我们中国GDP的增长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中国生产的东西你们美国人早已不生产了,赚到的只是一点零头而已。在美国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子卖120到160美元,那些台湾香港的老板赚了20美元,中国的打工仔只赚了两美元而已。一个巴比娃娃在美国卖10美元,可是中国的打工仔只赚0.35美元。中国经济就这个样子,它带来的是整个民族的人格依附性,整个民族内心的自卑。打工仔无论是基本生存,还是基本人格都没有保证,只有少数的富裕阶层看起来很滋润,他们的房子从160、200平米到260平米,从一套到多套。这种经济发展理念是断子绝孙的。
   中国必须改变这条道路,必须要有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智慧,要有自己真正的大学。未来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文化立国。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现代国家都是文化立国的,在日本早就有文化立国,韩国都有文化立国,连台湾早就有,陈水扁台独战略都是文化立国。但中国大陆,今天还只有我在说文化立国,这个声音还传不开来,因为无数蠢货占着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熟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过了N年以后,终于有一批知识分子出来说,制度建设才是关键,今天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主流思想者意识到,制度建设比经济建设更重要。然而,中国人却无法能够接受内心深处的改变,而这是一切问题的真正关键。因为改变内心是痛苦的,一位著名作家韩少功说过,过去的改革家和革命家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他们不敢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问题,他们转而去把焦点放在身外的一个目标上,他们以为只要把身外的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都解决了。其实所有问题的根本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所以一个真正勇敢的人是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改变。我们总是认为,一切罪过归于满清王朝,归于军阀,归于国民党,再后来归于林彪、四人帮,现在大家都认为万恶都是当年留下的制度。总而言之,不是我造成的。连那些明明寄生在制度里的既得利益者,生活得很滋润,他们丝毫没有道义责任。我们没有文化的觉悟,不敢面对自己的人格。知识分子口中不断地骂官员,骂制度,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现存制度里的既得利益者,内心的腐败程度比官员来已经有过之无不及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取决于大学的崛起,而今天中国大学的崛起还相当遥远。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崛起,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大学,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在自己行动中,营造健全的大学生活。咱们这几位同学办起这么一份杂志,这么一个讲坛,这就是真正的大学行动。真正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讲坛,不在那些嚣张的东西,就在每个灵魂的生命里,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是超越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一种学术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进来,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很快就有变成了真正的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真正有智慧的精英起来,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我讲得太远了,讲得太开了。就讲到这里吧!谢谢!
  
   要改变现状,没有组织力量是不行的,如何把你的思想变成组织的力量呢?
   社会组织首先需要思想的指引。现在思想运动还没有完成,我们需要首先让越来越多的人自我觉醒,然后再去组织社会。你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是最怕组织的,而许多人却热衷于建立组织。有人认为,民间组织是社会走向民主的必要中介,这种看法我觉得有肤浅之处。需要看到,由于农耕社会缺少大规模公共生活,传统中国的组织常常是封闭式,宗法式的,常常只有相互排斥的利益关系,缺乏理性的文化约束。这种组织难以走向民主与共和,却会拉山头,搞黑金,建帮派,大家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谁都要当头,然后只能是一场混乱,结果是走向专制,走向黑社会。
  
   李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有经济上的独立,然后才能有心理的独立。你怎么看?
   李敖这个话有一定道理,西方知识分子的确拥有相对多些的经济独立。但这可能夸大了金钱对知识分子的作用,可能与他个人某些性格有关系,用在今天中国大陆知识分子身上比较牵强。有钱与有文化没有必然关系,富裕的知识分子可能最是没有创造力的。金钱还可能成为收买知识分子的手段。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学里寄生的学者大多生活得越来越优裕,却越来越无所作为。倒是那些并不刻意追求什么经济独立的人,反而能够在淡泊的生活里有所作为。
   十年多前,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先后以谋求所谓“经济独立”为借口给自己开路,下海经商。他们说先去赚到钱再回来搞学问。其实他们的选择主要是谋利的冲动,只是一种简单的欲望在起作用,并没有超越的精神追求,他们心存留恋的,其实是过去时代知识分子优越地位的光环。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有人在追求到了所谓经济独立之后,真的把经济力量独立转化为文化力量。即使有人赚到了很多钱之后支持一点学问,也是当作业余爱好,仅仅是一个姿态。
   中国知识分子经济不独立,没有超越的智慧,这是两个根上的问题,不能通过一头解决另一头。其实,现代社会里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并不缺钱花,像我是大学里赚钱最少的人,也从没有缺钱花过。中国大学里根本不存在知识分子无法生存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收入都能保证生活比一般市民好得多。很多人房子已经到了200平米,车子已经换了两次,但他追求不仅没有发生转移,还在攀比,甚至在抽风,他们内心生活中的追求已经彻底瓦解了,只剩下无止境的贪婪。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本来有传统生活的追求,但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压力下几乎完全瓦解了,而西方智慧的内在涵养没有变成人们内心生活中的追求,不能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和乐趣,人们只是崇拜它外在的强大,用它来装点门面,作为带来经济效益的手段。所以今天中国知识分子既丧失了传统修养,也没有获得西方智慧,基本上是一个怪胎。
  
   是不是说,知识分子欲望不强烈,可以安于生活的清贫,这可不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
   欲望是人人都有的。弗罗依德认为人所有的行为都是被自己的里比多支配的,生命体都有一腔欲望,但人的本能欲望不是直接呈现的,人有禁忌,人类文明源于禁忌。禁忌就是把本能的、原始的欲望压抑起来,变成一种势能,这种能量在理性的引导下才能释放,并形成人生的动力。越是低级的文明,欲望越是动物式地直接发泄;越是高级的文明,欲望越是受到理性的约束,去追求明天兑现、后天兑现、将来兑现甚至彼岸兑现的目标,形成内心的文化创造力,科学好奇心,形成真、善、美的追求。我们总以为西方人比我们自由,可你到了西方,尤其在公共场合,你却会发现自己缺乏西方人那种自我约束,不是被别人约束,而是自己约束自己。中国人内心没有宗教传统的约束,便需要一种有形的外部约束,要由父母,教师,组织,上司,警察来管教,这就是形成了中国社会人治的必要性。
   今天中国是以物欲横流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的,我们常常说的解放思想,其实大多数时候的言下之意是放纵欲望。这是一种低级的增长,越是新奇、嚣张的东西越是受人青睐,旧东西恨不得马上扔掉。前天新闻联播吧,报道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武汉商场在一瞬间被炸成一片瓦砾。十多年前炸掉武汉著名的苏联式建筑——武汉展览馆的那位市长,后来竟然做了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今天难得找到20年前的房子,50年前的房子更是罕见。而我们追求的那种高楼大厦,只有物质外壳上的嚣张,是内心空虚的表现。世界最高的大楼,大多建在华人圈里。
   在欧洲,到处都是一百年前的房子,两百年前的城堡,八百年的教堂,却很少高楼大厦。越是旧房子,越有记忆,有文化,有内涵,有艺术,有亲切感,越被人尊重,修旧如旧。在这里,人们不是直接欲望的存在,不只是追求物质层面上的丰富,他们的吃喝玩乐在生活中的比重比我们少得多。法国人的美食在我看来太差了,巴黎最繁华街段的炸鸡,外面咸得要命,里面却淡的没法吃。相比起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精神内涵,他们街上的房子,甚至一些空旷的山野,都有被人精心装点、布置的痕迹,他们的生活细节静静地呈现着艺术、宗教、哲学的意义。
   西方人口压力小,所以房子低。中国人口多,要高楼可以节省空间,这是一个因素。但房子高到一定程度,已经失去了土地利用的边际效应,而带来的环境、安全、交通、能源消耗、舒适度的问题远远超过土地利用的优势。
  
  
  


浙ICP备06020153号-1